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高羽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的思绪也飘得更远。
“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太平啊。” 高羽轻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眼神有些迷离。
邓云和许虎对视一眼,说道:“殿下,只要有您带领我们,相信那一天总会到来。” 他们的语气充满了信任和忠诚。
高羽笑了起来:“那就借你们吉言了。来,继续喝!” 高羽举起酒杯,与三人碰杯。
偏厅中,四人的笑声和话语在夜空中回荡,这一刻,他们暂时忘却了烦恼和疲惫,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不知过了多久,四人东倒西歪地都躺在炕上沉沉地睡去。烛光渐渐熄灭,只剩下四人均匀的呼吸声,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
在高羽抢占荆州的同时,完颜部大军已经渡过了黄河,浩浩荡荡地正向着淮河方向进军。王保保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养,身体已经基本恢复,只是由于伤处是在小腹上,还不能骑马。阿史那霜只好找了一辆马车,载着王保保跟着部队前行。马车在队伍中缓缓行驶,王保保躺在车内,神色间仍透着一丝虚弱。
三日后,大军渡过淮河,兵临合肥城下。此时的合肥城已然是一座空城,所有的官吏一部分跟着高羽南下,另外的早已闻风撤退。徐州卫大军中愿意跟随南下的,在大将军王平的率领下编入了豹师,现在正跟随王平驻守在江夏郡。
如今,完颜军已经完成了对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徐州五个州的占领,即将兵临庐江城下。庐江郡本来属于徐州最南端的一个郡,但是为了有效地防御扬州,高凯在高羽的建议下,决定继续坚守庐江一段时间。
高羽在之前的联合议事上曾嘱咐高凯,庐江不必死守,但是他还是建议让楚军能够在庐江依托城池与完颜部打上几仗,让这帮初出茅庐的士兵迅速成长起来。
此时,高凯一面组织水军多搜集船只,为将来可能的撤退做准备,一面命令杨林,寻机能够与完颜人打上一两仗,也好让这群未曾经历战火的童子军们长长见识。
说实话,作为最高统帅的他有时候都很看不惯那帮趾高气扬、鼻孔朝天的老爷兵,总以为自己装备精良就能天下无敌。他们根本就不明白,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在面对身经百战之师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之前吕子明率领他麾下的精骑与高羽麾下的黑骑那一战对高凯的刺激非常大。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身经百战的黑骑以雷霆之势碾压了他的童子军,其实只需要一个冲锋,胜负便已分晓,就是这么简单而残酷。
此时正在军营中备战的杨林也是压力巨大。他曾经在并州服役,与完颜军多次交手,深知完颜军那种强悍的战力绝非他手下的这帮童子军可以比拟。
在他看来,如果把将领调兵遣将的能力因素排除掉,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面对面生死搏杀,即便是高羽麾下身经百战的燕军恐怕也只能和完颜军打一个五五开而已。然而,这一仗对于楚军来说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此时正在王府中和文武大臣们议事的高羽接到了高凯的信,信中高凯表明了想与完颜一战的决心,但是对自己麾下大军的战力深感担忧,想请求高羽派遣燕军能够参战,带着楚军先打上一两仗,以避免开局就全盘崩溃的情况出现。
高羽看完信后,将内容通报给了众人。
孔亮说道:“殿下,我觉得可以支援一下楚军,让他们积累些实战经验,对我们未来的合作也有好处。” 孔亮拱手行礼,表情诚恳。
薛孟陵也表示:“楚军大部分为步兵,缺乏骑兵,所以此战可以派遣鹰师前往。” 薛孟陵微微点头,目光坚定。
高羽听完后表示赞同,随即下令:“命令驻扎在襄阳南部的一个虎师和两个豹师接替江陵郡的防务,传令驻守江陵郡驻防的两个鹰师和襄阳城的一个鹰师前往汉津港,由窦固、窦宪统领,渡江前往庐江郡协助楚军作战,切记到了战场之后,一切都要服从杨林将军的调遣,不可随意行事。” 高羽表情严肃,语气果断。
窦固窦宪两兄弟拱手领命。
正在二人准备出门时,高羽对着身边的李左车说道:“你也跟随两位窦将军去吧,好好跟着他们学,不要逞能。” 高羽的目光中带着期许和叮嘱。
李左车听到高羽想要让自己上战场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自从他父亲李牧战死后,他一直想带兵跟完颜人作战,此次终于寻到了机会。
李左车急忙跪下谢恩:“多谢殿下,末将定不辱使命!” 然后兴致勃勃地跟着窦固和窦宪出发了。
窦固窦宪之前在鹰师就是百夫长,后来在幽州科举的时候,分别和孙长卿分列武举三甲。经过战场的历练,他们都已经快速地成长起来,如今二人都已经是鹰师的将军。
因为孙长卿、张文远都在南方作战,薛孟陵要负责整个荆州的防务,所以高羽便大胆地启用他们两个统兵前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林,高羽对杨林的能力还是信任的,只要杨林在,战局就不会轻易出现崩溃。
第二天,窦固、窦宪、李左车三人率领三个鹰师朝着庐江郡挺进,他们身负重任,神色肃穆,马蹄声在原野上激荡起滚滚烟尘,准备协同楚军在庐江郡与完颜军展开一场激烈的作战。
为了未雨绸缪,高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迅速给驻守江夏的王平传去书信,信中言辞恳切,叮嘱他密切关注庐江方面的战事,一旦战事出现不利局面,必须即刻出兵接应三个鹰师。同时,高羽又下达了一道严令,命令刘仁轨率领水师进驻夏口港,严阵以待,倘若庐江守不住,便可前往庐江郡接应大军安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