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都城,往日的繁华在战火的阴影下已消散殆尽。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沉甸甸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街道上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行人也是神色匆匆,眼神中满是恐惧与迷茫,仿佛惊弓之鸟。街边的店铺大多紧闭着门,门板上还残留着战火的痕迹,一片破败萧条之景。
国君苏卿宪坐在书房内,形容憔悴。他的头发已白了一小半,整个人瘦了一圈,双手不停地颤抖着,面前的桌上堆满了各种战报,皆是天漠、天孤、天云战场的危急军情。这些战报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窗外,寒风呼啸着,吹得树枝 “嘎吱嘎吱” 作响,仿佛也在为梁国的命运而悲叹。
丽妃在一旁,眼中满是担忧。她轻轻走到苏卿宪身边,试图安慰他:“陛下,您也别太忧心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的声音轻柔,却难掩其中的忧虑。
苏卿宪苦笑着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绝望:“如今局势如此危急,天漠、天孤、天云战场都危在旦夕,海阳城沦陷和苏东影战死的消息随时可能传来,我已做好城破时自刎的准备,你也准备好毒药吧,莫要落入敌军之手受辱。”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凉,曾经的雄心壮志在这一刻已被消磨殆尽。
就在这时,江付田公公急匆匆地飞奔而入,满脸喜色,大声喊道:“陛下,天大的好消息啊!”
苏卿宪原本黯淡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急切地问道:“快说,什么好消息?”
“苏东影殿下密报,苏哲烈大军停战,叶尘公子赢了孙骄,天云行省战场要停战,孙骄要退兵,而且叶尘公子与禁军的巅峰对决也赢了!” 江付田公公激动地说道,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颤抖。
苏卿宪听后,整个人瞬间呆住,身体仿佛定格一般,嘴巴微张,却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不敢相信这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许久,他才缓过神来,喃喃自语道:“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惊喜与激动的泪水,他没想到局势会在这一刻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苏卿宪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般,从极度的绝望瞬间升至狂喜。然而,在这喜悦之后,他的心中涌起了深深的自责与反思。他缓缓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眼神中满是懊悔。
“二十几年来,我当这君王太过安逸了,总以为天下太平,却忽略了潜在的危机,才让梁国落到如今这般田地。” 苏卿宪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自责,“苏哲通,空有其表,华而不实,只想着在这场战争中为自己捞取功绩,巩固太子之位,却不听良言,执意南下,导致梁国军队惨败,他实在是辜负了我对他的期望。”
想到苏运马,苏卿宪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苏运马,他的政治手腕倒是不低,可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抛弃原配,割让领土,这些行为实在让我难以完全认可。他心里到底有没有梁国的百姓,有没有梁国的未来,我实在是不敢确定。”
而当他想到苏东影时,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欣慰:“苏东影在海阳城的坚守,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他与城卫军同生共死,在关键时刻激起了士兵们的士气,等待着叶尘带来转机。他展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强大的荣誉感、巨大的肚量和金子般的人品,让我坚信,梁国的未来需要这样的君王。只有他,才能带领梁国抵御盛华帝国的吞并,解决国内的诸多隐患。”
在大南国的军营中,孙骄与叶尘谈判结束后,立刻展现出他果断的行事风格。他叫来使者,神色严肃地叮嘱道:“立刻前往令狐鼎的营地,将我的旨意传达给他。告诉他,此次战败我不怪罪于他,我依然任命他为枢密院副使,希望他能继续为大南国效力。” 使者领命后,迅速骑上快马,朝着令狐鼎的营地疾驰而去。
令狐鼎接到孙骄的旨意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眼眶瞬间湿润,感动得泣不成声:“大王如此宽厚,我令狐鼎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大王之恩!” 他深知自己在战场上的失败,本以为会受到严惩,没想到孙骄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还给予他如此重要的职位。
随后,使者宣读了大南国和梁国正式停战的旨意:“令沙展和令狐鼎联军即刻退出梁国境内,不得有误!” 令狐鼎听后,立刻着手安排撤军事宜。
他深知此次撤军意义重大,也明白与凌云侯孙盛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于是,他来到凌云侯孙盛的营帐前,求见孙盛。孙盛得知令狐鼎前来,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让人将他请了进来。
“孙侯爷,今日前来,是与您话别的。” 令狐鼎看着孙盛,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感。
孙盛微微点头,说道:“令狐将军,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摆酒话别。”
两人相对而坐,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令狐鼎端起酒杯,说道:“孙侯爷,此次战败,我令狐鼎无话可说。但大王宽厚,不怪罪于我,还委以重任。日后若有机会,令狐鼎定当与侯爷再论英雄。”
孙盛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令狐将军,战场之事,胜负无常。希望日后你我能在和平之时,再共饮此杯。”
次日,令狐鼎率领着联军浩浩荡荡地南下,士兵们步伐整齐,却带着一丝疲惫。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方,彻底退出了梁国的土地。
与此同时,在海阳城外,苏哲烈收到退兵旨意时,内心充满了不甘。他看着手中的旨意,紧紧握着拳头,心中满是愤怒:“我们的军队战斗力如此强盛,大南国还能支援一万大军,原本打下梁国都城十拿九稳,为何要退兵?”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无奈,但军令如山,他不得不服从。
苏哲烈看着眼前的海阳城,心中感慨万千。他与苏东影签署停战协定时,忍不住说道:“或许,这就是梁国的命数吧,不该就此灭亡。” 他看着苏东影,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苏东影,若我要求自立,你能给予我什么?”
苏东影看着苏哲烈,神色平静地反问:“苏哲烈,你在大南国的状况又如何呢?孙骄真的能完全信任你吗?”
苏哲烈听后,微微一怔,随后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影,你倒是看得透彻。今日一别,希望日后我们不会再在战场上相见。”
苏东影微微点头:“苏哲烈,希望你我都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两人握手道别,苏哲烈率领着四万多大军南下,退出了梁国领地。大南国的两支军队几乎提前十天彻底完成了退兵。
叶尘离开南骄国都城四天后,共机会的使者来到了孙骄的营地。使者带来了二百万黄金,这是苏东影签订的雇佣契约和匈国女王的借款契约,由叶尘和共机会共同担保。
孙骄看着眼前的黄金,心中既惊讶又满意:“叶尘倒是付钱痛快,看来他对此次合作很有诚意。”
共机会使者田原笑着说道:“孙大王,叶尘公子对此次合作极为重视。这二百万黄金,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希望能与大王商讨贵春城的贸易事宜。”
孙骄微微点头:“这贸易之事,我也正有此意。只是,我们必须明确,丝绸、镜子等奢靡之物绝不能进入大南国,这些东西会腐蚀国人的意志。”
田原连忙说道:“大王所言极是,我们共机会也希望能与大南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共同发展。”
两人就贸易的具体细节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气氛融洽。
在梁国都城,孙骄的使者进入朝堂,与苏卿宪签订停战协定。当使者宣读大南国大军无条件彻底退出天云行省,不割让任何土地时,朝堂上的群臣震惊不已。他们面面相觑,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陛下,这真是我梁国之福啊!” 一位大臣率先反应过来,连忙向苏卿宪道贺。
“是啊,陛下,恭喜恭喜!”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苏卿宪看着群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都是苏东影和叶尘的功劳。苏东影在海阳城坚守,叶尘与孙骄斗智斗勇,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然而,群臣们对苏东影的称赞准备不足,只能尴尬地回应着。他们心中清楚,在这场战争中,苏东影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但他们也担心苏东影的崛起会对自己的利益产生影响。
在吴国的宫殿中,苏运马与吴王的谈判正在进行。苏运马态度谦卑,每日都会向吴王汇报吴氏家族舰队的状态和天孤行省六郡子民南迁的情况。
“陛下,吴氏家族舰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按照您的指示行动。天孤行省六郡子民的南迁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苏运马恭敬地说道。
吴王坐在王座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傲慢:“苏运马,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我要的不仅仅是这些,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盛华帝国武亲王在一旁调解道:“吴王,如今梁国局势复杂,我们还是要谨慎行事。”
吴王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敢违抗盛华帝国皇帝的隐晦表态。他一直在等待苏哲烈大军攻破梁国都城,以打破苏运马构建的棋局。
就在这时,孙骄退兵的消息传来,整个局面彻底改变。吴王得知后,脸色阴沉:“孙骄这是搞什么名堂?他怎么能退兵?”
他的谋士在一旁说道:“陛下,如今孙骄退兵,我们若继续南下攻打梁国,恐怕会触怒盛华帝国和匿光会。”
吴王无奈地叹了口气:“那就先暂停大军南下,看看情况再说。”
苏运马得知孙骄退兵后,心中暗自欣喜。他高呼胜利,中断了与吴王的谈判,离开了吴国。吴王得知后,震怒不已:“苏运马,他竟敢如此戏弄我!”
众人开始分析局势,一位大臣说道:“若梁国和楚王大战,梁国输了,之前苏运马答应吴王的条件还算数;反之,则不算数。”
另一位大臣猜测道:“若孙骄退兵是叶尘所为,那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苏运马了。看来,梁国又要有一场好戏上演了。”
在梁国都城,民众们对南北传来的捷报先是不敢相信。因为之前两次被假捷报打脸,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疑虑。
“这是真的吗?之前的假捷报可把我们害惨了,这次不会又是假的吧?” 一位老者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
“是啊,我也不敢相信。希望这次是真的,我们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旁边的年轻人附和道。
随着消息越来越确定,得知孙骄与梁王签订了停战协定,吴王大军也后撤了,民众们才开始小心翼翼地狂欢。他们涌上街头,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但心中仍有一丝担忧,毕竟梁国尚未脱离亡国之危。
“不管怎样,这都是个好消息。希望以后我们能过上太平日子。” 一位妇女抱着孩子,眼中满是期待地说道。
“是啊,只是不知道苏运马和苏东影谁更适合继承王位呢?” 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一时间,民众们开始讨论起来。多数民众认为苏运马根基深厚,背后有司徒氏、费氏、吴氏和盛华帝国的支持,本能地觉得他更出色。而苏东影虽然在海阳城的表现赢得了一些人的认可,但在民众心中的分量还不如苏运马。
“苏运马在朝中经营多年,人脉广泛,他要是当了君王,说不定能让梁国恢复往日的繁荣。” 一位商人说道。
“苏东影也不错啊,他在海阳城坚守,和士兵们同生共死,是个有担当的人。” 也有一些人支持苏东影。
在朝堂上,朝臣们清楚地知道,如今的局面已演变为苏运马和苏东影的夺嫡斗争,而且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两人夺嫡的焦点就在于与楚国之战。若苏运马能击败楚王三十万大军,那便是实打实的功绩,再加上他背后的支持,太子之位就稳了。” 一位大臣分析道。
“但叶尘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他说不定会想出什么办法截胡这份功劳。比如让匈国大军北上攻打楚国。” 另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
“不管怎样,攻打海尚城一事也得提上日程了。苏运马肯定会等楚王败亡后立刻出兵,断绝苏东影的后路。”
众人还讨论了绝情山的态度,得知在皇帝默许后,绝情山的态度明确,助力苏运马夺嫡。这让苏东影的处境更加艰难。
在大南国都外,孙颖婵率领着第二涅盘军来到这里,准备攻打都城。她望着眼前的都城,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就在这时,沙图国师走了出来,大声喊道:“颖婵姑娘,叶尘已经来过,他和孙骄的斗争已经结束,叶尘大获全胜,孙骄已经退兵。我家大王邀请你入城等候叶尘。”
孙颖婵听后,心中充满了怀疑:“你说的是真的?我凭什么相信你?”
沙图国师无奈地笑了笑,详细地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孙颖婵听后,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但她还是保持着警惕。
沙图国师见她不信,又说道:“姑娘若不信,我可以敞开大南都城,任由你查看。”
孙颖婵看着沙图国师,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可以不进城,但我也不会离开。我要确保这一切都是真的。” 她没有接受城内送来的物资,率领军队退到了丛林中,但并未离开,时刻关注着都城的动静,确保可随时夺取都城。
几天后,叶尘带着五千北狄族神射手军队来到了这里。孙颖婵远远地看到叶尘,眼圈瞬间发红。她快步走到叶尘面前,用力将他推倒在地:“你去哪儿了?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
叶尘看着孙颖婵,心中满是愧疚:“颖婵,对不起,让你担心了。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孙颖婵看着叶尘,眼中既有埋怨又有担忧:“你又要去冒险了,对不对?”
叶尘握住孙颖婵的手,坚定地说道:“颖婵,我要为梁国创造一个真正和平的未来。这次远征楚国王都,虽然危险,但值得一试。”
孙颖婵看着叶尘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渐渐化作了支持:“好,我陪你一起去。”
次日,阳光洒在丛林中,叶尘、孙颖婵、沙妇王后率领着第二涅盘军和五千北狄族神射手军队,秘密穿过丛林,进入了匈国境内。他们的身影在茂密的丛林中穿梭,如同鬼魅一般。
在匈国境内的某个部落,苏东影和两千名第一涅盘军正在等候。当他们看到叶尘等人到来时,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叶尘,你终于来了。我们都等急了。” 苏东影说道。
叶尘看着苏东影,说道:“东影,此次远征楚国王都,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这一战,将决定梁国的未来。”
苏东影坚定地点点头:“叶尘,我相信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休整一日后,叶尘和苏东影率领着一万大军,离开了梁国,朝着大雪山进发。他们的身影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渺小却坚定,一场突袭楚国王都的史诗级远征,就此开启。
大雪山高耸入云,山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山上的气温极低,寒风如刀子般刮在士兵们的脸上,生疼生疼的。狂风呼啸着,仿佛要将他们吞噬。
“大家都跟上,不要掉队!” 叶尘大声喊道,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上前行,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他们的身上背着沉重的装备,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为了梁国,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一名士兵喊道。
“没错,我们不能退缩!” 其他士兵纷纷响应。
他们知道,这场远征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他们没有退缩的理由。他们肩负着梁国的未来,肩负着百姓的期望。在这冰天雪地中,他们一步步朝着楚国王都前进,这场战争,注定将震惊天下,成为梁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他们,将成为改写历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