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怀着满心的不舍,离开了南京火车站。归程的路途上,他的思绪始终萦绕在与何家庆教授相处的时光里。抵达南京大学时,校园里依旧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他却还沉浸在离别的情绪中。
此时,亚洲生物学大会在下午的学术会议刚刚召开,张启快步走进会场,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还没等他缓过神来,旁边的饶毅教授便凑了过来,轻声问道:“小张啊,何家庆教授怎么样了?”
张启坐直身子,整理了下思绪,认真地回答道:“饶教授,何教授已经顺利坐上火车了。”
饶毅教授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抹安心的笑容:“那就好,那就好啊。何教授一直都在为扶贫事业奔波,他这一走,还真让人挂念。”
张启回想起在火车站的种种,感慨道:“是啊,饶教授,何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次还因为急着赶回去和当地领导谈魔芋推广合作,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他的精神真的太让人敬佩了,我送他的时候,心里满是不舍。”
饶毅教授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敬重:“何家庆教授是我们的榜样啊,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扶贫,为贫困地区带去了希望。我们都得向他学习!”
张启正欲回应,此时会议主持人走上台,宣布会议正式开始,两人便暂时停下交谈,将注意力转回了会议上,可张启心里,依旧惦记着何家庆教授,希望他一路平安,也期待着他的扶贫事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 。
这时,大会继续召开。台上的学者们一个接一个地分享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可对张启来说,这些内容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他微微皱眉,手指下意识地在下巴处轻轻摩挲,目光虽落在台上,思绪却已经开始有些游离。直到一位叫做南洪吉的韩国生物学教授走上讲台。
南洪吉先是礼貌地向台下众人鞠躬,随后开始分享松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随着一张张照片在大屏幕上切换,整个会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照片里,韩国城市巧妙利用松雾资源,打造出了如梦似幻的特色景观和生态空间。有的地方将松雾与城市公园的湖泊相结合,朦胧雾气笼罩着清澈湖水,岸边的松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还有的在城市居民区旁,构建了松雾生态廊道,让居民在日常出行中就能感受
张启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坐直了身子,身体前倾,像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所在城市的模样,那些正在规划中的项目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想,自己城市里也有不少公园和待开发区域,若是能借鉴这些经验,将松雾资源利用起来,一定能为城市增添别样的韵味。
台下的与会者们也都被这些创新的应用吸引,惊叹声和小声的讨论此起彼伏。有人小声地说:“这想法太妙了,不仅美观,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旁边的人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这位南洪吉教授的案例很有意思啊,松雾和城市规划结合,这是个很新颖的方向。”饶毅教授高兴的说道。
张启连忙点头:“是啊,饶教授,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饶毅教授推了推眼镜,神情专注:“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松雾的利用不仅关乎景观美学,更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松雾能为城市中的动植物提供独特的微环境,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而且,这种自然元素的引入,还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减少热岛效应。”
一个新加坡的学者也接口道:“没错,饶教授,在我们新加坡的一些城市规划中,也在尝试引入自然元素,但像这样巧妙利用松雾的案例还不多见。”
饶毅教授微笑着回应:“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探索适合的方式。大夏国有广袤的地域,不同城市的气候、地形差异很大,在借鉴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比如在一些山区城市,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林和雾气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景观,这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质,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交流逐渐进入尾声,张启的心思却已经飘向了别处。他望着不远处正在与其他学者交谈的南洪吉教授,心中暗自打定主意。
会议在主持人的总结陈词中缓缓落下帷幕,参会者们纷纷起身,有的在收拾资料,有的仍在与身边人交流未尽的话题。张启却顾不上这些,他迅速整理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快步朝着南洪吉教授的方向走去。
“南教授,您好!”张起礼貌地在南洪吉教授面前站定,脸上带着真诚的微笑,“我是张启,刚刚听了您的分享,实在是深受启发,想跟您再深入请教请教。”
南洪吉教授转过身,看到张启充满热忱的模样,也笑着回应:“哈哈,太客气了,能对大家有启发就好,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张启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我在炎龙集团工作,集团涉及大型的房地产开发。我就在想,您提到的松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案,说不定对我们正在推进的一些项目非常有用。比如我们在桂省有一个大型的综合社区开发计划,周边有不少自然山林资源,如果能借鉴您的思路,利用好松雾资源,打造出独特的生态景观,不仅能提升楼盘的品质,还能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
南洪吉教授饶有兴趣地听着,不住点头:“这想法很不错啊!将松雾景观融入房地产开发,是个很有前瞻性的思路。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关键要点需要注意。首先得对当地的气候和松雾形成条件进行详细的监测和分析,确保松雾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在景观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不能显得突兀。”
张启一边听,一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两人越聊越投入,周围的嘈杂声似乎都渐渐远去,他们沉浸在对松雾景观与房地产开发融合的探讨之中,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一个个充满诗意与生机的生态社区。
南洪吉教授见张启一脸认真,求知欲满满,兴致也愈发高涨,决定系统地给他讲讲松雾景观的门道。
“张启先生,你想把松雾景观融入房地产开发,这从生物学的多个角度来看,都有着巨大潜力。从植物生物学角度讲,松树与松雾可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松雾常出现在松树茂密的区域,松树的蒸腾作用就像个天然加湿器,大量水分从叶片气孔散发到空气中,提高了周边空气湿度,这是松雾形成的关键条件之一 。而松雾形成后,其中的水汽又反过来为松树补充水分,就像给松树‘喂’了额外的‘饮料’,助力它的生长和新陈代谢,让松树长得更加繁茂。”
“在打造特色景观时,植物配置大有学问。依据植物生物学原理,不能光种松树,还得挑选能和松树共生、适应松雾环境的植物。比如一些耐阴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像杜鹃、蕨类,它们能在松树的树荫下和湿润的雾环境里茁壮成长。这些植物搭配在一起,构建出丰富的植物群落,不仅好看,还能增强景观生态稳定性,就像给整个景观打了一剂‘稳定针’。”
南洪吉教授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从生态生物学角度来看,松雾特色景观能营造出独特的生态小环境。想象一下,雾气弥漫的山林里,有了松雾景观,就像搭建了一个天然的‘生物乐园’。这里会吸引各种鸟类来筑巢栖息,昆虫也会纷至沓来,因为这里有它们需要的食物和庇护所,生物多样性自然就增加了。
而且,松雾景观里的松树等植被,时刻都在进行光合作用,大口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我们人类必需的氧气,还能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调节局部气候,它们和周边生物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再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松雾资源打造景观,关键在于景观格局设计。我们得充分考虑松雾的分布范围、松树群落的布局这些要素。我们要合理规划,让物质、能量和生物在这个景观里顺畅流动,实现景观生态功能的优化。
比如,把松雾集中的区域规划成休闲观赏区,让居民能近距离感受这份自然之美;松树群落周边设置一些生态廊道,方便生物活动。
另外,松雾景观还有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云雾缭绕、松影婆娑,这样的画面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满足大家对自然美的追求。这体现了生物学与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不仅能提升楼盘吸引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这对整个社区的长期发展都大有裨益。”
一位同样很感兴趣的马来西亚女学者也凑了过来,她用英语说道:“是啊,松雾这种自然元素的运用,让城市更有灵魂了,而且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她接着分享了马来西亚一些城市在利用自然元素打造景观时的经验,比如在一些古老的小镇,会利用当地的河流和雾气,结合周边的植被,营造出浪漫而又独特的氛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笑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会场里充满了热烈的交流氛围。
张启与南洪吉教授深入交流后,满脑子都是松雾景观融入房地产开发的构想,恨不能立刻将这极具创新性的方案分享给炎龙集团董事长王铁军。可大会日程还未结束,他实在无法脱身赶回燕京。
站在会场外的走廊上,张启望着窗外的景色,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下情绪,掏出手机拨通了王铁军的电话。电话那头很快传来王铁军熟悉的声音:“喂,张先生啊?”
张启微笑着说道:“王董,我有个重大发现,一定要第一时间跟您汇报!我了解到松雾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觉得对咱们炎龙集团的房地产项目来说,是个绝佳的创新方向。”
王铁军来了兴致:“哦?松雾景观?听起来有点意思,您详细说说。”
张起便将松雾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营造生态环境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一股脑地讲给王铁军听,言语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王铁军听得很认真,不时提出几个问题,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挂了电话,张起一刻也没耽搁,快步回到自己的宿舍。他先是将方案里的手绘草图重新整理了一遍,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清晰明了,又逐字逐句检查了方案中的文字内容,补充完善了一些数据和案例分析。
一切准备就绪,张启抱着文件来到大会的会务中心。会务中心里摆放着几台传真机,此时正有工作人员在忙碌。张启礼貌地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方案的首页平整地放入传真机。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公司传真机的号码。随着传真机“嗡嗡”作响,纸张缓缓被卷入。
终于,传真机“滴”的一声,显示传送完成。张启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