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江东春意正浓。
吴县城外十里长亭处,几株垂柳随风轻摆,嫩绿的新芽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彩。一队人马静候在亭外,为首的三人格外引人注目。
左边一人身着儒衫,面容温润如玉,眉宇间却隐含忧思,正是孙坚帐下主簿诸葛瑾。他不住地向北张望,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
\"子瑜,你这一早上已经问了七次时辰了。\"中间那位英姿勃发的青年笑道,他身披赤色战袍,正是人称小霸王的孙策,\"你那弟弟究竟有何等能耐,能让刘玄德派十岁孩童为正使?\"
右侧的白衣少年周瑜轻摇羽扇,眼中闪烁着光芒:\"伯符岂能不知?琅琊诸葛氏乃名门望族。我听闻这诸葛孔明虽年幼,却已博览群书,更被刘玄德之弟刘德然收为徒弟。\"
“当年子瑜与诸葛孔明在临淄,刘德然将此子比春秋战国时管仲、乐毅二位大贤。”
“哦?”孙策闻言更是奇异,“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昌国君率联军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皆非常人。子瑜之弟孔明,真有如此之能耐?”
诸葛瑾正要回答,忽见官道尽头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缓缓而来,当先两面大旗猎猎作响,一书\"汉\"字,一书\"刘\"字。队伍中央,一匹白马上坐着个身形瘦小的少年,身披使节服饰,头戴进贤冠,稚嫩的面容却透着超乎年龄的沉稳。
\"来了!\"诸葛瑾不由自主地向前迈了两步,又强自镇定地停下。
队伍渐近,那少年使节身侧是一位银甲白袍的将军,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常山赵子龙。他警惕地扫视四周,右手始终不离枪柄。
\"停!\"少年使节举手示意,声音虽稚嫩却清亮有力。队伍应声而止,显示出严明的纪律。
诸葛亮翻身下马,动作虽不如成人利落,却自有一番气度。他整了整衣冠,向前三步,拱手行礼:\"汉上柱国、骠骑大将军、安汉侯、青州牧刘玄德刘使君帐下,正使诸葛亮,奉令出使吴郡,见过各位。\"
诸葛瑾再也按捺不住,快步上前:\"孔明!\"
诸葛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恢复使节应有的庄重:\"兄长别来无恙。\"但微微颤抖的嘴角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孙策与周瑜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这少年使节言行举止,哪里像个十岁孩童?
\"诸葛小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孙策上前,豪爽地笑道,\"家父已在府中设宴,为使者接风洗尘。\"
诸葛亮不卑不亢:\"孙将军客气了。亮奉刘使君之命,特来与孙扬州共商抗曹大计。\"他转向周瑜,眼中闪过一丝慧黠,\"这位想必就是有'周郎'美誉的公瑾兄吧?闻听兄台精通音律,亮虽不才,也曾谱过几首小调,改日还请指教。\"
孙策闻言,对这位少年使节更添几分好奇。他注意到诸葛亮虽年幼,言谈举止却滴水不漏,那双清澈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子龙将军,\"孙策转向赵云,\"久闻常山赵子龙一身是胆,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云抱拳还礼:\"孙将军过奖。云奉命护卫孔明先生,职责所在。\"
诸葛瑾此时已走到弟弟身边,轻声道:\"孔明,你长高了。\"简单一句话,却饱含兄长对幼弟的牵挂。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温暖,低声道:\"兄长在江东可好?母亲很是挂念。\"
“为兄很好。孙文台将军以及伯符、公瑾,皆对为兄不错。”
行至城门处,诸葛亮忽然驻足,仰望着高大的城墙,轻声道:\"金城汤池,固若金汤。孙扬州治下,果然非同凡响。\"
诸葛瑾注意到弟弟眼中闪过的深思,心中暗惊——这哪里是一个十岁孩童应有的眼神?他忽然意识到,弟弟此次出使,恐怕另有深意。
入城途中,诸葛亮与周瑜谈诗论曲,与孙策论及天下大势,言谈间竟丝毫不落下风。赵云护卫在侧,眼中满是欣慰——这位他一路护送的少年,果然非同寻常。
众人穿过繁华街市,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两旁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这支特别的使团队伍。
\"诸葛小先生,赵将军,\"孙策勒马停在一座雅致的院落前,\"此间馆驿已命人收拾妥当,二位舟车劳顿,可先稍事休整。\"
诸葛亮抬眼望去,只见两侧翠竹掩映,环境颇为幽静。他翻身下马,拱手道:\"孙将军安排周到,亮感激不尽。\"
周瑜含笑补充:\"此院临近我府,若孔明有何需要,可随时遣人来寻。\"
诸葛瑾站在弟弟身侧,欲言又止。孙策见状笑道:\"子瑜,你与令弟久别重逢,不如也在此稍作叙谈。我与公瑾先去禀报父亲。\"
\"多谢伯符。\"诸葛瑾深深一揖。
待孙策、周瑜率亲卫离去,赵云指挥随从安置行李。诸葛亮这才转身面对兄长,眼中终于流露出孩童般的孺慕之情。
诸葛瑾伸手轻抚弟弟的发冠,声音微颤:\"孔明,你……怎会如此年幼便出使江东?\"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低声道:“此事说来话长。主公与我师待我恩重如山,此番出使,实有要事相商。”
院中老仆上前奉茶,兄弟二人便在庭前石凳上坐下。赵云安置妥当后,识趣地退至远处警戒。
远处传来更鼓声,诸葛瑾起身:\"时候不早,我该去府衙复命了。晚间宴席上,你…\"
\"兄长放心。\"诸葛亮目光清澈而坚定,\"小弟自有分寸。\"
就在此时,一队侍从捧着崭新的衣冠而来。为首者躬身道:\"奉周都督之命,特为诸葛先生备下礼服。\"
展开看时,竟是一套按诸葛亮身形特制的使节朝服,针脚细密,纹饰精美。更令人称奇的是,连玉带、发冠等配饰都一应俱全,尺寸分毫不差。
赵云不禁感叹:\"周公瑾果然心细如发。\"
诸葛亮抚过衣袍上精致的云纹,轻声道:\"周郎雅量,亮记下了。\"
待诸葛瑾离去,诸葛亮站在庭中仰望江东的天空。暮色渐沉,几颗星辰已隐约可见。他忽然问道:\"子龙将军,你看这吴郡气象如何?\"
赵云按剑而立:\"城池坚固,民心安定,孙氏根基已深。\"
诸葛亮微微颔首,稚嫩的声音却带着超然的洞见:\"是啊,如此根基……岂能轻易动摇。\"
夜幕完全降临时,孙策派来的仪仗已至门外。灯火通明的车驾前,诸葛亮一袭新衣,虽身形尚小,却自有一番气度。赵云银甲白袍,持枪护卫在侧。
\"请使者登车。\"侍从恭敬行礼。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向着吴侯府邸缓缓而行。街巷两侧,好奇的百姓窃窃私语——谁都不曾想到,那位名震中原的刘皇叔,竟会派一个孩童作为使者。
夜风吹过,掀开车帘一角,露出诸葛亮沉静的侧脸。那双清澈的眼眸中,仿佛已映照出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