几位小男子汉的卧室里,小婴儿关昭熠叼着奶嘴安睡在他哥的大床上…的小床窝里,与另外三个夜猫子哥哥隔着段距离,免受他仨打扰。
关昭泰只剩百分之五的电量,眼皮耷拉着卧在他飏哥哥的胳肢窝里。对面荣行举哥哥连说带演的生动…鬼故事,有一句没一句地飘进他左耳朵里,再从右耳朵完整飘出去,反正是一个字没听懂。
关昭飏很给面儿,听得一脸认真的模样,仔细吸收着行举哥哥的“鬼”故事内容。他很想问鬼故事是什么故事?为啥哥哥每天睡前要给他讲?一会儿冲他做鬼脸,一会儿瞪眼,一会儿突然冲到他眼前,好怪!
故事内容他勉强能听懂,但一个字都没进脑,为啥睡觉前的行举哥哥会跟Abby一样喜欢一惊一乍地?睡觉搭子还是Arthur更好。
此时,远在纽约的Arthur刚上完网球课,正坐在凳子上擦汗,拿过保姆递来的平板,准备看今天下午的课程安排。
锁屏是他怀抱Zayne的照片,他俩都穿着骑装,就是之前瑞士一起度假时拍的。
他又看了下日历,心里默默倒计时,再有十一天,Zayne一家就该回来了。
……
翌日
关太太是被一双小手摸着脸醒来的,睁眼便见关昭熠小朋友的胖爪,小手指差点抠进她眼珠。
抱着小朋友来扰她美梦的是嫂子叶柯珂,见妯娌终于醒来,忍不住暧昧调侃道:
“哟哟哟!咱家的小懒汉终于醒啦!阅禾,你昨晚是不是…太操劳过度了呀?”
“哎呀,嫂…子!”
她娇羞地将脸埋进被子蹬着脚,恰好坐实此地无银三百两。
“好了,不逗你了,阿熠的母乳不够,快起来吧。这小子是个挑嘴的,我拿了瓶阿泰的,他尝了一口就不喝了。”
叶柯珂说完就将自己的脸埋在小婴儿关昭熠的颈窝里蹭了蹭,笑骂道:
“个坏小子,还挑嘴,你亲妈的母乳加了蜂蜜?比伯母的甜呀?”
关昭熠被逗得咯咯笑,没心没肺,反正听不懂人家的好赖话。
关太太也笑,边起床动作,边疑惑:
“咦?不对啊,我昨晚挤够了量,应该刚好能喝到这顿呀!”
“妈说有贼偷喝了呗,她去抓贼,让我喊你起床,她估计是不是飏飏拿来喝了。”
关太太思考了一下,她的好大儿快三岁,虽然,偶尔,也蹭一两口弟弟的口粮,但绝不会私自偷喝太多。
反而是另一位快三十三岁的某巨婴,他嫌疑更大,那位偷儿子口粮不是一次两次了,还不光是蹭瓶子里储存好的,时不时人还得揪着她来口新鲜热乎的。
当然,流氓这种可耻的行为,关太太不足为嫂子和婆婆道,只能心里叫骂着某个无良的混蛋,以前飏飏的他偷,现在阿熠的他也偷,不要脸!
关爸爸的书房里,某不要脸的混蛋正在教长子书法。用过早餐后,关家的男人们都陶冶情操来了。
关爸爸将平常用的主案桌让了出来,他自己在另一张案上正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着教员的诗。
他对面的荣行举也有模有样握笔临帖,他年纪还小,还得多临摹名家字帖,多多练习。
关先生父子那头,紫檀木案桌上,案头一方,端砚泛着乌沉的光。关先生用铜勺舀了半勺清水,捏着松烟墨块在砚池里缓缓研磨,墨香混着檀木的淡香在空气中晕开。
关昭飏乖乖等着,面前的毫笔已摆好,宣纸已铺开,只等他爸教他握笔。
关昭泰端着奶瓶坐在旁边的椅子里,伸头努力望着桌面,眼睛将将高出桌面,他还小,爷爷说过两年再学,他是来看哥哥学的。
关先生磨好墨,大手覆上儿子的小手,开始教学:
“先学握笔。…,拇指按住笔杆,食指和中指自然弯曲,像这样…”
他声音低沉,手指轻轻捏住儿子的指尖,调整他的姿势,大手覆小手,带着小朋友感受笔杆的力道。
“无名指和小指虚抵在笔杆后扶着,但不用力;腕要平,像端着一碗水。”
接着,关先生带着儿子蘸墨,狼毫笔尖在砚台边沿轻轻刮过,多余的墨汁顺着青瓷笔舔滑落。
“来,从最简单的‘一’字开始学,先逆锋起笔…”
他带着儿子的手腕微微回锋,再向右平推。
“中间稍提,末尾顿笔回收。”
接连带着写了三个‘一’,关先生便松开手。
“你自己试一下!别急着下笔,先想想刚刚爸爸的话和教你的姿势、动作。”
关昭飏脆生生答道:“好,谢谢爸爸!”
小朋友说完又看了眼已经写好的三个‘一’字,思索了几秒后开始起笔…
笔锋在纸上沙沙游走,关昭飏连着写出五个‘一’,但没一个能赶上爸爸握着他手写出来的那样好看,对比起来,他自己用心写的不仅不好看,还有些歪歪扭扭。
关昭飏又蘸了蘸墨,继续写,接连又写出三个,感觉越来越不好看,关先生在边儿上适时开口:
“关昭飏,别着急!书法是个精细活儿,需要恰到好处的腕力、合适的指力、集中的精力,以及沉着的心力。”
他又摸了摸小朋友的头,以兹鼓励。
“你还小,手腕的力道不好把控。…,跟你之前学高球、骑马、滑雪一样,要有耐心,书法比它们更难。”
关爸爸写完一首诗,听见儿子教孙子的话,看着那边父子二人的温馨画面,觉得很欣慰,这就是传承!
他那个曾经不羁放浪、不可一世的儿子也有如此沉稳慈父的一面。
再看看自己对面无比专注的荣行举,以及另一个安静观望,不吵闹的孙子关昭泰,关爸爸很满意于后辈们能如此静得下心来学东西的态度。如此心性,家族才能稳稳地传下去,一代强过一代。
关爸爸放下笔,绕过案桌去看了看荣行举临的帖,没有打扰他。又走到孙子这桌,看了看他的成果。
一张宣纸上,写满了‘一’,笔锋初成,但笔力不匀,不过,对于刚学的三岁孩童而言已非常不错,他不吝夸赞:
“嗯,不错,比阿为你初学时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