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军人数增多,临山城显然是驻扎不了这么多军队。
朴正贤与李舜商议了一番之后,两人一致决定,是时候开始收回青韩州了。
于是由李舜带着大军开始征讨整个青韩州的东周军。
让李舜意外的是,征伐出奇的顺利,只要义军一到,整个青韩州的东周军,只要见到义军便直接弃城而逃,义军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占领了整个青韩州。
这一路上,义军一边攻占城池,一边扩张军队,当整个青韩州打下时,义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众。
如此庞大的军队规模,足以与任何势力抗衡。
若是一般的义军,到了这个阶段,为了生存,他们就不得不劫掠城池,但是他们不一样,有了文渊的支持,钱粮对他们来说,完全不需要考虑。
随朴正贤也下令,义军不得滋扰百姓,违令者斩,这使得义军在百姓心中更加深入人心。
大军在青韩州休整了两个月后,朴正贤下令,大军向浪州进军,势必要将东周军驱除出新罗。
随着义军的崛起,以及正面的新罗正规军, 东周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不得不收缩防线,将所有大军全都撤回了浪州。
即便如此,义军也没有要放过东周军的意思,一步步蚕食东周军所占领的城池。
最后迫于后勤压力,东周军宣布,退出新罗,驻扎手怀城。
随着东周军的全面退出,东周此次北伐宣布彻底失败,当然至少表面上是这么宣布的。
东周军退出后,义军全面接收了东周军的地盘,青韩州、浪州,以及宝州的部分城池。
由于东周军撤得太快, 朴佑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对面的军队便已经换成了义军。
当然,若是此时,朴佑率领大军攻击,义军还没有站稳根脚,不说将所有义军全部击溃,抢回一些城池是完全能做到的。
但朴佑全是偏偏原地不前,发了封八百里加急,将此地的消息传送回王城,是攻还是招降,全凭王城定夺。
作为顶尖大将,对于战局的把控,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比拟的,至于为何朴佑没有下令进攻,其中缘由,或许只有他自己知晓了。
接到朴佑传信,鲜于仓第一时间便是下令平乱。
奈何新罗的文武百官全都极力反对,义军的首领毕竟是朴氏之人,抛开其朴氏的身份不说,其着书立说也是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虑到百官的态度,鲜于仓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派人传令朴佑,命其招降朴正贤,高官厚禄,任其索取。
鲜于仓心中对于朴正贤的杀意更甚,暗自决定,若是朴正贤进入王城,定让他死于非命,其存在便是对自己的最大的威胁。
可让鲜于仓意外的是,招降令还没传到留宿州,一则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新罗。
义军首领朴正贤,发布讨伐檄文,其大意如下:
天下之人,皆闻新罗有朴氏一族,我朴正贤,本为朴氏平凡子弟,素爱于鸡林山水之间,读书写字,逍遥度日,与世无争。我朴氏族人,亦多如此,守着内心的宁静,与邻为善,和睦相处。本以为这般平静的生活将长久延续,岂料大祸突降,命运被无情改写。
今岁,新罗局势动荡不堪。先与宁国交战数载,百姓深陷战火,苦不堪言,田园荒芜,饿殍遍野,民生凋敝之状,目不忍睹。然鲜于仓为一己之私,不顾百姓死活,悍然发动对东周之战。主将昔蚌昏庸无能,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进攻东周怀城,耗时半月有余,却连怀城的城墙都未能靠近,最终全军覆没,五十万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成为了这场愚蠢战争的牺牲品。
此败不仅让新罗元气大伤,更激怒了东周。东周大军挥师南下,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短时间内,我新罗数州之地相继沦陷。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一支东周军队竟如鬼魅般越过重重防线,直抵鸡林,对我朴氏一族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屠戮。一时间,鸡林城内,血流成河,哭声震天,我朴氏族人无论老幼妇孺,皆惨遭毒手,无一幸免。而我,只因当日外出写生,侥幸逃过一劫,得以目睹这人间炼狱般的惨状,见证我朴氏一族的覆灭。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战争的残酷所致,国仇家恨,虽痛彻心扉,但亦能理解。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却让我怒不可遏。原来,这一切竟皆是鲜于仓的阴谋!在他眼中,我朴氏一族的存在,犹如芒刺在背,是他独揽大权、将新罗皇位视为自家私产的最大威胁。于是,他不惜勾结外敌,借东周之手,对我朴氏痛下杀手,妄图将我朴氏一族从这世间彻底抹去。
鲜于仓,你可曾记得?你鲜于氏的皇位从何而来?当年,朴氏先祖心怀天下,见鲜于氏先祖贤能,为使新罗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毅然让出皇位。这是何等的胸怀与大义!然而,你鲜于氏得位之后,却忘却了初心,将皇位当作肆意挥霍的资本,鱼肉百姓,穷兵黩武,致使新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如今,更是对我朴氏痛下毒手,行此惨无人道的灭族之举,你的所作所为,天理难容,人神共愤!你如此行径,何以为帝?何颜面对天下苍生?何颜面对朴氏先祖的让位之恩?
今日,我朴正贤,代表我朴氏一族冤魂,振臂高呼,讨伐鲜于仓!号召所有有识之士、忠义之民,认清鲜于仓的真面目,与我一同揭竿而起,推翻这个昏庸无道的暴君,还我新罗一片清明,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让我们以热血和勇气,为我朴氏一族讨回公道,为新罗的未来而战!
愿天下正义之士,同仇敌忾,共举义旗,讨伐鲜于仓,让正义之光重新照耀新罗大地!
.........
消息一出,最先出现骚乱,乃是朴佑大军,最后朴佑亲自出面,强行镇压了此事。
手中紧紧握着义军的讨伐檄文,朴佑心中极度挣扎,最后他叫来亲信,让其以最快的速度,将这讨伐檄文送到丞相府中。
看着亲信远去的背影,又抬头看着天空,朴佑口中呢喃:“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