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郑文公在得知申侯正在大肆加固并加高虎牢关,招兵买马之际,心中顿时警觉起来。
要知道,当年共叔段叛乱之事仍历历在目,也是把京城修的比新郑要高,郑文公现在担心申侯会成为第二个共叔段,再度引发郑国内乱。这样一来,国家必将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郑文公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得到周惠王以及楚国的支持后,他立即率领着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自首止出发,另一路则由新郑进军,气势汹汹地直奔虎牢关而去。
而此时的申侯呢?他才刚刚夺得虎牢关不久,那些守城的郑国人对他根本就不认账。毕竟申侯在此地毫无根基可言,面对郑文公如潮水般涌来的大军,众人都惶恐不已。当郑文公的人马抵达城下时,齐声高喊着要讨伐反贼申侯。
一时间,虎牢关内人心惶惶。那些守军们眼见形势不妙,纷纷打开城门,向郑文公的军队投降。
申侯见状,又惊又怒,急忙想要辩解一番。然而,郑文公却丝毫不给他机会,义正言辞地指责道:“你看看你将这虎牢关修筑得如此高大坚固,比我的都城新郑还要高耸厚实。
依照礼法,诸侯国都不得高于周天子王城,士大夫的城郭不能高过国君都城。
现在你在虎牢关招兵买马,又私自加高加固城墙,此等行为分明就是违背礼制,是同谋反之举!”说罢,也不顾申侯的苦苦哀求,当即下令将其处死,并顺利占据了虎牢关。
辕涛涂最终利用郑文公,周惠王,申侯和齐桓公之间的矛盾关系,借刀杀人除掉了申侯,可怜申侯千算万算,到头来被辕涛涂一计算死……。
齐桓公听闻郑文公杀了自己的棋子申侯,勃然大怒,就要发兵讨伐郑文公,被管仲拦住道。
郑国的事情没那么简单,只怕背后还有人搞鬼,现在最重要的不是郑国,而是继续完成首止会盟的主要任务,那就是借着诸侯们都在,立即扶正姬郑的太子储君位子,免得周惠王再生出幺蛾子。
随后齐桓公在郑文公缺席的情况下,仍旧在首止举行会盟,太子姬郑代表周惠王出席会盟仪式,与会诸侯一致通过,今后反对任何形式的废长立幼行为。
会盟仪式上,齐桓公听取管仲意见,对于郑文公背弃盟约,私自逃避盟会,予以强烈谴责,并且表示,将会公开讨伐郑国。
除此之外,晋献公也抵制齐桓公的首止之会,使得齐桓公颇为不满,公开发表意见,对于去年晋国出现的杀太子,驱逐二子事件表示关注,要求晋献公做出合理解释,否则齐桓公将以周天子名义讨伐晋国。
随后齐桓公结束首止会盟,准备要讨伐郑国,郑文公下令郑国全部死守,不和齐桓公交战,就耗着齐国军队。
郑文公给出的解释是,申侯试图谋反,自己平叛逆贼,杀他是合情合理,齐国不能干涉郑国内政。
齐桓公带着齐国军队出来一年多,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打不下来郑国,只得暂且回齐国,以后在做打算。
晋献公在得知齐桓公在首止会盟谴责他,晋献公根本就不在乎,因为他前面有郑国挡着齐国大军,还有周天子的雒邑,就算齐桓公要讨伐他,晋国依靠着地理位置,只要郑国,秦国,不参与,根本打不下晋国。
晋献公此时已经得到周惠王支持,搞定了合法手续,准备开始对虢国和虞国下手。
但是在此之前,晋献公决定先解决两个儿子不安定因素,那就是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
晋献公立即召集群臣商议,为了防止攻打虢国时候,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联手他国,这次先要解决掉两个逆子。
晋献公为了稳妥起间,这次不准备大张旗鼓前去捉拿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采取暗杀办法。
晋献公知道晋国公室和卿大夫对于他逼死太子申生,驱逐二位公子心生不满,再说了卿大夫你也不知道谁是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的支持者。
于是晋献公这次任命讨伐二子的人选用自己心腹之人,晋献公任命自己的得力助手寺人披,带领两千精锐部队,带着自己的信物符节,前去蒲城捉拿公子重耳,责令寺人披日夜兼程,务必三日内抵达蒲城。
持国君符节捉拿公子重耳回都城接受调查,如有反抗者,以谋逆罪论处,格杀勿论!
而另一路晋献公选择了远离晋国朝堂的贾华为主帅,给他五千精兵前去屈地捉拿公子夷吾。
之所以给贾华的人要比寺人披的人多一半,那是因为公子夷吾从小就顽劣不堪,桀骜不驯,并且也是心狠手辣之人。
上次他跑回去就直接勾结虢公丑,试图自立门户,晋献公知道,夷吾的威胁更大,于是让贾华重兵前去捉拿杀死夷吾。
狐突意外得知,大夫贾华连夜进宫,而晋献公没有召见其他人,觉得事情蹊跷,于是派人打探。
后来得知寺人披和贾华出宫之后,分别拿着晋献公兵符前去上军调集军队,一路朝西北,一路向北而去。
狐突心中大惊,因为没有听说晋国有紧急军情,也没有出征消息。
而寺人披是宫内太监,晋献公怎么会让他调兵出征,坏了,一定是要偷偷前去杀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
狐突当机立断,迅速派遣亲信之人乔装打扮后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出城。
临行前,狐突再三叮嘱这些使者们一定要马不停蹄、昼夜不停地赶往浦地和屈地,中途不得有丝毫停歇。
因为时间紧迫,国君即将对两位公子下手,如果不能及时通知到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疾驰,狐突派出的一路信使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浦地。
一见到公子重耳,信使顾不上喘口气便急切地向他报告道:“公子啊,大事不好啦!您的父亲恐怕已经动了杀心,正准备派人来抓捕您呢!
据可靠消息,寺人披率领着大批军队正在火速赶来,按照正常行军速度,大概需要三五天才能到达,但如果他们加快进程,最快三天就能抵达蒲城了!”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公子重耳顿时脸色大变,心中惶恐不安。
不过很快,他便冷静下来,连忙召集自己的舅舅狐毛、狐偃兄弟,还有老师胥臣,以及好友赵衰、魏犨、先轸、颠颉等一干心腹前来共商对策。
欢迎阅读下一章,重耳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