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在困境中挣扎无果,心中愤怒至极,他瞪大双眼,怒火中烧,终于按捺不住,仰天长啸,连续发出三声震耳欲聋的啸叫,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有种的就出来单挑!”
此时的余龙,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想在最后时刻,展现自己的英勇。
桂锡桢一直在寻找余龙的下落,担心这次行动再次让其逃脱。
然而,余龙的主动暴露,让他喜出望外。桂锡桢心中暗笑:“这厮真是找死,竟然自己送上门来。”
他立刻指挥骑兵们做好准备,下达了命令:“抛下长矛,全部抽出斯宾塞骑兵枪,瞄准余小虎,集中火力射击!”
骑兵们迅速执行命令,将手中的长矛丢弃,纷纷从腰间拔出斯宾塞骑兵枪,瞄准了余小虎。
枪声响起,瞬间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短短几分钟内,余小虎的身体成了弹孔的海洋。
他的左臂和右腿各中了一枪,伤口深可见骨,鲜血如喷泉般不断往外喷射,染红了周围的地面。
他的衣服也被子弹打得破破烂烂,狼狈不堪。
然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是余小虎的头部。
子弹无情地穿透了他的头骨,将头部打得稀烂,耳朵也被打断,脑浆混合着血液和灰白色的液体流淌出来,场面惨不忍睹。
余小虎在枪林弹雨中痛苦地挣扎,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三年十二月。
马岱在长安的宫殿中接到前线传来的捷报,得知刘锦棠在喀什城下英勇斩杀叛军悍将余龙,顺利收复了喀什,他不禁大悦,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赞扬道:‘‘刘锦棠智勇双全,用兵如神,以奇制胜,功绩显赫,足以名垂青史。’’
此时,负责追击马明的是右路大将、副师长黄万鹏。
他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旌善骑兵星夜兼程,不眠不休地追击逃窜的马明。
旌善骑兵沿着连绵的雪山疾驰,不畏艰难,一追就是千余里。
在恰克马克山口,他们终于与叛军的后队遭遇。
恰克马克山口地形狭窄,两边是险峻的山崖,中间仅有一条小道通行,双方在此相遇,都没有了退路。
此时,天公不作美,突然降下暴雪,使得原本就狭窄的山口变得更加难以通行。
无奈之下,双方只能在山口两侧扎营,准备在恶劣的天气中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黄万鹏指挥旌善骑兵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搭建帐篷,生起篝火,以抵御寒冷。
同时,他派出侦察兵探查叛军的动向,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起攻击。
而叛军则在马明的带领下,也在紧张地布置防线,他们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虽然暂时阻止了追兵的脚步,但一旦天气好转,他们将面临更加猛烈的攻击。
两军在风雪中紧张对峙,恰克马克山口的气氛愈发凝重,一场决定胜负的战斗,在恶劣的天气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叛军的残兵们在连日的追击下,已经是疲惫不堪,精神恍惚,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日复一日的逃亡生活让他们感到绝望。
有的士兵在夜晚忍不住号泣,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有的则在默默地磨刀霍霍,准备着最后的抵抗;还有的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只想投降以求生存。
叛军的将领们围坐在火堆旁,一个个垂头丧气,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无助。
他们彻夜未眠,商讨着接下来的出路。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明内心纠结万分,他深知当前局势危急,如果不采取行动,恐怕所有人都会性命难保。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却异常艰难。
一方面,前往刘锦棠大营自首这条路看似能够保住大家的性命,但实际上却是一条绝路。
因为左宗棠已经明确表示,对于马明所率领的部队,必须要将其全部歼灭,绝不会手下留情。
所以,即使马明主动投案,也未必能换来众人的平安无事。
另一方面,逃往沙俄避难似乎也是一个可行之法。
但仔细想来,那里毕竟是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不说,连语言交流都是个大问题。
而且,沙俄方面是否会接纳他们这些逃兵还是个未知数,一旦遭到拒绝或者陷入其他困境,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更糟糕的是,眼下正值隆冬腊月,山中积雪深厚,甚至已经没过了人的腰部。
几乎每一天都会有猛烈的暴风雪肆虐而来,许多深沟早已被厚厚的积雪所掩盖,变得难以察觉。
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那些年老体弱的人以及众多伤员想要成功翻越雪山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思考,终于有人打破了僵局。
只见那位英姿飒爽的女兵首领马大娘挺身而出,表示她愿意带领女兵营留下来断后,与紧追不舍的革命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从而为马大帅以及其他精壮士兵争取时间安全越过山岭,以便日后再图谋发展大计。
紧接着,头领马元也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我也愿意带领受伤的残兵们留下来阻击敌人,确保主力部队能够顺利通过边境!”
看到女战士和伤员们如此英勇无畏,纷纷主动要求承担断后的重任,其他人也深受鼓舞,情绪瞬间变得激昂起来。
一时间,人群中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呼喊声:“我们也要留下!”
“绝不退缩!”
“跟敌人拼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赴汤蹈火的准备。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之后,马明毅然决然地拍板决定采取一项冒险而大胆的行动——派遣人员携带巨额财富前往沙俄边军处,试图通过贿赂来打通前进的道路。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但又别无他法的选择。
按照计划,每户人家都需留下一名成员潜伏在国内,以便将来发动反攻时能够作为内应相互接应。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许多家庭身上,他们不得不面临着亲人分别的痛苦与不舍。
令人瞩目的是,马明的一位亲侄子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承担起留守国内的重任。
与此同时,马元与白大娘挺身而出,带领着女兵营以及众多受伤的士兵留下来负责断后工作。
他们要面对敌人可能的追击和围剿,为大部队争取足够的时间安全越过山脉。
在夜幕的掩护下,其余的青壮年人马则悄无声息地开始了连夜翻山越岭的艰难征程。
山路崎岖难行,荆棘丛生,加之夜晚视线受阻,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然而,众人心中怀揣着希望和信念,咬紧牙关一步步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