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220
安邦国夜里打了很久的电话,双目熬得通红。他在电话里把“标准化”、“模块化生产”的概念汇报给他的上级——第一机械部第四管理局的夏局长。
夏局长听完,沉吟道:“这个思路很奇妙,如果能用得上,能解决我们时间不足的问题!”
他用命令的口吻,郑重地说:“安邦国,我命令你早日把这个提议提上日程!”
安邦国驱车到伟建机器厂,半夜把周庆山从被窝薅了出来,周庆山原本睁着朦胧惺忪的睡眼,不爽地骂骂咧咧道:
“安邦国,你最好保证你是真有事,否则——哼哼!”
安邦国笑眯眯地把一本资料塞到了周庆山手中,兴奋地说:“老周,我找到能让黑省春耕前用上神农拖拉机的办法啦!”
“你先看看,等你看完,明天我跟江老通通气。”
周庆山忍下拿鞋底板抽安邦国的冲动,拿起眼镜接过那本资料,“敢情你不敢半夜打扰老江,选择来叫醒我?”
他对这句话已经有所免疫,因为前段时间林红樱经常在他耳边念叨春耕前用上拖拉机。
安邦国黝黑的面孔中透出兴奋的红光,“话不是这么说的!江老年纪大了,到底是比不得我咱们年轻人,我怕他收到这个好消息刺激大了。”
“我这不是有了好消息,第一时间紧着通知你么?”
周庆山冰凉的心暖暖的,所以,他还要谢谢安邦国想着第一时间通知他?
他戴上眼镜沉默下来,开始认真研究资料。
这字迹很眼熟,刚入眼他就认出来了。
接着他的眼睛看得愈发幽深,越来越亮。
安邦国一旁笑眯眯地说:“怎么样,没有耽误你宝贵的睡觉吧?它值不值得我特意把你叫起来?”
看到激动之处,冷空气入肺,周庆山猛地一阵咳嗽,猛拍大腿。
周庆山默念:“统一零件标准,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缩短开发周期,让有资质的机械工厂全部投入生产!”
安邦国攥住那本资料,激动地说:“老周,我敢说有了这个模块化,咱们的拖拉机春耕前肯定能造出来了!”
周庆山沉默半晌,欣然地说:“不错,我们的拖拉机看样子是赶得上春耕。”
比起拖拉机能够赶上春耕,他认为“标准化”、“模块化生产”是更重要的,几页纸看得他百感交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他惊讶于他们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也惊讶于他们的敢想敢做。
此时此刻他不会批判年轻人很大胆冒进,反而是油然而生出一股欣慰。看着这份资料,竟然品出了一份别样的滋味,在此时此刻的深夜里,在此时此刻看着那页字的一瞬间,感慨良多。
倘若是年轻时热血沸腾的他,倘若不是年轻时热血沸腾的他,他会、他该以何种心情面对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周庆山只遗憾年事已高,不能尽情燃烧生命,去跟这样优秀的人同路并进,追赶、超越。
他只能以长者的身份,尽力去替他们扫除前路的荆棘、坎坷。他是昨日的黄花,而他们是明天冉冉升起的太阳……
他终于能体会到江有为之前教出天才弟子的感受。
唉呀!真是老喽,老喽……
安邦国感慨地道,“有了它,我们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他饥饿的家乡啊,终于能迎来几分温饱的光明。如果能提前用上这款拖拉机,不敢想象该有多么幸福……
它高效,所以节省劳动力!
它省油,更是大大地节省了柴油!
它还耐用、续航长,不会动不动就歇火趴窝!现在资源紧张,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就是最好的刀刃!
它还有数不清的优点,更换不同的部件能变成推土机、联合收割机、灌溉机,集合多功能于一体。
一个崭新的思路让两人激动地聊了半宿。一个知命之年,一个花甲之年的人,一夜未眠都不觉得疲倦,只感到心头热血沸腾,仿佛回到年轻时,浑身都有着用不完的劲头。
周庆山呵呵了一声,“难怪那丫头总说有办法缩短工期。”
这本资料的壳子看起来很眼熟,不就是林红樱在伟建机器厂时经常写的笔记吗?
原来在伟建机器厂的时候,她就想到这个办法。但等到抽调去了第一机器厂,她才把这个方案交上来。周庆山想,要是早点交给他,他肯定能多睡几天好觉。
这丫头怎么总是对他藏着掖着呢?
安邦国坦白地说:“老周,我今晚来是想找你把拖拉机分一分模块,你是机械物理专家,这是我们的车架牵引底盘设计图,明天我好去找专家约谈。”
安邦国拿出第一机械厂的设计图,递到他手里。
活来了,周庆山依着图纸便分析起来,两人就着设计讨论起“模块化生产”,谈着谈着心中逐渐浮现出有资质的军工厂,一共十五家相关的军工厂。
清晨,一缕霞光划破昏暗的夜。
第四管理局的夏局长再次致电安邦国,兴奋地说:“昨夜我打电话把这个新的思路与机械部几位元老的交流,他们讨论过后表示思路不错,很有可行性!”
夏局长语重心长地说:“昨晚我听到你说零件标准化,心里是很高兴的!之前咱们华国为了引进毛熊的技术,成立了中央技术管理局,专门设置了标准化规格化处。
两年前技术委员会批准机械科学研究院制定了第一批国家标准,零件标准化的工作我们机械部一直在推进。”
“我这边有专家是制定第一号国家标准Gb1的参与者,他们很支持标准化工作,对你们的模块化生产很感兴趣,如果你有需要,可以从京城过来协助。”
安邦国听得直点头,“我还记得那件事,我参与过零件标准化大会。夏局,我这边一团麻乱,正是缺人才的时候,我就不跟你客气了,让他们过来吧!”
当时制定零件标准主要是为了方便毛熊援助工业,第一批规定的零件标准并不多,当时没有多想。现在看来,它一旦同模块化生产联系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威力。
简直堪称工业最奇妙的化学反应!
电话中传来夏局长乐呵呵的声音:“行!拖拉机生产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你们尽快联系一下其他军工厂,看中哪家我都给你拉过来!”
安邦国得到组织上的支持,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与包括122厂在内的十几家军工厂、民用机械厂取得联系。
……
第一机械厂。
林红樱来到办公室,看到的就是一群人忙得脚不沾地,各自忙得热火朝天,整理资料的、打电话的、布置会场的、预定招待所的、迎接专家的……
周庆山正观摩着第一机械厂制造底盘样品,见到林红樱来了,兴冲冲地跑来逮住她。
“我听安小子说,你最近习惯早退?”
他指着林红樱说:“这可不行!你今天可不能早退,我听说你搞了一个‘模块化生产’,它具体是怎么回事,你得给我好好介绍!”
林红樱从善如流地应下。
她稍微组织语言,含笑地说:“我曾经在安钢工作过一段时间,期间我跟几位毛熊专家交流。他们抱怨我们国家的机械零件良莠不齐,没有统一标准,维修难度极大。
只要有机器坏了,想要维修只能从毛熊那边调配新零件,特殊型号的零件有的没有生产、有的不符合标准。虽然咱们58年制定过一批零件标准,但大部零件至今没有标准。”
“我们这次设计的这款神农拖拉机诞生了很多新型零件,如果要大规模批量生产,制定新零件标准是亟待解决的事,这是其一。”
“其二,得益于试制小组将生产任务分配给伟建机器厂与第一机械厂的想法,只需要统一外设与发动机的接口,后期便可以组装生产。这让我萌生了模块化生产的念头。
试想如果咱们将各个部分拆分成单元模块,统一接口,生产环节彼此独立,各不干涉,依靠标准化零件、统一的借口,生产效率会不会极大提高?”
周围的工程师心中忍不住想,江老的弟子真敢想啊!
便有技术员当场提出疑问,“林师妹,集中力量才好办大事,把一辆拖拉机拆分成很多模块,出错的几率只会更大,最后还能顺利组装吗?每个厂的标准都不同,统一起来难度很大!”
林红樱含笑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认为出错的几率取决于制定的标准、与执行标准的人,与是否拆分成模块的关系不大!”
“每家军工厂特性不一样,有的工厂擅长做发动机、有的擅长做底盘、有的擅长做轴承。假如将底盘任务划分成一个模块,交给第一机械厂,你们出错的概率是提高还是降低?”
这大概很难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