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孩童才论好坏。
真实、残酷的成人世界,只遵循利弊,以及基于利弊所衍生的忠诚与背叛、高尚与卑鄙、信仰与坚持。
南唐、吴越双方都在拼命,李沆与边育贤,各为其主,所作所为,都在情理之中。
侥幸逃脱的唐军,一边狂奔,一边吹响骨哨,对同伴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
只不过,为时已晚,另外三路乔装改扮的吴越士兵,已经潜入了寒山寺驻地。
火光,熊熊燃起!
“记住,只做一件事,放火!”
吴越士兵借着唐军服装、盔甲的伪装掩护,流窜放火!
谢彦刚巡查完毕,还在回转营地的途中,突然,耳朵机敏地捕捉到了骨哨的嘶鸣,一抬头,寒山寺周边,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顺便提一下,《资治通鉴·南汉》中提到过,赵光义登基后,曹彬攻打南汉郴州的时候,缴获“革帐千余,铠甲上万”,其中的“革帐”,应该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皮革”,否则帐篷成本也太高了。
考虑到南方多雨,为了避免军帐腐朽、损坏,外面应该会抹猪油、清漆一类的材料,用来防水防潮。
推而广之,南唐的帐篷,应该也做过类似的处理,而这种材质,一旦点燃之后,在油脂的作用下,基本是没救了。
一声怒吼:“回营,杀贼!”
谢彦这次,没有再提“救火”的事情,他很清楚,火,能够在当下情境中烧起来,来者一定不是善茬儿。
抱着必死之心,人不死绝,火扑不灭!
晕头转向的唐军,被越发凶猛的火势震惊了,下意识地,立即去找水桶、铁锅等,一切能盛水没火的家伙。
然而,稍不注意,突然被“自己人”从背后偷袭,捅了个透心凉!
“你……你们……”
“唐狗,去死吧!”
一杀人,就暴露了,瞬间围拢过来的唐军,将吴越奸细剁成了肉泥。
潜入者只是一小部分,在起火之后,隐匿在暗处的吴越军队,就主动发起了进攻。
“地理决定论”认为,一个民族或聚落的战斗方式,取决于人口所在的环境,以及所能获得的资源,加上长期生活的习惯,进一步形成了不同的优势。例如——
契丹方面,最擅长的就是骑兵作战。
中原政权,陆军(步卒)作战强悍的一逼。
南唐方面,最善于水战,这得益于强大的造船工艺。
至于吴越,最厉害的战斗方式,就是一种近乎于“自我毁灭式”的攻击范式。在江东历史上,典范人物包括项羽、黄盖、要离等,无论是自刎乌江,还是“苦肉计”,都是不拿自己的命当做命!
故而,当不知所措的唐军,见到一群不要命的人冲上来之后,瞬间慌了手脚,匆忙抵抗之后,又发现自己这边太吃亏了。
唐军普通士兵的标配,就是长矛、梭镖一类的武器,在正面战场上,可谓“一寸长,一寸强”。
然而,夜间作战,尤其是面对突然出现、贴身近战的对手,长兵器反而显得笨拙很多,匕首、短剑、手刀等短兵器的优势体现出来,白刃见血,可谓“一寸短、一寸险”!
更要命的是,吴越人拼命的时候,嘴巴也不闲着——
“呜哈呜哈——”
“哈哈艾兮——”
“啊呼呜呼——”
一边拼命,一边叫唤,加上狰狞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宛如幽冥世界里的巫师,正在进行一场诡异的祭祀仪式。
南唐士兵,主要是天雄军,根本就没见过这种架势,若是换成岭南来的“荡寇军”,或许就不害怕了。
在寒山寺这一战场,断去手指、脸上少肉的李沆一方,显然更占据优势。
因为,只要贴近之后,南唐士兵就相当于赤手空拳,长兵器无用武之地。
很快,不足千人的吴越队伍,就将三千多唐军营地搅和的一团乱,再这么退下去,唐军就只能跳入运河喂鱼了。
关键时刻,还需要大将镇场子,谢彦赶到了。
“鬼叫你大爷啊!”
【不可能这么说哈,这么写,好理解。】
随着怒骂,剑锋一闪,一颗活蹦乱跳的脑袋,掉在了地上。
“跳,再跳!”
“叫,再叫!”
谢彦手下亲兵出手了,能够列入亲兵序列的,单兵素质都不差,否则,危险到来了,难道还要将领保护你?
剑锋之上,血迹甩了甩,谢彦大吼一声:“稳住!列阵!不准后退!”
军令看似无情,实则能够保命。
在混乱之中,一声令下,才能重新建立起秩序。
唐军有了主心骨之后,各路队正、旅帅、校尉开始发挥基层指挥作用,先退后进,列阵成行,将长兵器的威力发挥出来。
一片厮杀之中,很多唐兵都感激地看了一眼谢彦,主帅就在身边,身先士卒,怕什么?!
杀!
混乱的局面再度升级!
不远处,一双怨恨的眼睛,死死盯着谢彦——
在身体习惯了疼痛之后,李沆的大脑也冷静下来,他仔细端详着自己断掉的三根手指,在离开温热的身体之后,迅速变成僵硬、卷曲、黑紫的状态,断口之处,皮肉外翻,混合着不少泥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李沆一张嘴,将自己的手指吞了下去,大有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气概。
对自己都这么狠,更别提对敌人了。
“护我近前,取唐将首级!”
吴越士兵会意,立即将李沆围起来,形成一面“楔形人墙”,不要命地往前冲,行进途中,不断有人被刺穿,余者,仍不停下脚步。
猛然间,谢彦察觉身后不对劲,一回头,一众人浑身是洞,挤作一团冲过来。
刚稳定身形,突然从里面跳出一个呲牙咧嘴的人——脸上的皮肉没了,露出了森森牙齿——手里举着钢刀,对着谢彦劈砍下来!
“好贼子,真鼠辈!就他娘的会偷袭!”
“唐狗,拿命来吧!”
谢彦举剑,硬生生接下一刀,感觉虎口、手臂发麻,他暗暗吃惊,对方怎么这大力气?不对!
不是对方力气大,是自己身体太弱了,一天劳累,根本没有恢复。
一咬牙,怒吼着冲上来:“不过如此!”
李沆怒骂:“来战,不死不休!”
……
混战在继续,大火也在燃烧。
吴越军队放火的过程中,也没有打听一下,千不该、万不该,他们去烧停靠在寒山码头的两艘船。
其中一艘船,里面藏了十几箱“震天雷”……
火焰,根本就没有烧到木箱,但是,高温已经让引线到达了燃点,在吴越、南唐双方忘我厮杀的时候,所有人的耳边,猝不及防地响起了一声炸雷!
“轰隆——”
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李沆不解其意,可谢彦知道怎么回事,他惊恐地瞥了一眼战船的方向,几乎同时,天空开始抛洒无数的铁片!
噼里啪啦——
相当一部分震天雷,是到了空中之后才爆炸的,爆裂之后、天女散花,形成的杀伤效果就如同“集束炸弹”。
不分敌我,齐声惨叫,刹那就躺倒了一大片!
一愣神,李沆就扑了过来,一手攥着刀柄,一手攥着刀头,如同举着铡刀一样,想要取走谢彦的脑袋。
谢彦命大,他视线转移的同时,手中的剑锋,是向前指着的,李沆扑过来,前胸正好撞在剑尖上。
“噗——!”
谢彦躺下了,身上压着李沆,刀锋已经压在了自己的脸上,深入皮肉,再往下走一点,半张脸就没有了。
这才看清楚,李沆的脸,缺少了半边的皮肉,口中的鲜血,正从脸上的洞流出来。
“唐,唐狗……”
谢彦用尽力气,将李沆的尸体推开,气喘吁吁地站起身来,船燃起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寒山寺,爆炸声停止了,四下哀嚎一片。
“鼠辈……”
话未落音,谢彦突然瞪大了眼睛,喉咙发出了可怕的回音,他用手一抓,抓到了一根箭矢。
自己的喉咙,已经被穿透了!
恍惚之间,他看到更多的吴越士兵,正沿着广津河冲过来,模模糊糊,远处一名吴越将领,端坐在马上,手中操着一柄铁弓。
暗箭伤人!
谢彦向前迈了一步,窒息感越来越强烈,血沫子不停地从鼻腔中喷出来——
“陛下……谢彦,愧对陛下……”
不是每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都会得到体面的死法,更多的,就是在混乱之中、无声无息地,以身殉国!
天雄军指挥使谢彦,谢俊才,将星陨落!
端坐在马上的,一箭射杀谢彦的,正是苏州阊门镇守、上直指挥使邵可迁!
他的身后,正是跟随李沆一同出发、充当参军的范梦龄!
这才是李沆的真正计划,从一开始,他就决定了以身殉国,在搅乱唐军营地之后,邵可迁、范梦龄就率领阊门守军,前来收拾残局!
邵可迁面容冷峻,杀唐军,是他最大的心愿。
每杀一个人,就是为自己的儿子,报了一份仇!
“全军听令,全歼来犯唐寇,不留活口!”
……
《血战寒山寺吊谢、边二将》
虎臣玉碎剑光摇,血染胥江半壁凋。
千军裂甲惊佛塔,万马冲关卷怒潮。
断刃横斜风自吼,残旌偃仰火空烧。
寒钟犹送姑苏月,血浸枫桥夜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