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宫
暖黄的光晕悠悠荡漾,似要将这一室的清冷都驱散开来。
殿中的雕花窗棂透进几缕如水月色,与烛光交织缠绵,倾洒在那张摆满珍馐美馔的餐桌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奢靡的画面。
瞧那餐桌上,一道松鼠鳜鱼宛如艺术品般摆盘精致。
鱼身被炸得金黄酥脆,浇淋上色泽红亮、酸甜适口的特制酱汁。
宛如给它披上了一件华丽衣裳,鱼头高高昂起,鱼眼圆睁,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出餐盘;
旁边的宫保鸡丁颗颗饱满,鸡肉鲜嫩多汁。
花生米炒得焦香,被那浓郁醇厚的红油包裹,在烛光下闪烁着诱人光泽;
还有用新鲜牛乳蒸制的奶糕,奶白如玉,细腻绵密,丝丝缕缕的奶香悠悠飘散,勾得人馋虫大动;
更有一盅燕窝红枣羹,炖得软糯的燕窝在剔透的羹汤里若隐若现,红枣的甜香与燕窝的清润完美融合。
随着热气升腾而起,弥漫在空气中,撩拨着人的味蕾。
永珩的轻声低语,虽轻柔却逃不过萧云和乾隆敏锐的耳朵。
萧云嘴角噙着一抹俏皮又促狭的笑意,青葱玉指,轻轻晃着乾隆的胳膊,笑语盈盈道:“弘历,你可觉得委屈?”
乾隆那目光炽热得仿若能融化千年寒冰,深情款款地倾诉衷肠,“朕愿意一辈子被你拴在身边。
任岁月悠悠,此心永不改,又怎会有委屈?”
萧云听得这话,眉眼弯弯,梨涡浅笑绽露,“好,说好了一辈子,你要是中途敢先扔下我,我打断你的腿!”
言罢,美目流转,波光潋滟间带着几分娇嗔,有意无意地往乾隆的下身扫了一眼。
乾隆顿感后背一凉,知晓她意有所指,未来仿若云雾中的山峦,模糊难测。
他虽贵为天子,掌控天下,却也对生死之事没个定数。
但此刻,望着眼前人儿明艳照人的笑颜。
他满心柔情似水,当下便顺着她的话应承下来,“好,朕一定,不会留下你一个人。
不会先走的,朕往后定当勤加锻炼,把身体养好。
陪你看遍这山河锦绣、四季更迭。”
言罢,二人携手,款步迈向餐桌。
永珩早已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腰背挺得像小松树一般直。
小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清澈的眼眸满含期盼,一眨不眨地盯着乾隆和萧云走近。
待二人落了座,永珩才微微倾身,开口问道:“皇阿玛,白天的时候,我明明听见了,也清清楚楚,看见了您的身影。
可是我去敲额娘的门,怎么没人啊?”
说罢,小脑袋一歪,眼中的疑惑仿若澄澈的湖水泛起涟漪,模样煞是可爱。
萧云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并不言语,只静静地坐在一旁。
仿若超脱尘世的看客,悠然自得地看好戏,目光似有实质,在乾隆和永珩之间来回梭巡。
乾隆轻咳一声,正了正神色,一本正经地开始“编故事”,“永珩,你定是看错了。
今儿朕下朝以后,一直在养心殿,跟大臣商讨黄河水患治理一事。
各部官员众说纷纭,朕听得头昏脑涨,直至方才才有空来陪云儿。
想必是你思念朕心切,出现了幻觉,误将宫人的身影,认成了朕。”
边说着,他边不动声色地拿起银筷,轻轻挑起一块松鼠鳜鱼最鲜嫩的鱼肉,小心翼翼地放在萧云的碗中。
鱼肉上挂着的酱汁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
“云儿,你尝尝这鱼,御膳房新请了江南名厨,专研了这道菜,朕觉着味道比从前滋味要好。”
萧云嘴角上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轻声道:“好,我试试。”
永珩眨眨眼,虽仍有些将信将疑,却也乖巧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皇阿玛辛苦了,那可能是我看错了吧!”
说着,拿起筷子给乾隆夹了一筷子宫保鸡丁,“皇阿玛,您也多吃点。”
萧云起初还能维持着端庄的仪态,可听着乾隆这一本正经的忽悠,嘴角便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
她赶紧垂下眼眸,试图遮掩,可那笑意却从眼角眉梢泄露出来。
她的双肩微微颤抖,右手抬起,用帕子轻掩着嘴,极力压抑着即将喷薄而出的笑声。
为了不让永珩察觉,萧云悄悄将目光投向殿中的某一处角落。
佯装欣赏那里摆放的古董花瓶,可那花瓶上娇艳欲滴的牡丹图案。
此刻在她眼中,却仿若化作了乾隆一脸严肃编故事的模样,笑意愈发汹涌。
她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些,胸脯微微起伏,只觉喉咙处一阵发痒,差点就没忍住笑出声来。
好不容易平复了些许心情,萧云轻咳一声,重新看向桌面。
饭桌上,乾隆坐姿端正,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威严。
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透着几分宠溺。
他淡定得很,修长且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永珩的脑袋。
他语气温柔道:“用过晚膳以后,朕一会儿教你功课,你可要用心。”
永珩仰起小脸,眼睛亮晶晶的,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用力地点着头,“好,多谢皇阿玛。”
一时间,欢声笑语似灵动的音符,在这深宫内殿缓缓流淌。
用过晚膳,乾隆牵着萧云的手,那紧握的双手似是在诉说着无尽的深情。
另一只手稳稳地将永珩抱在怀里,一家三口踱步向书房走去。
踏入书房,墨香四溢,四壁摆满了经史子集,书架在烛光映照下泛着古朴的光泽。
乾隆将永珩轻轻放下,自己在书桌后的太师椅上落座。
萧云则坐在一旁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本诗集,目光却时不时地在父子俩身上流转。
乾隆清了清嗓子,目光炯炯地看向永珩,率先发问,“永珩,朕且问你,《史记》之中,项羽巨鹿之战。
以少胜多,威震诸侯,你可知其关键制胜之法?”
永珩小胸脯一挺,自信满满地开口,“皇阿玛,我以为,项羽破釜沉舟,乃是关键。
他斩断后路,令士卒知无退路,唯有奋勇向前,方能求生,如此一来,士气大振,故而能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