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十年元月(即1648年),昭武皇帝刘卓以蒙古察哈尔部屡次犯边为由,命令北边各地整军备战。
二月,与朝臣商议之后,昭武皇帝决定御驾亲征蒙古各部,由太子监国。
此战,大周共计投入战兵十二万,炮兵、辎重、医疗等六万,还有各地征集的二十余万民力。
与众将商议之后,刘卓决定大军兵分三路,张宁远与吉达率军四万骑从沈阳出发,一路向西。至于京师一路,则由楚知白、黄大中统领,刘卓随行,一路向北;另一路由吴俊、刘凡统率从大同出发,一路向北。
科尔沁部实力弱小,属于墙头草,大军出发的消息传开后,就派人主动示好。好在科尔沁部这些年也没有做出比较过分的行动,张宁远表现的还算客气。
随后,张宁远传达了朝廷的旨意,若是不派兵随军征战,则一律视为敌人。科尔沁的部落的首领听后也是一脸的无奈,只得凑足部落骑兵随军。
但是,当京城与大同的两路大军还没有行进几日的时候,漠南与漠北的一些蒙古部落纷纷遣使称臣。如,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各部首领听说大周北伐后,纷纷遣遣使纳贡;漠北的喀尔喀部也派使者来北京,向大周呈表称臣,献上“九白之贡”。
至于漠南蒙古的其他几个部落,也纷纷主动遣使前往北京。甚至连察哈尔部的几个部落首领也率部投降。
刘卓还是在行军途中收到太子传来的急奏,收到消息后的刘卓郁闷不已。难道是因为自己没有向周边各部落、国家派出使者,所以双方就这样互不理睬?
沉思片刻后,刘卓便有了主意。接着,传令大军继续前进,三路大军于土默川汇合,刘卓要在土默川面见蒙古各部的首领。
至于给太子的回话就是,让蒙古各部的首领全都来土默川。
此时的土默川也就是明朝的归化城附近,也就是前世的呼尔浩特市,即敕勒川。之所以在这里会见蒙古各部首领,就是为了宣示大周的武力,并在此重新筑城、驻军。
若是有人反对,那就再好不过了,你回去吧,等着大周骑兵过去就行了。
三月初,经过大半个月行进的中路军抵达了土默川,而张宁远与吉达的三万骑兵也早已抵达。没多久,随行过来的建筑师就准备带人开始筑城。
三月中旬,蒙古各部的首领陆陆续续的带人抵达土默川,但刘卓并没有接见他们,而是命人好酒好肉的招待。
四月初,该到的部落首领也都到齐了,刘卓方才开始宴请各部首领。数日的宴饮之后,刘卓方才带着一众蒙古首领开始在土默川进行大阅兵。
出征的十二万的战兵本就是全国的精锐,用来震慑这些蒙古人倒也够了。无论是那骁勇善战的骑兵,还是无往不胜的火器,都给了蒙古人巨大的冲击。原本还抱有一丝幻想的部落首领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心思,纷纷再次宣誓效忠。
有了大阅兵带来的威慑,刘卓提出的各种要求,比如筑城、修路、募兵等,尽皆通过。
昭武十年五月,北征事宜就告一段落,后续的筑城、募兵、派遣官员等事宜纷纷交由内阁处理。
接下来,刘卓就把目光瞄准了台湾岛上的荷兰人。
前世的郑成功可以攻克台湾,那派水战更甚于他的郑芝龙去,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收复台湾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折,有了曹克敌率领的仿制战舰,再加上郑芝龙的指挥,荷兰鬼就只有投降的份儿。
昭武十一年四月,昭武皇以日本国未遣使来朝为由,不顾群臣反对发动了对日作战。
这也是昭武帝唯一的一次任性而为,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执意如此?
即便是太子多次劝说,也都无果,反而惹得昭武帝大怒。后来,太子被昭武帝派去了前线。
为了增强太子的军士素养,刘卓将太子刘丰、郑芝龙、曹克敌、施琅等一众海战将领全部派出去。
此外,刘卓下令沿海各地的水师齐聚山东青岛、蓬莱,准备借道朝鲜攻打四国岛。
至于登陆的陆军,刘卓派了黄大中、吉达、杜钰虎前去,因为这三人可以不折不扣的执行自己的命令。
从四月开始,济南、京师的各式火器、弹药源源不断的被运往山东,即便是运送的火器已经远远超过了昭武十年北征的数量,可昭武帝依旧觉得不够。
就连后世专门研究昭武帝的史学家都百思不解,而这也成为了历史的一大谜团。
朝鲜对于宗主国的要求自然是没有任何的意见,有意见的话,海上的大军直接都能灭国数次了。
当大军源源不断的抵达朝鲜时,日本国内的德川家族才知道大周不是开玩笑,遂一边整军备战,一边向大周派出使臣。
可使臣一踏入大周境内就被杀了,因为昭武帝下令,若是日本的使臣敢踏上大周国土,一应官员一撸到底 。
从昭武十一年四月至六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大军的各种物资竟然都准备好了。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昭武帝在去年没有打过瘾,所以早早的就开始找日本国的麻烦了。
江户时代的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如今是德川家光掌权,不过这老家伙也活不多久。
七月中旬,渡海作战就开始了。
双方之间的差距过于明显了,以领先近两个世纪的热武器攻打一个冷兵器的国家,战场态势呈现一边倒的碾压局。
大周军首战登陆的地点就在距离长崎不远的浅滩,先头部队登岸后,各式各样的新式火器也被搬到战场上,随后就对长崎进行了长达数日的炮击。
当大军入城后,城中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几乎见不到活着的人,就连一些久经战场的老兵也不禁有些打怵。
“这长崎不值得浪费那么多弹药吧?”一名老兵看到长崎那副惨状后。
哪知道,老兵说这话的时候恰好被来前线视察的楚知白听到了。
“废话真多。炮击三日,这是陛下亲口下的旨意。”
“啊,陛下的旨意。打的好,就该打这帮狗娘养的。”老兵闻言,立马就换了口吻。
楚知白听后,一脸无语的摇了摇头。
距离长崎数十里的一个营帐内,太子刘丰与几个近臣正在讨论着与日本国作战。
数个时辰后,刘丰方才面无表情的走出营帐,而一旁的几个人也立马跟了上来。
“殿下不必如此懊恼。陛下令殿下前往日本,多半是想让殿下多些征战经验,等此战结束,殿下的太子之位依旧稳固。”一身黑衣的男子恭敬的劝说道。
“我自是知道,只是有些不理解父皇为何会对这么一个岛国有如此仇恨?”
……
对日作战没有任何的悬念,就在大军将要拿下整个的四国岛时,德川家光遂派人求和,只要大周军退出日本,一切好商量。
随后,经过长达数月的推诿与扯皮,双方签订《长崎条约》,内容:
日本向大周称臣,年年纳贡赔银;开放长崎作为港口与大周通商;允许大周子民在四国岛经商、居住,保证大周子民的各项权利,并设派领事;赔偿大周军费开支三千万白银;大周军舰有权在长期港附近自由航行。
朝中众臣在见识到刘卓一手负责的长崎条约后,不禁对眼前的陛下有些看不懂了。
昭武十一年年底,武英殿内,昭武帝将手中奏章递给了太子。
“父皇,这些人该杀,死不足惜。”刘丰看到奏章的内容后,满脸的愤怒。
“贪官、贪腐是无法杜绝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有官员,就会有腐败。”
“就算前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那般严苛的刑罚,剥皮萱草、千刀万剐,可那又如何?依旧是杀之不绝。”
“我朝呢,在前朝基础上提高了官员的待遇,可是依旧有许多官员因为各种原因腐败。贪官就如野草、韭菜一般,割一茬,又接着冒出一茬。”
“所以,你从这件贪腐的背后得看到深层次的问题,是制度规定不到位,又或者是这个地区风气问题,或者是官员自身品性不端。”
“我打算废除自古以来的残害身体的肉刑、以及颁行的新律法,这是具体规定,你随后好好看看。这个呢,就在你登基之后再行颁布吧,也可以为你获得不少民心。”
“父皇,儿臣……”
见刘丰意欲多言,刘卓随手示意阻止。
“我打算在昭武二十年后就退位,随后就在扬州或者南京找个地方办个大学,为大周子民的教育尽上一份心。”
“所以呢,剩下的几年,我想做什么,你最好不要多言。你就多听多看就行,可否?”
刘丰泪流满面,只得使劲点头。
自此后,昭武帝开始鼓励民间的船队南下南洋。但是,当年就有部分商船遭受海盗的打劫后。
昭武帝闻之,大怒,遂遣施琅率南海水师前往东南亚护航,强势介入东南亚局势。
昭武十三年,施琅率领水师击败了西洋人,将马六甲海峡重新收入囊中。
同年,昭武帝派出了大批的精锐前往马六甲驻军。数年后,武帝命派出了大量的皇室商船前往中东地区。
昭武二十年元月,武帝退位。同时,太子刘丰即皇帝位,年号永昌。
永昌九年,天下大治,史称“永昌盛世”。
(这是我写的第一部小说,写的确实不理想。本想写200万-300万的,写国家治理篇与海上争霸篇的,可是这部书的效果确实不好,只能提前结束,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