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昏黄的灯光洒下一片朦胧光影,将杨小花和赵书卓的身影勾勒得略显虚幻。
赵书卓那真挚而热烈的话语,一句句钻进杨小花的耳朵里,仿若春日暖阳下轻柔的微风,拂过她的心田,让她心里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意。
回首往昔,杨小花的成长之路满是坎坷。
在那些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父亲和哥哥宛如坚实的壁垒,将她稳稳地护在身后,使她免受外界的风雨侵袭,生活在爱与安宁的港湾之中。
她习惯了每天清晨被父兄的关怀唤醒,习惯了在遇到困难时父兄挺身而出的背影,那是她心底最温暖、最安心的依靠。
然而,命运的巨轮却无情地碾碎了这份宁静。战火纷飞中,哥哥为了守护家国,为了心中的正义与理想,毅然奔赴前线,最终壮烈牺牲。
那噩耗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刺进杨小花的心窝,让她的世界瞬间崩塌了一角。
还未等她从悲痛中缓过神来,父亲又一病不起,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一下子被阴霾笼罩。
在这至暗时刻,柔弱的杨小花不得不咬着牙,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
她奔波于医院和各个生计场所,为了给父亲凑齐医药费,她放下了曾经的娇柔,去做那些粗重的活儿,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为了照顾昏迷的父亲,她日夜守在病床前,眼睛熬得通红,身形愈发憔悴。
生活的苦难一层又一层地压过来,几乎要将她彻底压垮。
可就在她以为自己要在这漫长的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行时,赵书卓出现了。
他就像一道穿透云层的曙光,悄然照进了杨小花的世界。
这些日子在医院里,赵书卓默默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用行动表达着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似乎有着一双能洞悉一切的眼睛,轻而易举地读懂了她藏在坚强外表下的脆弱内心。
如今,当听到赵书卓亲口说出要永远保护她的那一刻,杨小花只觉得眼眶一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源自内心深处对温暖与依靠的渴望。
长久以来,她独自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早已身心俱疲。
此刻突然有一个男人坚定地站在她身边,承诺给予她一生的守护,怎能不让她又感动,又温暖?
这份温暖如同冬日里的篝火,驱散了她心中积压已久的寒意,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之光。
光影斑驳地洒落在杨小花和赵书卓身上,杨小花坐在病床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她微微垂着头,几缕发丝从脸颊旁滑落,衬得她愈发娇羞。
过了好一会儿,像是鼓足了全身的勇气,她才缓缓抬起头,目光躲闪地望向赵书卓,嘴唇轻启,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说道:
“赵大哥,建国哥说你们明天走,那你今天……你今天还留在医院陪我吗?”
话一出口,杨小花就感觉自己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
她的脸颊瞬间变得滚烫,像是被火灼烧一般,涨得通红。她心里懊悔极了,暗自埋怨自己怎么如此冲动,怎么能问出这么直白的话来。
在那个矜持被视为女子美德的年代,她这样的言语,会不会让赵书卓觉得自己太过轻浮、不懂得自重?
她紧张地攥紧了衣角,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不敢再看赵书卓一眼。
满心忐忑地想着,这下可好,话已说出口,泼出去的水难收,只能看赵书卓如何回答了。
此刻的病房里,寂静得连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墙上的挂钟还在不紧不慢地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重重地敲在杨小花的心坎上,让她愈发局促不安。
而赵书卓听到这句话,先是微微一愣,显然没料到杨小花会如此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渴望。
但仅仅一瞬间,他便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这个紧张得不知所措的姑娘,心中满是怜惜。
他知道,杨小花平日里是个极为含蓄内敛的女子,能说出这番话,必定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而这份勇气背后,是她对自己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赵书卓微微向前倾了倾身,目光温柔地看着杨小花,试图用眼神给予她一些安抚。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地说道:
“小花,我当然想留下来陪你。今天这最后一晚,我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守在你身边,可是……”
说着,他伸出手,想要握住杨小花的手,给她一些实实在在的安慰,但手伸到一半,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缓缓地收了回来,只是用更加坚定的语气补充道:
“你放心,咱们还有好多话没说,好多事儿没做,我不会就这么走的。”
杨小花听到赵书卓的回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她偷偷地抬起眼,看了看赵书卓,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羞涩的笑容。
虽然脸上的红晕还未褪去,但此刻的她,心里满是甜蜜与安心,仿佛只要赵书卓在身边,哪怕明天就要面临分离,她也有了面对的勇气。
病房里,灯光昏黄黯淡,将杨小花满是期待的面容和赵书卓略带矛盾的神情都映照得格外清晰。
杨小花那轻柔且带着一丝羞涩的询问声刚落,赵书卓的心便如同被春日里最暖的微风拂过,欣喜万分。
他望着眼前这个让自己心动不已的姑娘,真想立刻就答应下来,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把这分别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变成甜蜜的陪伴。
然而,几乎是同时,一个念头如同一记警钟在他脑海中敲响。
他想起了王建国,此刻,他还在门口耐心地等着自己,二人约好了要一起去跟董书记道别。
董书记平日里对他们关怀备至,在这即将离开的当口,如果不去探望,实在是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那可就太失礼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