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陛下对宸亲王太过信任,加之陛下如今身体状况不太好,竟然慢慢的将一部分政事丢给宸亲王去做。当然有古板的臣子不答应,甚至在陛下当朝说出“朕病弱,宸亲王可代朕行事。”这句话后,有个臣子当即悲痛的大喊一声,朝着大殿之中那结实的盘龙柱一头撞过去!
“今有小人蒙蔽陛下,微臣唯有一死,以正视听!”
文死谏,武死战!
跳出来准备撞柱子的是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五品主事,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来这么一下,因此不少人当即愣在原地来不及反应。就在有人已经闭上眼睛不忍看那血溅大殿的一幕时,斜刺里突然伸出一只脚。那奔跑中的臣子眼里只有结实的盘龙柱,没注意脚下,顿时被绊了个正着,因为速度太快,还哐当翻了好几个跟头,等停下来的时候,脑门儿上全是血!
当即有人惊呼一声,但没人敢去将他扶起来。因为与此同时,景泰帝狠狠拍了龙案,将龙案上的奏折等物扔了过来。陛下如今虽然病弱,可曾经那也是能力挽强弓,降服烈马的军伍汉子,那奏折不偏不倚,狠狠砸在倒地不起的主事身上,剩下的有好多砸中了臣子。好巧不巧啊,站在前边儿的都是身居高位的大官儿,这会儿也不装佛像了,连忙跪地请罪。那小官儿要是当堂撞死他们倒还有话说,毕竟文官死谏这样的场面可不是一个统治者想看到的。可现在对方没死,胸膛还有起伏,那这事儿就两说了。如今天下皆知景泰帝是个少有的英主,结束乱世,建立新朝,这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
如今陛下只是因为身体不适,将政务交给唯一的女儿,也是朝中唯一的亲王处理,有何不可?难道要因为亲王殿下的女子身份就忽略人家将草原打的败退千里,俘虏整个草原王族的功劳?莫忘了这位亲王殿下手中可是有近二十万骁勇善战的北疆军。且人家因为陛下曾经下的圣旨,掌控北疆军,名正言顺。
这位宸王殿下的身份可多了,不仅是陛下的瑞安公主,应大将军的女儿,也是双封号的宸瑞亲王,也可称呼其一声北疆王。
这样硬的身份,帮助自己体弱多病的老父亲处理政务,做一些事儿而已,简直再名正言顺不过。又有什么不好?
有景泰帝暴怒在前,众人也不再说什么扫兴的话,只是大家心里隐隐有种看你能做到什么地步的想法。天下皆知这位亲王在带兵打仗这方面儿那叫一个顶呱呱,可是在处理政务方面完全就是个生手,她甚至都没有经过科举考试,怎会知道如何处理政务?平日里的亲王身份也只不过是面上好看,若认真的处理政务,还不是得靠他们这些臣子。天下百官是做什么用的?代天子牧民!
平日里就算景泰帝要做什么事儿也都得经过他们的手。就算不能明面上反对,可私底下偷个懒,懈怠一会儿,政令颁发下去的时间就会无限延长。他们倒是要看看这位亲王殿下对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
下朝之后,臣子们三五成群的离开,淳于霜倒是没走,跟着九阙去了秋梧宫。她好歹在刑部也算一号人物,对那些臣子的心理摸的透透的。这会儿已经开始操心九阙处理事务时会不顺手。
不过九阙对此倒不怎么在意,她关心的看了一眼淳于霜的脚。
“刚刚没受伤吧?”
没错,刚刚使出正义一脚的正是淳于霜,举朝皆知她与宸亲王关系密切,因此刚才大家都当自己什么也没看到。淳于霜火急火燎的。
“没有没有!就那么一个软脚虾能做什么?不说这个,刑部官员我倒是可以保证不会给你使绊子,但是别的我就管不了了。要不要去找陛下请一道旨意?”
“没事儿,着急也没用。他们既然不想做事儿,那就歇着吧。”
“什么意思?”
“你不觉得那些聒噪的声音已经听的够多了吗?”
聒噪的声音?
淳于霜愣了一下,是指那些总是提反对意见的臣子吗?她当然也觉得听的够够的,可是那些声音不管怎么说都会存在,就算厌恶,也只能一点点慢慢来吧?虽然淳于霜也经常想要不直接把那些聒噪之人都杀了!但这也只是想想就算了,总不能真杀了吧?
但听九阙这意思……
难得在九阙面前小心翼翼。
“你的意思是?”
九阙一看淳于霜就知道她误会了什么,忍不住笑了。
“你把我当什么了?我又不是弑杀之人。我只是说,天下人才济济,前朝时期国家动乱,不少人就算想读书识字,也没有那个条件。因此能在前朝时冒头的,无不是世家大族之人。这些人在前朝时期当官,大景建立,他们也得了父皇恩典,能继续做官。但这些人在前朝时期过惯了和平官,陈旧迂腐的厉害。其实已经不适应这个新朝代,只是父皇一直缺少管理国家的人才,这才让他们得了空,做了这些年的昏官庸官。虽说不全是这般,但这种情况会蔓延。就算一个满怀期待的新人入了官场,热血沸腾的想做出些成就来,可周围大伙儿都是这样混日子的,你格外不同,那不得排挤你啊。”
“不过,如今国家安定,草原已除,南夷那边暂时不成气候,也是时候抽出手来处理他们了。既然不想做,天下有的是人想做。让他们躲清闲去吧,那些出身普通的有识之士,也该是时候有一条晋身之路了。”
淳于霜听的热血沸腾,恨不得现在就去找到那些同类,但有一个惨败的现实。
“若想找同伴,至少不能对女子为官这事儿持反对意见。但如今时日尚短,想找这样的人有些困难。还有女官的人数也太少,咱们总不能耗费这么多精力,最后给别人做嫁妆吧?”
“那当然不行。”
九阙有些神秘的笑笑。
“你猜,我这几日发现了什么?就在这京城两百里开外,有一个不论出身,不论文采,只招收有才之士的书院主动来投。这书院与旁的不同,不独独教导四书五经,反倒像个小朝廷似的,学什么的都有。治水,农耕,修筑,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