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223
农学专家看着歇火的拖拉机,又看看黑土地上那一道道翻过的沟渠,松散的黑土捏在手里,感受到冰凉的土壤泛出乌金般的光泽,热泪都要流下来了。
他们掬着泥土像抚摸心爱的人,依恋、自豪、激动的情绪和着眼泪,在眼里打着旋儿。
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一穷二白的他们,竟然造出了这样了不起的拖拉机。
真是石头里开出了最惊艳人的花!
农彦平最见不得自己人那没出息的模样,眼泪窝子浅。看看隔壁那帮机械化学材料的专家,个个舔着脸争着研究拖拉机。
真真是泥土里刨食的泥腿子!
但农彦平又舍不得怪罪他们,因为他们最知道种田有多么辛苦,最清楚有了这台拖拉机他们能多养活多少人口、能节省多少力气、能省下多少柴油。
所以他们很容易没出息。
机械专家们围在拖拉机前近距离观摩,一遍遍地抚摸着拖拉机,“这发动机的牵引力真足啊,十吨负载都能拉得动……”
“底盘也不错,结实,耐造!不愧是你们第一机械厂造的。”
他们悄悄地擦了擦眼角激动的泪花,这肯定是被刺眼的太阳闪花的眼!
绝不是被第一机械厂和伟健机械厂感动到的,绝对不是!
423厂的工程师徐先进双目炙热地观察着电机系统,一个劲地恳求驾驶员开拖拉机,带他兜一圈风,此时此刻,他只想搞明白这台拖拉机配套的电机系统。
423厂原名松江机械厂,后来改名松江电机厂,专门负责造电机系统。
像徐先进这样的人周围还有一圈,轻合金相关的101厂的工程师,研究着拖拉机的金属材料;做特种装备的121厂代表,跟技术员打听着它的各项性能指标……
安邦国笑眯眯地跟众厂代表们说:“各位天色不早了,今天的展示到这里就结束了!”
众人纷纷出手相拦,表示道:“哎老安,可不兴你这样赶人的!”
“我刚刚听122厂的说了你们那会去人家那一口气观摩了三天,咋,轮到咱就不行了?”
安邦国一脸呵呵地说,“咱们跟伟建机器厂是合作关系,能一样吗?”
“参观的单位可以离开了,有意参与模块化生产的单位请随我去办公室签合约,咱们详谈细节,请这边走——”
话音刚落,众代表犹豫了一瞬。
就稍稍犹豫的那一瞬,安邦国使了个眼色,让驾驶员把拖拉机开回厂里。
那一双双沉迷研究,堪称“揩油”的手被安邦国挡住,专家们望向心爱的机械的目光被安邦国结实得像一般山的身体的挡住。
安邦国绷着脸说:“还看,这是我们厂的机密!”
他自己都没看够呢,总装完成后他自己都没摸过,也没坐过 !
就连徐先进也被驾驶员请下去,实在不舍得这套电机系统的他,咬咬牙说,“不就是签合同吗?我423厂签了,你先让驾驶员带我坐这个兜一圈风!”
他吐出一口气,要求道:“我要研究它三天!”
安邦国爽快地点头,“行。”
驾驶员也不把拖拉机开走了,咧开嘴满脸笑容地把徐先进拉上了副驾驶座,带他兜了一圈风。
剩下的厂代表们面面相觑,他们在犹豫什么,居然在犹豫?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拖拉机就是新的金疙瘩,但凡多犹豫一秒都是对技术的不尊重!
上赶着送来沾光的事不干,难道要去做那冤大头?
徐先进先答应后,下一秒其他代表争先恐后说:“我101厂也签了,轴承材料这部分我们能做!”
“安总工,等等我,我马上打个电话问问领导!”
安邦国脸上笑开了花,领着代表们去办公室签合同,谈生产细节。
今天参观的军工厂没有一家落下,全部签下生产合约。
江有为、周庆山、安邦国等一众专家,在办公室里跟各代表紧张地详谈生产细节,分配生产任务。
朦胧的夜色中,一支制定新零件生产标准的专家队伍已经坐上去往冰城的火车,疾驰的列车已经开到半路,预计明天抵达。
……
辽阔的原野上,农彦平和农垦的专家仍在兢兢业业地开着拖拉机犁地。
漆黑中的簇簇篝火,宛如点点璀璨的明星,大地是那漆黑辽阔的夜幕,而那闪着光疾驰的拖拉机,宛如夜空中缓缓划过的星火。
这批专家们倒不是想帮第一机械厂实地测试机器,只是浑身有劲儿使不完,不开开拖拉机今晚睡不着觉。
他们的动机十分朴素——宛如得到一样趁手的工具,单纯地想好好使唤使唤。既然春耕即将开始,不如顺手帮人农场把田犁了!
来都来了。
周庆山倒是很心疼自己的宝贝样机,这帮莽夫造起来可真是一点都不心疼,这可是新机啊!在连续极限测试过后,应该上上润滑,保养保养!
林红樱看着农垦的专家开着拖拉机,跃跃欲试地轮流测试着样机,反反复复地测算着它的耗油量。像最严谨的老师般,一丝错漏都不允许出现。
她的脸上挂着徐徐的笑意。
林红樱发现周庆山想把样机开回去,拦住他说:“周老,没事,我都看着呢,他们心里有数的。”
林红樱不心疼,但周庆山心疼啊!
林红樱给他眨了眨眼,说,“后期生产咱们还得靠农垦出力。你看接下来生产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农垦给点粮食鼓励鼓励?”
拖拉机设计时就是奔着能够连续作业10小时去的,这点程度的损耗、这点作业时间玩不坏样机。
周庆山闻言,心想这倒是实话,一万分的不乐意也变成了一百分的乐意。
没错,是这个道理!
远处的农彦平突然吆喝一声,“小林,声音那么大,我都听见了!”
林红樱立正站直,理直气壮地说:“报告农局,我什么都没说——那是风声,您听错了!”
“哼哼。”农彦平从喉咙挤出两声鼻音。
农彦平身旁的秘书忍俊不禁,摇头笑笑。
经验告诉他那种熟悉的感觉来了,连领导都有所察觉了。
不过领导大概已经习惯了小林同志打秋风,如果哪天她不打秋风,还真有些浑身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