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松坎一战,让播州土司军缴获了不少没有被毁坏的大明火器,这让杨应龙等人欣喜不已。】
【从明军手上缴获得的大明火器,也为杨应龙与大明王朝决裂埋下了根源。】
......
【却说由都司佥事王之翰,率领四川东路军在娄山关前,经过勘察后发现,娄山关确实是易守难攻之地。】
【但大明火器,是此时明军手中最强大的底气。】
【若是此行,没有把大将军炮带上,王之翰也没有信心将娄山关拿下。】
【于是,王之翰在第二天,在选好位置的上,把几门大将军炮安置好之后,对着娄山关上的关寨直接就炮轰了起来。】
【虽说杨应龙长子杨朝栋,把娄山关的城寨,进行过一次的加固,并且也预料到了大明军队会有火炮攻关。】
【但是杨朝栋没有想到,大将炮的威力,居然会这么强大。】
【数炮之下,娄山关城寨的城墙,就已经摇摇欲坠,眼看是经不住几轮这样炮击的架势。】
......
【整个插州之中,能真正见识过大明大将军开炮后威力的人并不多,但杨应龙在明军的军营里见识过。】
【虽说杨应龙在正常渠道之下,弄不到大明大将军炮,但还是有见识过大将军的威力的。】
【所以杨应龙在让长子杨朝栋驻守娄山关时,就和杨朝栋说过。】
【若是大明军队使用了大将军炮关时,类山关的城墙在抵挡不住之后,可以试着假意向明军投降,然后趁机攻之。】
【因为杨应龙永远也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被大将军炮的威力所震慑时,那些明军将领看自己的眼神与目光。】
【尤其是那些权力更大的文官,看自己吃惊与震惊时的眼神,是那么的轻蔑,完全也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就如同在看着乡巴佬一样,哪怕自己被皇帝加封为正二品的官职。】
【虽说自己世居在偏远的播州,和他们相比,自己也确实是乡巴佬,但杨应龙心中,还是有一定情绪的,论品级,他是四川总兵一样的。】
【但游戏将军等人的眼神也是如此,这才让杨应龙更加的忘不了。】
【同时,杨应龙也很清楚,大明朝廷中的儒官,以及官场上一些事情。】
【比如儒生极其看中自己的名声,并且他们在朝廷的派系争斗是很激烈的,若是有人轻易滥杀,也会成其政治对手攻击与弹劾自己的把柄。】
【所以杨应龙认为假降之策是可行的,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发现城墙无法挡住大明大将军炮时,可以一试。】
【于是,在娄山关的城墙被轰倒时,杨应龙长子立即就让人举起白旗,并高呼愿意投降。】
【一直对大明大将军炮抱有极大自信的王之翰,看到娄山关的城墙被轰倒后不久,就看到关上举起了白旗时,心中不由的冷笑与得意了起来。】
【并轻蔑的笑道:“果然是黔地蛮夷,几炮下去便吓破了胆。”】
【昨天来到关前,没有直接攻城,一是时间太晚,二是对地形不熟,娄山不好攻,需要选好位置,架好大炮,三是怕遇到夜袭。】
【于是,王之翰下令道:“传令,让关山之人,带上武器,全部下关来受降。”】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王之翰让火枪手随时待命。】
【王之翰斜倚在大将军炮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炮身冰凉的纹路,望着城门方向缓缓走出的播州降兵。】
【看着,那些穿着粗布藤甲,步伐凌乱的士兵,心中不由涌起一股优越感,这些泥腿子,在他眼中不过是惊弓之鸟。】
【\"大人,降兵已到指定位置。\"亲兵的禀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王之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排列整齐的火枪手阵列,三百杆火铳如林,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就在此时,一阵山风突然卷起地面的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王之翰敏锐地察觉到,那些看似垂头丧气的降兵中,虽然举着双手,一副垂头下去,惊魂未定的模样。】
【但是他们的脚步却不轻浮,也不像是被吓破胆的人该有的步伐。】
【正当王之翰要开口下令,让这些降兵停下时,娄山关上却时响了阵阵士炮之声。】
【变故来得突兀,原本高举白旗的播州降兵猛然从粗布藤甲下,拿出弩箭进行箭击。】
【\"中计了!结阵!\"王之翰厉声怒吼,然而,播州军的攻势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凌厉。】
【隐藏在娄山关前数日的伏兵,也在这个时间出现了。】
【同时还有滚滚浓烟,顺着风口吹来。】
【关上,杨朝栋指挥土炮进行的轰击,威力最不大,但也足够让王之翰与明军手忙脚乱了。】
【而真正的主攻,则是左右两边的伏兵。】
【果然隐藏有伏兵,这一切就是一个陷阱,虽说王之翰已经让人,对周围进行过仔细的排查。】
【但是对于土生土长在这里的播州士司兵来说,他们想要隐藏在这山林中,还是能做到的。】
【只要带上足够的干粮,他们就能一直蛰伏下去。】
【\"撤!结阵后撤,不能自乱阵脚。\"王之翰声嘶力竭地指挥着撤退。】
【左右两则伏兵杀出,关上土炮不断,又有一支假降军贴近,王之翰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轻敌大意,吞下战败的苦果了。】
【但是大明精锐将士,不能如此简单的死在这里。】
【在王之翰撤退时发现,那支假降军冲向的目标,竟然是那几位大将军炮。】
【见此一幕,王之翰只能闭上眼睛,懊悔不已,只能随军撤退。】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完了,松坎一战,给杨应龙送了虎蹲炮,娄山关一战,又送上大明大将军炮。”
“这是女真人,还有朝鲜人,以及倭寇,做梦都想弄到的大明火器,就这样被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送给了杨应龙。”
“杨应龙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叛乱,他王继光要负大责。”
百姓乙:“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真的是没有错,他们是不是以为只有大明火炮在手,就可以横推一切敌人了?真是天真。”
百姓丙:“三路军败了已经败了两路了,不知道最后一路军再败,那脸就丢得更大了。”
百姓甲:“这四川巡抚王继光,不就是妥妥的运输队长吗?杨应龙缺什么,他就送什么。”
“我就想知道,这次动兵失败之后,他的官途生涯有没有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