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
一夜未睡的李世民,上朝的时候依旧是精神抖擞。
因为,昨夜收到李承乾的折子,跟长孙皇后讨论了一夜,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觉得李承乾所提出来的要求,非常符合大唐的国情。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推崇大唐应该有礼仪之邦的风范,就是把俘虏全都放回去的说法。
再上朝一番程序走完之后,李世民说了昨夜大家担心了一夜的话题,那就是八百里加急到底送来了什么消息。
“朕,昨日收到了李靖与太子的战报,前线大捷,李靖突袭定襄城,定襄城破,玄甲军生擒颉利,如今颉利已经成为了大唐的阶下囚。”
话毕,满朝文武都震惊了。
朝堂上也是叽叽喳喳的吵闹了起来。
“这......这是真的?”
“那还有假,没想到代国公用兵如神,两日便破了定襄城。”
“还生擒了颉利呢,玄甲军不愧是玄甲军,哈哈。”
。。。。。。
李世民看着朝堂上欣喜的一幕,也是非常的开心。
眉眼都笑弯了。
这消息对于整个大唐而言,无不感到兴奋。
颉利是谁?
那可是几年前打到长安城下的狠人,没想到几年后竟然被大唐生擒了。
可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李世民觉得差不多了,给了张阿难一个眼神。
后者也是喜悦的吼了一声:“肃静。”
整个朝堂慢慢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则是继续说道:“为了庆祝大捷,朕决定大赦天下,凡不是死罪者,即可释放。宫中年满十五的侍女也可申请出宫,待大军凯旋而归之时,朕要设宴,宴请满朝文武,特别是那些外邦的使臣。”
这消息一出,满朝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反而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房玄龄出列捧着笏板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正开心的李世民,看站出来的人是房玄龄,也没有表现不悦。
“说。”
房玄龄即刻道:“陛下,大赦天下甚好,可突厥一事还未定夺,只是生擒了颉利,并不能说是大获全胜,还是要等大军回来在庆贺才好。”
这也算是给李世民提了一个醒。
颉利虽然是可汗,可也没到大唐为此大赦天下的地步,太给颉利的脸了。
另一方面也是生怕前线成为娇兵。
定襄城一战胜利了,可颉利手下还有数万兵马,肯定还会发生大仗,所以还是先别想着庆祝为好。
杜如晦也捧着笏板出列道:“臣觉得玄龄所言甚是,如今生擒了颉利,可突厥势力犹在。陛下是要整个草原,还是只需要一个颉利来雪耻渭水之盟?”
这话说的就很大胆了。
同时也是在试探李世民的野心。
到底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草原。
为了报仇,那么大军就可以班师回朝了。
如果是为了草原,进一步扩大大唐的版图,那么此时万万不可大肆庆祝。
李世民愣了一下,朝堂也是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有的要继续打下去。
而有的则是觉得生擒了颉利,这已经是胜利了,再打下去也没必要了。
毕竟以和为贵。
李世民很快做出了反应,起身对满朝文武,铿锵有力的说道:“渭水之盟并非是朕一人之耻,也是大唐之耻。同样,也不是颉利一人之错,而是整个突厥之错。如此狼子野心的蛮夷之族,就应该趁天时地利之时剿灭之。”
嚯!
满朝文武倒吸了一口冷气。
本来觉得没有打下去必要的文臣纷纷都闭上了嘴,事态如此严重,他们怎么敢在发声。
以前阻止李世民出征都是以户部为借口。
可如今人家戴胄都不发话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有伤天和吗?
戴胄是被李承乾弄怕了,真要是等太子回来,听说他这个户部尚书又反对什么的,他心里觉得太子绝对不会放过他。
李世民看满朝文武都没有说话,继续道:“太子给朕上了一道折子,提议新建一个衙门,专门审判战犯。朕思虑了一夜,觉得此法甚好,故此衙门设立兵部名下,称之为军事法庭。依法治国,以法治军,未来不管是大唐将士犯错,或者是外邦俘虏全部要通过军事法庭来治罪,不得随意释放俘虏,也不得乱杀俘虏。”
“诸爱卿可有异议?”
大臣们一听是太子殿下的提议,很多人都闭上了嘴。
只有五姓七望和关陇集团的部分人跃跃欲试想要说些什么。
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反驳。
什么以和为贵,礼仪之邦,这种话之前都是山东士族的那些大儒来说,可如今李承乾和孔家合办学堂,这消息早已传遍天下,简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太子提议的被儒家反驳,那这个学堂恐怕也办不下去了。
李世民有些意外,没想到一个反对的都没有。
看了看五姓七望,在看看关陇士族,又看看山东士族的人,都低着头不吭声。
还是房玄龄站出来拱手道:“太子殿下这提议甚好,依法治国,以法治军。大唐就应该严整律法,才能管理好百姓和军队,臣无异议。”
“臣附和。”
“臣附和。”
“臣附和。”
。。。。。。
房玄龄带头,杜如晦跟着附和,之后的大臣们也是跟风一般。
附和的大臣占据了整个朝堂的三分之二,这架势李世民都不敢相信。
往常除非是对几个世家有利的,才会引起这样的轰动,可今日之事明显对世家无利无害,竟然有这么多人同意,真是稀奇。
之后就是一些正常的政事,李世民也没有迫不及待的说李承乾的募兵制之法,这还是需要等李承乾回来再行商议。
不过对于府兵们行军的困难,李世民倒是大方了一次。
拿出了内帑的银钱去购置大量的鞋,送往前线其余五路军。毕竟中军,已经有李承乾出钱了。
刚开始大臣们还非常疑惑。
最后还是一名武将第一时间站出来解释了,同时也是恭维了李世民一番。
大臣们这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纷纷出列恭维,没有一个反对的。
李世民今日觉得朝会很轻松,哪怕花了不少内帑,可依旧是开心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