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刺杀并未就此结束。那尖嘴猴腮的男子瞅准时机,如同一只伺机而动的恶狼,已悄然来到高羽身侧,同样手持匕首,带着必死的决心,狠狠刺向高羽。眼看匕首就要刺进高羽胸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三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挡住高羽。只听 “噗嗤” 一声,匕首无情地刺进赵三胸膛,殷红的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衣衫。
高羽终于反应过来,隔着赵三一脚狠狠踹在那尖嘴猴腮男子腹部,巨大的力量将他如断了线的风筝般踹飞出去。那厮艰难地起身,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握着匕首还想再次冲上去行凶。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邓云终于赶到,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一枪将他刺了个透心凉。燕云十八骑的护卫们也迅速如闪电般冲过来,将高羽紧紧围在中间,他们目光警惕,如同守护珍宝的卫士,注视着四周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高玥将断臂妇人交给护卫看押,心急如焚地跑过来查看高羽是否受伤。高羽则急忙俯身查看赵三。此时,赵三躺在高羽怀里,口中不断吐着血沫,气息微弱却坚定地说:“殿下是好人,是我们的恩人,我不能让任何人伤害我们的恩人……” 话未说完,他的眼神渐渐黯淡,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欣慰,仿佛完成了自己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高羽心中悲痛万分,缓缓起身,眼中燃烧着愤怒与悲痛的火焰,目光冷冷扫过刚才起哄的百姓,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还有谁想杀本王?” 那些起哄的百姓吓得噤若寒蝉,此刻才如梦初醒,明白那两人是刺客,自己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了。一旁看热闹的人赶紧后退几步,如同躲避瘟疫般与起哄者拉开距离。那几十个起哄的百姓愣在原地,脸色煞白,进退两难,心中满是懊悔与恐惧。
说实话,高羽看着这几十个刁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怒火,真想下令 “一个不留”,以泄心头之恨。但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愤怒,摆摆手说道:“让他们滚,我不想再看到他们。”
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于延益带着虎师士兵匆匆赶来。经过审讯,妇人交代,他们是西夏派出的刺客,直接指挥此次刺杀的正是司马仲达。
高羽听闻,眼中闪过愤怒与决然的光芒。他深知,在这救灾的艰难时刻,不仅要面对天灾带来的苦难,更要警惕来自敌人的恶意。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如同挡在面前的巍峨高山,他都不会退缩,定要守护好受灾百姓,完成救灾使命,让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重焕生机,再次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此后的几日,高羽宛如不知疲倦的飞鸟,全身心地投入到灾区的救助工作中,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四处奔忙。于延益的确是个能臣干吏,将救灾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各方面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着。
这一日,高羽来到了位于许城外五里处的一处较大的难民安置点 —— 罗汉寺。高羽抬头望去,只见山门上 “罗汉寺” 三个大字,虽历经地震的残酷洗礼,却依旧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与庄重。那字体仿佛是岁月亲手镌刻,承载着千年的信仰与传承,即便遭遇大地动这般仿佛要将世间一切摧毁的浩劫,仍稳稳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寄托。他带着高玥和邓云,怀着敬畏之心缓缓走进寺中。
经过一番打听了解,高羽得知罗汉寺乃是一座传承千年的古寺。寺中的建筑大多采用木质榫卯结构,正是木材所独具的韧性与抗震性,使得这座古寺在那场来势汹汹、仿佛要将一切都夷为平地的大地动中,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寺,恰似一位见证了无数岁月变迁的老者,在灾难的狂风暴雨中顽强坚守,为一方百姓撑起了庇护的巨伞。
寺中的主持,名叫素全法师。大师面容和蔼慈祥,眼神中透着宁静与深邃的智慧,那是一种历经世事沉浮却依然心怀大爱的眼神,让人望之便心生敬意。在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罗汉寺如同温暖的港湾,敞开了它宽广的怀抱,收留了将近 1000 名避难的百姓。
此时的罗汉寺内,所有房间都已被避难者挤得满满当当。素全法师和寺中的僧人们,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慈悲与担当。他们毫不犹豫地拆下门板,搬光禅凳,用这些看似普通却饱含着善意与温暖的材料,为产妇和受灾群众搭建起一顶顶临时的帐篷。那些帐篷在废墟之上如同一朵朵希望之花绽放,为受灾的人们遮风挡雨。不仅如此,寺中的物资也被毫无保留地拿出来,用于救助这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僧人们将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粮、衣物等,都无私地分给了受灾的百姓,自己却节衣缩食,默默承受着物资匮乏带来的艰辛。他们每日粗茶淡饭,却毫无怨言,一心只为帮助他人度过难关。
而在救助过程中,最让人感动至深的,莫过于他们对孕产妇的悉心照料。地震使得许多孕妇面临着早产等危险情况,素全法师深知此时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如同风中残烛,稍有不慎便会消逝。他不顾佛门清规戒律,毅然决然地带领僧人们全力投入到照顾孕产妇的工作中。
为了保证孕妇们的营养,素全法师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又无比正确的决定 —— 允许僧人破戒做肉食。在他看来,无论佛教有多少规矩,在面对生死关头,见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讳。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对僧人们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消逝,佛门慈悲,当以拯救苍生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