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浩罕国的大汗伯克胡里在阿克苏的城内,焦虑不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面对革命军的步步紧逼,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丞相阿里达什在一旁禀报,他已经与沙俄吉尔吉斯奥什的司令官杨诺夫少校取得了联系,商讨了一条退路。
阿里达什说:“大汗,杨诺夫少校已经同意,只要是安集延人,就可以进入俄境避险。但是,他们明确规定,中国人不得入境,以免革命军以此为借口,跨境追击。”
伯克胡里听后,眉头紧锁,他也不知道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他回想起当初英国人也曾有过类似的许诺,说只要刘锦棠的湘军南下,英国军舰就会去华夏国的大沽口海面游弋,以此来施加压力。
然而,如今刘锦棠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喀什,英国人却一声不吭,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伯克胡里的心中充满了悲凉,他知道喀什已经守不住了。
他望着窗外,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变得一片狼藉,他的心中涌上了无尽的悲伤。
他意识到,自己的统治可能即将结束,而浩罕国的命运也变得未知。
“喀什是留不住了,”伯克胡里喃喃自语,他的声音中带着无法掩饰的哀伤,“我们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这个关键时刻,伯克胡里和阿里达什都必须做出选择,是为了最后的尊严战斗到底,还是寻找一条生路,保全自己和部下的生命。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于是,伯克胡里和那名丞相阿里达什决定,在革命军到达之前,进行最后一次的劫掠,为逃命做最后的准备。
他们带领部下在城中大肆掠夺,然后将财物装载上马,准备逃离这片即将沦陷的土地。
与此同时,城内的守将何步云见革命军抵达,知道大势已去,便杀出城垣,向革命军请罪。
余虎恩作为革命军的前锋将领,他询问何步云关于马明和伯克胡里这两名叛军的踪迹。
何步云答道:“伯克胡里那个老狐狸,估计是逃回他的安集延老家去了。至于马明,他与吉尔吉斯人关系不错,我猜想他必定是往西北方向逃窜了。”
余虎恩听后,翻身上马,开始为即将进行的追击行动做动员。
他本是一名湘西的老农,并不擅长言辞,但他的话语却充满了激情和血性。
他怒吼道:“二逆不诛,西疆不平!咱们都是给华夏国卖命的,大家的军衔功勋都是用血染出来的。你不给敌人放血,敌人就放你的血!你给敌人放的血越多,咱肩膀上的星星越多,胸前的勋章越多!如果你们连星星都加不上去,老子就一刀把你们的脑壳砍下来染红了它!”
众将士被余虎恩的豪言壮语所激励,他们纷纷抽出马刀,发誓要将马明和伯克胡里剁碎了喂狗。
余虎恩言罢,率革命军众将士疾驰西去,开始了对叛军的追击。
在行军途中,革命军侦察兵成功地擒获了三五个敌兵。
经过一番严厉的盘问,这才得知,原来那臭名昭着的伯克胡里竟然率领着四百多人抢先逃跑了,而剩下的则由余龙带领着一千多名兵卒负责垫后。
自从乌鲁木齐那一仗之后,二余之间已经有过无数次正面交锋,但每一次都让狡猾的余龙侥幸逃脱。
这一次,余虎恩暗自发誓,绝对不能再让这个家伙从自己手中溜走了,否则一旦让他逃出边境,后果不堪设想!
只见革命军各个团营的士兵们一个个都如同饿狼猛虎般凶猛无比,他们手中的枪炮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刀矛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寒光。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原本就有些惊慌失措的叛军顿时乱作一团,完全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任由革命军肆意冲杀,瞬间便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
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余龙亲眼目睹了革命军如潮水般涌来的突袭场面,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露出丝毫慌张之色。
相反,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毫不犹豫地振臂高呼起来,试图用自己激昂的声音和无畏的勇气去鼓舞那些早已疲惫不堪的部下们。
只可惜,由于长时间连续作战,叛军将士们不仅身体极度疲劳,而且体力也严重透支,整体战斗力相比之前可谓是大打折扣。
此情此景,令余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之感。
更要命的是,余虎恩所统领的这支骑兵团与其他普通的湘军有着天壤之别。
这些英勇善战的骑士们全都来自素有“武术之乡”美誉的河南洛阳。
他们并不依赖于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反倒是对近身搏斗和白刃相交这种残酷血腥的战斗方式情有独钟。
此时此刻,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
一时间,这群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的战士们个个奋勇当先,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叛军猛扑过去,口中高喊着口号,誓言定要将眼前这批可恶的叛军彻底击溃,永绝后患!
一场残酷的战斗从晨光初现持续到黄昏落幕,战场上,尸骨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大地,场景惨烈至极。
叛军在革命军的猛烈攻势下伤亡惨重,形势逐渐逆转,原本的攻势变成了苦苦支撑。
余龙,这位叛军的将领,面对如此惨状,心中充满了痛惜与不甘。
他深知,再这样下去,他的部队将会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率领残部撤离战场,试图保留一点实力,以期日后再战。
然而,这次余龙注定无法逃脱。
革命军的团长桂锡桢早已料到叛军可能的撤退路线,他率领部队悄悄绕到前方,设下了截击的陷阱。
就在余龙准备带领残部撤离的关键时刻,桂锡桢团突然发起了攻击,从外面杀向叛军的侧翼。
叛军本就士气低落,突如其来的侧翼攻击让他们彻底陷入了混乱。
余龙试图重新组织抵抗,但革命军的攻势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叛军的防线开始崩溃,士兵们或是被击毙,或是投降,余龙和他的残部陷入了绝境。
这场战斗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