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如此行事,让殿内的几人很是震惊。
按理来说,两国之间派遣使臣,不说提前递交国书,再怎么也得入关报备吧?
就这么直接跑到宫门口了,这算什么事?
鲜于仓强刃心中的怒火,如今的新罗可不敢再招惹宁国这位霸主国了。
“带他们过来。”
“是,陛下!”
太监缓缓退了出去。
“来人,将此地清理一番!”太监出去后,鲜于仓立即让人将大殿打扫一番。
宫女与小太监听到鲜于仓的命令后,迅速进入了大殿,颤颤巍巍的清理着大殿内的血渍,生怕一个不小心,步了总管的后尘。
“你们先起来吧!”
这句话是对着高正业三人说的。
三人谢恩后,便站在了一旁,等候宁国使者的到来。
一段时间后,宁新知跟着太监进入了大殿。
“宁国宁新知,见过陛下!”
见到鲜于仓,宁新知很是意外,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如此憔悴,衣冠不整。
“免礼!”
“多谢陛下!”
“你宁国突然到访我新罗,所为何事?”鲜于仓直接问道。
宁新知微微一笑:“自然是缔结两国友好,共商合作之事。陛下也知道,如今新罗局势动荡,叛军势大,贵国面临诸多困境。我宁国身为大国,不忍见新罗百姓生灵涂炭,愿伸出援手,助陛下平定叛乱,恢复新罗的太平。”
鲜于仓心中冷哼一声,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道:“哦?宁国如此好心?那不知贵国想要怎么帮我新罗?”
宁新知缓缓拿出绢帛,将之交给一旁的太监:“新罗如今最缺的恐怕是粮草吧?我宁国愿意给新罗提供足够多的粮草,让新罗度过这一次难关。”
一旁的小太监接过绢帛之后,快速的将之交给了鲜于仓。
鲜于仓闻言,很是心动,新罗现在的确最需要粮草,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就是不知道宁国会开出什么条件。
一想到此,快速展开绢帛,当看清绢帛上的内容,鲜于仓顿时大怒。
“混账!你宁国欺人太甚!”鲜于仓嘶吼道。
宁新知却是不为所动,慢条斯理道:“陛下何出此言?我宁国不过是提出条件而已,同不同意全在贵国,又何来欺人之说?”
殿内的三人都被鲜于仓突然的举然弄得有些莫名其妙,不知这宁国究竟是何条件,居然弄得陛下发这么大的火。
鉴于刚刚高正业的遭遇,三人出奇的一致,没有要询问的意思。
“呼呼”
鲜于仓喘着粗气,他很想将这宁国的使者拖出打一顿,好在理智占据了上风,这个时候招惹到宁国,那自己可真就离灭亡不远了。
见鲜于仓半晌不说话,宁新知却是说道:“看来陛下需要时间考虑,没关系,慢慢考虑,外臣这就退下了,我来没来过这金城,正好趁此机会好好逛逛,陛下若是想明白了,直接派人寻我便是。”
宁新知说完,微微拱手,自顾自的离开了,根本没有要等鲜于仓同意的意思。
宁新知走后,大殿内便陷入了寂静,谁都没有要说话的意思。
良久,鲜于仓将绢帛递给太监:“你们也看看吧!”
语气之中透着无尽的疲惫。
见到绢帛递到面前,高正业三人知道此时不能在装聋作哑的了,急忙拿出绢帛查看。
绢帛上的大致内容便是,新罗想要得到宁国的粮草,必须拿边境的城池作为交换,要多少粮草,交换多少城池。
高正业三人看着绢帛上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崔良才忍不住惊呼道:“这…… 这宁国简直是狮子大开口!拿边境城池交换粮草,这与割地求和有何区别?如此一来,我新罗的领土将大幅缩减,日后还如何立足?”
玄英喆也眉头紧皱,沉声道:“陛下,此条件太过苛刻,万万不能答应。若是传了出去,会寒了我新罗百姓的心。”
崔良才却是说道:“臣请陛下即刻下令,将宁国使团驱逐出境,表明我新罗宁死不屈的决心!”
“糊涂!”
鲜于仓突然暴喝,将茶盏摔碎在玄英喆脚边。滚烫的茶水溅在朝服下摆上,氤氲出扭曲的龙纹:“驱逐使团?我新罗又上哪去筹集大军所需的粮草?是你崔良才吗?”
他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赫然绽开血花。
高正业沉思片刻后却是说道:“陛下,城池是断然不可,但我们可以许以重金收购粮草,宁国或许会同意。”
“也只能如此了。高卿,你去与宁国使者谈判,务必想办法降低他们的条件。”
“是,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高正业轻叹,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也不能计较太多。
可让高正业没想到的是,当他与宁新知提起重金收购粮草时,宁新知想也没想便同意了。
不过其开出的价格却是高于市场价百倍。
高正业立即便想通了,宁国的目的便是高价卖粮,至于城池,不过是刺激自己等人快速接受价格的条件而已,他承认,这方式很有效,至少对于现在的新罗很有效。
与割裂城池相比,鲜于仓也是第一时间接受了这个价格。
将宁新知召入宫后,双方签署了购买粮草的国书,新罗已经等不及了,没没时间磨蹭了。
随着新罗大批金银运往宁国,一车车粮草也从宁国运送到了新罗,解决了新罗的燃眉之急。
得到粮草后,鲜于仓与高正业三人也商议出了一些策略,鼓动百姓们大量的种植粮草,以期待来年丰收,让新罗不再受制于人。
宁新知在签完两国国书后,并没有急着返回宁国,而是直接在金城住了下来,时不时的出现在金城各种聚会上,生怕鲜于仓等人不知其在金城一般。
新罗前线战场
朴佑指挥起来颇有章法,他所施展的各种计谋犹如泉涌一般层出不穷,使得义军在战斗中显得颇为狼狈。
但不知何时,义军开始有了武器战甲,加上义军的兵力仿佛源源不断,而且他们作战极为勇猛,时间一长,也打得朴佑有些招架不住,逐渐与朴佑大军打得有来有回。
若是长此以往,义军很有可能会逐渐占上风。
无奈,朴佑只得向王城发出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