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战斗技能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旦洛阳方面有突围或援军来袭,虎牢关将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不容有失。与此同时,薛孟陵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稳步向洛阳推进,每一步都沉稳有力,如同步步紧逼的巨轮,给洛阳城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方悦眼见薛孟陵大军逼近,决定主动出击,挫其锐气。他点齐五万精兵,这些士兵皆是他从众多将士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身强体壮,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对战斗充满了渴望。方悦一声令下,五万精兵以雷霆之势杀出洛阳城,那气势犹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他们步伐整齐,喊杀声震天,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一群饥饿的猛兽,向着猎物猛扑而去。
薛孟陵得知方悦出城的消息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早已料到方悦会主动出击,于是精心布置了一场埋伏。薛孟陵命令独孤影、周仓率领精锐步兵,在方悦行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独孤影和周仓皆是勇猛无比的将领,他们所率领的步兵更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士兵们埋伏在道路两旁的树林中,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他们如同潜伏的猎豹,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蓄势待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杀意。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猎物的到来,手中的兵器握得紧紧的,仿佛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方悦率军一路前行,毫无察觉危险即将降临。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前列,心中充满了自信,想着如何给薛孟陵一个下马威。当他的部队进入埋伏圈时,薛孟陵一声令下,顿时喊杀声四起。独孤影、周仓一马当先,率领步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方悦的部队。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士兵们的呐喊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壮烈的战争交响曲。方悦军顿时大乱,陷入了汉军的包围之中。他们四处逃窜,却发现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心中的恐惧逐渐蔓延开来。
方悦虽奋力抵抗,但无奈汉军人数众多,且士气高昂。他的部队在汉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支撑不住。方悦心中懊悔不已,深知自己中了薛孟陵的埋伏。然而,此时已无退路,他只能拼尽全力,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凌厉的气势,试图冲破汉军的包围。
独孤影纵马提刀,直逼方悦。方悦挥舞长枪,与独孤影展开殊死搏斗。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独孤影力大无穷,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仿佛要将空气都劈开。方悦渐渐抵挡不住,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最终,独孤影瞅准时机,一刀砍向方悦,方悦躲避不及,手臂受伤,鲜血顿时染红了衣袖。他的部队见主将受伤,顿时军心大乱,纷纷败退。此役,汉军大获全胜,斩杀敌军数千人,缴获了大量的兵器、粮草和马匹。方悦率残部狼狈退回洛阳城,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士兵们眼中满是恐惧与迷茫。他们深知,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而他们的前途似乎也变得黯淡无光。
首战告捷后,薛孟陵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将洛阳团团围住。他命令部队在洛阳城外挖掘深沟,修筑壁垒,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包围圈。深沟宽数丈,深不见底,宛如一道天堑横亘在洛阳城外,仿佛要将洛阳城与外界彻底隔绝开来;壁垒高大厚实,由层层夯土和巨石筑成,宛如一道钢铁长城,将洛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薛孟陵的大军营帐连绵不绝,从远处望去,仿佛一片黑色的海洋,无边无际。营帐上的旌旗招展,猎猎作响,给洛阳城带来了巨大的压迫感。
此时的张文远,正带领大军在武关道中艰难前行。大军行至一处斜坡,这斜坡极为陡峭,几乎垂直于地面,宛如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横亘在众人面前。斜坡上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士兵们望着眼前的陡坡,脸上满是惶恐不安之色,脚步不自觉地停下,不敢继续前进。有些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流露出退缩之意。
张文远深知此时士气的重要性,他当机立断,命令士兵取来厚厚的毛毯,将自己紧紧裹住,然后毫不犹豫地带头滚下斜坡。他的身影在斜坡上迅速滑落,扬起一片尘土。士兵们看到领军的主将都如此英勇无畏,心中的恐惧顿时消散,一股豪情涌上心头。他们纷纷效仿张文远,裹着毛毯滚下斜坡,顺利通过了这处险要之地。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士兵不小心被石头擦伤,有些被荆棘划破皮肤,但他们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退缩。
三日后,经过十日艰苦行军的张文远终于带着不到四万人走出了武关道。仅仅十日时间,大军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居然损失了一万多人。但无论如何,他们成功通过了武关道,眼前已经依稀可以看到弘农城的影子。弘农城作为一个郡城,地处洛邑和长安之间,西面便是函谷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宛如一颗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关键棋子,掌控着东西交通的命脉。然而,这里只有五千驻军,人数相对较少。
张文远深知机不可失,决定趁着夜色偷袭弘农城。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月光下,弘农城显得格外宁静,仿佛一座沉睡的巨兽。张文远率领大军悄悄逼近弘农城。城中一片寂静,守军因为弘农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战事,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大军前来攻城,大多都在睡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