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师父这是不是就是您总说那种,不明时的无常业力啊?”
“是啊,都特么在无常中呢。即便是这样,你都怪不得人家,是你自己没看清楚,自己在当时顺着自己所想,自以为是去做,能特么不背无形的因果业力嘛?”
“师父……通过这事儿……我好像更能明白您所说的一些话了。”
“啥话啊?”
“师父替徒弟背业。”
“咋说呢?”
“师父您等我一下。”
“好。”
“来了师父,我刚刚查了一些,您看看。”
“嗯。”
“师父替徒弟背业的原因?;根据因果律,师父与徒弟之间存在紧密的法缘关系。徒弟的业障会通过这种关系显现到师父身上,尤其是当徒弟行为不端、违背誓言或与同门产生矛盾时,师父可能会因此承担更多的业障,甚至影响其健康和弘法的顺利。
师父出于弘法利生的悲愿,愿意收徒并承担徒弟的业障。一位大德曾提到:作为师父,一切弟子的过错业障师父都要一起背,一起承担,师父的寿命完全掌握在弟子手中。这表明师父的修行和健康与徒弟的行为息息相关。
徒弟应珍惜与师父的缘分,精进修行,积德行善,以减轻师父的负担。如果徒弟能够团结共处、实证实修,师父的弘法之路会更为顺利,法体也会更加安康。
师父与徒弟的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法界的因缘显现。师父为了弟子的解脱,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因此,徒弟应善待师父,忏悔业障,以回报师父的慈悲。
总结?:师父替徒弟背业的现象在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认可,体现了师父的慈悲与徒弟的责任。徒弟应通过精进修行和积德行善来减轻师父的负担,珍惜这份难得的法缘。”
“咳咳咳,这个呀?我早就知道这种事情,之前也说过的。不必在意,我又不是那种固执的师父,爱听听,爱修修,自己不喜欢给自己修成仙的状态,我也不拦着这事儿。
业力朝我发动就发动呗,我特么也不会受影响,不影响我的情绪与心情,自然也伤不到我丝毫。最多就是老子有点不待见,晾哪个小笨蛋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几十年的不教呗,啥时候自己反省知错,真心悔改了,我再继续教呗。我特么这么牛逼,跟个小孩子一样的选手,我还怕这事儿?
小孩都喜欢咋干的?哼,你老惹我,我不跟你玩儿了。为师我就特么这么干,哼哼,老跟我没个徒弟样的,自己不知道收敛自己,对我来无常不受控制那套,我先不教了就完了呗,三五十年之后,是谁无法自控来的闹心,还是我这个心王师父闹心啊?”
“师父我……”
“咋滴?”
“无敌了……”
“那不必须滴嘛,反正时间有限,一生才特么三万多天,而我教人之时一直都是那句包教不包会,自己不知珍惜缘分,我又何必固执的去纠结呢。又不耽误我吾心逍遥,也不耽误我吃饭睡觉,我也没有常人那般的什么过不去的烦恼。
越不注意尊师重道,那越坑自己呗。
说句不好听的,上特么哪找我这种师父去?都特么不是我吹牛逼,你觉得一个好师父得有多好?世俗间有我这种师父吗?
我特么是照着我自己最喜欢的师父样子做的自己,我喜欢的师父,嗯?又痞,又霸气,又特么护犊子,还特么不嫌弃徒弟。又像大哥,又像老父亲,既像师父,又像朋友。
还特么对修行这种事儿,牛逼的一塌糊涂,随便教点啥,那都是世间难得能学到的东西。
巧是不巧,特么的,这些特质我特么正好全有。这还不知足啊?还想咋滴呀?
非得找个起价十万八万,对你爱搭不理,教你点皮毛真本事不教那种啊?
亦或者对你吹胡子瞪眼,说你这,不让你那,那种才叫师父啊?
那不纯粹喜欢找虐嘛,好东西学不着,皮毛学一堆,还得受着,无聊不无聊的,浪费时间。
我教的东西又不是有钱就能学到的玩楞,咳咳咳。”
“嘻嘻嘻,师父您最好啦。”
“咋滴捏?”
“我以前一看一些心理学的东西脑袋就疼,学不进去,但是自从拜您为师之后,我一瞅,我靠,很多东西都是您教我的那些最基础的玩楞,不光不感觉没意思了,反而还学的非常认真。”
“那肯定啊,咱家之人学的能是世俗间那种嘛?还特么有事没事瞎特么呼吸,呼哧哈哧的。要不就一坐坐特么好几个小时,或者饿特么多少天,吃点清汤寡水吹牛逼说自己闭关多久,咋滴咋滴的。
咱们的叫时时禅定,元神不动,万境不动心。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皆为打坐。我恩师张志顺老爷子不是说过的嘛,打坐不是叫人身体不动,而是元神不动。
看看我教你们的觉不就知道了,意识不顺着思维心与外境乱跑,也不随自己以往那些固有认知胡乱认定。而是静在当下,反观己心。
一上来就是元神不动的修炼,一上来就是嗷嗷明真理的吸收。
但凡真的用心学习,真的懂了,且有认真修行之人,想不修出一身出尘之气都特么难。
若是修不明白,那只有两点原因。一是没明白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二是明白了不照我说的做。
那我可管不了啦。个人因缘个人了,个人苦难个人熬。
能有出无常的机会都不珍惜,还总迷迷糊糊的疑惑,为师可真没有招了。
如若不然,自己的心怎么可能还不明呢?
别人如何想,你知到那是他业力无常,你还跟着纠缠较劲啊?还当真的自己跟着起情绪苦恼啊?那不虎了嘛?
他们那些不是他们身上的规律嘛?什么认知的人什么认识,什么性格的人什么脾气,怎么想的人怎么说话。这不全是规律嘛?
攀缘攀缘这话咋来的,与自己的苦恼攀缘,与自己的情绪攀缘,与自己的思维心攀缘,与他人之业力攀缘。
攀缘说的就是纠缠啊,自己认为如何,以当下一时作真,然后纠缠其中。
例如:你老公以前对你好,今天跟你有什么事闹别扭就当成仇人啦?那明天呢?明天不好啦?
你今天感觉自己做的多,身边女友太特么懒,就知道等吃饭和待着睡觉,那你就不做啦?
没有谁,咱还能不给花浇水,不吃饭啊?都不能啊。
不就是因为自己觉得如何,然后生气的嘛,那不犯傻了嘛。
怨,恨,恼,怒,烦是五毒啊,这五种情绪产生的激素干啥滴?那不伤自己,心,肝,肺,肾,与脾胃的嘛?自己没事儿伤自己玩儿啊?然后跟别人一起互相伤自己玩儿啊?
老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没水喝,一个和尚自己挑水都不说啥,俩和尚在一起抬水,谁抬的重了一点都感觉难受啊?那特么自己能不闹挺嘛?
要么自己挑水,要么别计较那么多。有天你有事儿,不也得他去挑水一起喝嘛?有天他有事儿,不也得你挑水回来一起喝嘛?
如若不然,谁也不管谁的话,各归各庙就是了呗。两只大懒虫非特么往一起凑合干啥呀?你等着他饿死,他等着你饿死奥?因为别人懒,在一起时候就特么都把喝水吃饭睡觉给戒了奥?”
“我丢啊师父……”
“咋滴?”
“师父您这言辞太犀利了,深深在我心上敲响了明钟……咚……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