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些乱七八糟的恶心人手段,隐学人都是宗师级的。
原因也很简单,祖师就是这么教的啊!
算是学派渊源。
而正隆的心理阴影面积,那就很难猜了。
皇上的位子不保,祖坟被刨,最后心爱的小娘子花妖还要被夺走。
这三件事相加,就等于剥夺了人生的全部快乐啊!
别说正隆,就连王成道,都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差点就把宫廷侍卫的禁制给解开。
好在他能人所不能,忍住了...
硬撑就这么持续着,越来越离谱,而王成道也慢慢察觉到不寻常。
这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正隆。
距离大朝会过去快半年的时间,正隆在起初几个朝会还气的牙痒痒,后来就越来越平静,最终甚至有些波澜不惊了。
对别人的讽刺和威胁充耳不闻,看样子,似是安心做个吉祥物。
但王成道确信,这绝无可能。
花妖的威力,可不是那么轻易抹除的,他不相信感性的正隆会变得麻木。
而宫廷中的眼线,传回的消息也是如此。
正隆不甘心,已经派出很多人,具体事情不详。
不过最近竟然把薛定山都给派走了,由此可见,事情非同小可。
薛定山可以说是正隆最后的忠臣,也是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连他都派出去,正隆或许有破釜沉舟的打算。
第二条异常,军隐会已经发展起来,两年的时间,大乾大半的将领加入其中。
十几位议员也全部选出,军制改革也已经在进行,各大军区成立,后勤供给剥离...
一系列的事有条不紊,就连将领的选拔,也开始由议事会选拔产生。
可以说,徒弟许青云的能力非常强,整体发展势头,比他的共隐会也不遑多让。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在许青云的强烈坚持下,他被推举为军隐会的第一届会长。
也就是说,他已经是身兼军政的会长职务。
隐学内部已经有传言,说他是大乾第一个不是皇帝的最高领导人。
不是皇帝的领导人,这话很拗口,但单纯从字面考量,他还是没违背心中的界限。
算是撑住了压力。
当然,他也只是挂职军隐会会长,真正事情都交由副会长许青云操办。
一是表露心迹,也是真的忙不过来,和平年代忙于政务才是根本,更何况隐学为新兴之学,只有他最为了解。
再则是对军隐会,他始终有一些戒心。
无他,陆家的影子太重了。
新成立的军事院,将是军隐会,甚至大乾军方的重要组成。
随着时间拉长,这个成分就越多。
而且军事院还不只招收隐学书院的学生,竟然还接收愿意去军事院深造的将领。
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整个军方就是军隐会的天下。
要说这也没什么,共隐会也是这么来的。
但不同的是,军事院是陆尘亲口要求成立的,但共隐会是他亲手组成。
这可以算是一次联合。
在联合中,陆家大方地贡献出交通部,并愿意同大乾合伙修建铁路公路,他才愿意主动帮忙推广,引得很多共隐会成员加入。
但他始终留有底线,不敢全力施为,就怕陆尘又在憋着什么坏,想要阴他一把。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多方思考后,他猜测这半年多超级重压,很可能就是陆尘的暗中操控。
具体原因不详,但共隐会的发展方向有严重的催生和引导因素,就连他这个会长都无法抑制。
遍数大乾,有这等人脉和实力的人,除了陆尘,他实在想不到别人。
可惜,这只是怀疑。
不过即便有证据,他也无可奈何。
毕竟陆家只是吐出些肥肉,其实力不但丝毫未减,反而越发增强。
那些都是虚的,关键还是有个妖孽般无解的陆尘!
恰恰相反,为了隐学和共隐会,他也会选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过,虽然不管军隐会,也时常抱有戒心地冷处理,但就在近日,一条军隐会的通报引起他的警觉。
原京师守备余志勇,在空缺出的军隐会议事团成员选举中落选。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军隐会的硬性要求,必须三选一,选举才能进行。
成功率三成过一些,落选才是常态。
正常情况,落选的人会耐心些,等待下次的递补机会。
但这次不同,据说余志勇不满议会选举结果,公然叫嚣,称选举有黑幕,人员其实都是提前内定好的!
王成道听后,嗤之以鼻。
十几人的议事团,虽不能算作绝对公允,但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两个人,和真正的选举结果相差不大。
影响最大的,也就是他和许青云两位会长了。
可自己和徒弟的人品,他还是可以保证的。
当然,真正让他特别在意的,是这余志勇的身份。
京师守备,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职务。
尤其是对正隆而言,是进可攻退可守,还能极速回援京师,算是必争之军。
偏偏正隆最近又非常消停,似乎酝酿大事。
再从余志勇的怀疑和大放厥词,不难看出其中挑拨离间的痕迹。
当所有巧合聚集,那就多半不是巧合那么简单。
顺着收益方的角度思考,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余志勇很可能退出军隐会,从而投入正隆的怀抱,准备做真正忠心的京师守备。
到那时,正隆或许就会发动了。
想及此处,王成道不由仔细权衡起来,最终他无奈的发现,军事上他能利用的,除了陆家超强的暴力武器,便只有军隐会的超级权利诱惑。
最后,王成道提笔写信给许青云。
一是说出事态严重性,要求许青云想尽办法安抚住余志勇,不能让他彻底退出军隐会。
二是和许青云商定,准备大兴军隐会,通过各种手段将武将阶层拉入军隐会,以最快速度提升军隐会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王成道说到做到,结果也让他心中庆幸。
就在他作了安排的半年后,也就是正隆十年初,余志勇发动了,指挥大军默默回转上京城。
数十里路很快就到,但迎接他的不是大开的城门,而是一整队的神枪侍卫。
这是为了以防万一,专程自隐学军事院调拨来的守卫。
虽然只有一千人,但神雷枪一响,数万人的队伍都投降了。
说到底,还是余志勇人心不齐,然后又很不巧地撞到了神雷枪的枪口上。
神器之名加持其威力,又有哪个敢以命试之?
至此,王成道粉碎了一场针对隐学官员的阴谋。
不对,说是报复更恰当些,毕竟正隆才是受害者。
正因为这个,他彻底坐实了叛逆的名头,也是从这时起,所有隐秘的事开始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