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五年,九月中旬,长安城内外金风送爽,持续了近一月的繁忙秋收终于画上了句点。
关中平原上,曾经金黄的稻浪已被收割殆尽,只留下整齐的麦茬和散落在田埂间、未来得及运走的谷堆。家家户户的粮仓都装得满满当当。
然而,在这片安宁富足的景象之下,一股汹涌的暗流却在帝国的核心悄然涌动。
随着粮草的充沛,兵甲的齐备,那柄指向魏国的利剑,已然锋芒毕露……
九极宫,九极殿,大朝会。
今日的大朝会与往日不同,气氛格外凝重。
自太子刘祺平定鲜卑之乱,带着拓跋力微的首级和被俘的魏将阎柔归来后,朝堂之上,那股压抑已久的战意便如同地底的岩浆,只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若非接踵而至的春祭大典、关乎国本的科举,以及最为重要的秋收农忙,恐怕请兵伐魏的奏章早已堆满了御案……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日的大朝会,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议题只有一个,伐魏!
御阶之上,汉帝刘瑁端坐其上,一身玄色衮服尽显天子威严,连年的征战与殚精竭虑并未压垮这位中兴之主,反而让他的气势更加压人。
此刻,他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文武百官依照品级,分列左右,鸦雀无声。
太子刘祺侍立在左首第一的位置,这位年轻的储君经历了北疆战火的洗礼,稚气已褪去不少,眉宇间多了几分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威势。
中书左丞毛玠、尚书令徐庶、中书右丞田丰等一干重臣皆立于班中,静静等候着御座之上,大汉天子的最终决断。
“诸位。”
刘瑁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穿透了寂静的大殿,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锦衣卫对阎柔的审讯,已有结果。
阎柔亲口招认,他奉逆贼曹丕之命,勾结鲜卑头领拓跋力微,煽动鲜卑诸部,深入我大汉北疆!
若非太子与诸将用命,及时平定叛乱,斩杀拓跋力微于灵丘,恐怕我并州无数百姓都将再遭鲜卑荼毒!”
提及鲜卑之乱,殿内气氛陡然一紧,不少官员脸上都浮现出难以掩饰的愤慨之色。
那场短暂的叛乱,不仅让大汉的北疆防线一度告急,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导致了定海神针典韦血洒共县,壮烈牺牲!
刘瑁的声音逐渐低沉,带着刻骨的悲怆与压抑的怒火。
“曹丕此举,名为借兵,实为引狼入室!与鲜卑同流合污,早已背弃了大汉,丧尽人伦!
朕自益州起兵,扫平西川,光复雍凉,收复荆襄,平定江东,克复并州,扫平宇内,志在止戈息武!让我大汉子民能够安居乐业,再不受颠沛流离之苦!还天下百姓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然逆贼曹丕,窃据中原,僭称伪号,至今仍盘踞蓟城,负隅顽抗,不惜引塞外胡虏南下,欲使我华夏衣冠之所,再遭铁蹄践踏,沦为腥膻之地!
此等倒行逆施之举,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他的声音在宏伟的殿堂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去岁共县之痛,?武为国捐躯,朕未尝一日敢忘!今岁鲜卑之乱,更是为我等敲响了警钟!曹贼不除,边疆不宁!国无宁日,百姓难安!”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平复了一下激荡的情绪,目光再次变得坚定。
“幸赖上天垂佑,祖宗庇佑,今岁风调雨顺,四海丰收,国库充盈,兵甲充足,士气高昂!”
刘瑁猛地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群臣。
“朕意已决!当此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之际,再兴王师,扫灭曹逆!彻底结束这分裂之局,告慰为国捐躯之英魂,再造大汉朗朗山河!”
“陛下圣明!”
”阶下群臣闻言,精神皆为之一振,齐声应和,声浪在大殿中回响。他们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刘瑁微微颔首,示意肃静,随即沉声宣布:“传朕旨意!”
一名内侍官立刻上前,展开一份早已拟好的诏书宣读起来。
“诏曰:
逆贼曹丕,豺狼成性,虺蜴为心,昔受汉禄而反噬其主,此其罪一也!
今窃神器复结胡虏,借鲜卑之兵祸乱北疆;输幽州铁器千车,私授漠北之酋,资敌壮寇,此其罪二也!
此等倒行逆施,与虎谋皮之举;视我华夏子民如草芥,天理不容,此其罪三也!
朕承高祖血脉,继光武遗志,荷国厚恩,承天明命。
自益州举义,提三尺剑,志安社稷,取益梁而天府宁,收陇右而三秦定,平荆扬则吴会清,克并冀则长城固。
二十万将士披坚执锐,七州父老箪食壶浆,方得廓清寰宇,再造汉家山河!
然曹丕小儿窃据邺城,苟延残喘,犹作螳臂当车之想,妄称天命。
去岁,借胡马叩关之迹,行阴谋诡计之实,诱我王师北顾,伏重兵于共县,致使我股肱之臣、宋国公典韦殒身殉国!
朕每念及此,心如刀绞,恨不能亲率虎狼之师,尽屠腥膻之徒,以慰?武在天之灵!
今,昊天示警,荧惑守心;太仓粟溢,武库甲明。
兹着令:
门下右侍中贾诩,智略深沉,熟谙边事,特命为并州、冀州二州都督,持节,总领并、冀两路大军及地方军政事务,荀谌随军参赞军机,可相机进取,直捣邺城!
中书省左侍郎法正,奇谋迭出,明于决断,特命为豫州、兖州二州都督,持节,总领豫、兖两路大军及地方军政事务,刘晔随军参赞军机,可自旋门关、颍川郡一线发动攻势,经略中原腹地,与北线、南线友军互呈犄角!
门下左侍中荀攸,老成持重,算无遗策,特命为扬州、徐州二州都督,持节,总领扬、徐两路大军及地方军政事务,庞统参赞军机,可自靖江、广陵水陆并进,攻略淮南,席卷徐州,断曹魏东南臂助!
朕将亲提中军主力,合雒阳驻军,循河内故道,再指邺城!以中书右丞田丰为军师,参赞中枢帷幄;辛毗随驾参赞军机!
三军将士,当戮力同心,奋勇杀敌!文武百官,当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告尔臣民,明朕之志!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宣读完毕,殿内一片肃然。
四路大军同时发动,数位顶级谋主各督一方,汉帝刘瑁御驾亲征。如此庞大的战略部署,无不显示出刘瑁欲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扫平曹魏,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贾诩、法正、荀攸、庞统虽远在各方前线,但这封任命诏书早已通过锦衣卫,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他们手中。
而此时身在长安殿中的田丰和辛毗,亦排众而出,躬身领旨。
田丰须发微张,眼神锐利如鹰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臣,田丰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助陛下扫平曹魏,一统天下!”
自典韦战死,这位性格刚直的老臣便一直郁郁寡欢,心中憋着一股为挚友复仇的烈火,如今终于等来了机会,恨不得立刻飞到战场之上。
与田丰的激动外露不同,辛毗则显得沉稳许多。
他面色肃穆,缓缓躬身,声音平和却坚定:“臣,辛毗领旨。必竭尽所能,辅佐陛下,确保大军后勤无虞,政令通畅。”
他的女儿如今已是太子正妃,未来的一国之后,辛毗深知此战责任重大,就算为了女儿考虑,也丝毫不敢怠慢。
刘瑁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温和地看向自己的长子,太子刘祺。
“朕出征期间,朝政大事,皆委由太子监国。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及六部诸卿,务必同心同德,辅佐太子,确保关中稳固,后方无忧,太子年轻,诸卿当多加辅弼,若有疑难不决之事,可飞鸽传书于朕。”
“儿臣领旨!”
刘祺上前一步,郑重地躬身行礼,声音虽显稚嫩,却异常坚定。
“儿臣必不负父皇重托!戍守京畿,勤勉政事,协调百官,安定后方!恭候父皇扫平逆贼,凯旋归来!”
毛玠、徐庶等留守重臣亦齐声出列,躬身应诺:“臣等遵旨!必竭心尽力,辅佐太子殿下,稳定后方,以安圣心!”
刘瑁轻轻颔首,缓缓站起身。望向殿外,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那片战火即将重燃的中原大地,看到了汉军的龙旗插遍邺城城头的景象……
他望着阶下众臣,斩钉截铁的说道:“诸位!大汉兴亡,在此一役!
朕希望此战之后,九州重归一统!四海再无兵戈!传令三军,整备待发,九月十五,朕于长安明德门外誓师,再伐逆贼!”
“谨遵陛下旨意!”
“大汉万年!陛下万年!”
群臣再次高呼,激昂的口号响彻整座九极宫。
长安城在短暂的平静之后,再次热闹了起来,战争的车轮开始向着最终的统一隆隆转动,一场决定华夏未来数百年命运的终极之战,就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