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是士颂,必定假意围攻长安方向,却暗中率领主力,奔袭我军。”
曹魏军营之中,庆功酒宴上,一青年冷静分析。
他说道:“士颂其人,喜好奇谋弄险,这次来攻关中,本可四平八稳,稳扎稳打。”
“但他分兵三路,分进合击,看似合理,其实也是为了彰显他的小聪明。”
这人喝了一口酒水,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自己,尤其是主座上的贾逵,对自己似乎还有几分期待,让他越发的自信从容。
这人名叫周不疑,这次南来支援关中,便是以随军谋士的身份而来。
在曹魏军中,他和荀攸长子荀缉,颇为投缘,常常一起分析战局。
“周公子有神童之称,这次南来,许多建言,颇有见解。”
“不知这次,又有何高见。”就连坐在贾逵身边的司马懿,也对他的看法,很是期待。
“二位督都容禀。”周不疑不敢托大,既然两位掌握军权的高层示意自己表达看法,他自然认真回答。
“此次南来,救援关中。朝廷上下皆知,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关中之地,虽然难守,但也不能如此轻易放弃,交给南楚。否则后面,我大魏,会更加被动。”
他的话,让一旁的荀缉也默默点头。
“但在拖延时间之余,多多杀伤楚军,减少其兵力人数,也是很好的选择。”
“只要楚军在关中,损失足够多的人手,他们后面渡过黄河的时间,就会越发的延后,冲公子在河北编练新军的时间,也就越发充分。”
他口中的冲公子,自然是和他关系密切的曹冲了。
这个时空中,因为曹操死在了赤壁,曹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顺利继位,他自然没有理由去毒杀自己的庶弟。
曹植虽然跑了,现在落到臧霸手上,被当做“奇货可居”。
曹璋也半独立于北方。
但曹操的儿子里面,还有不少留在邺城的,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一批。
其中,曹冲也是个特例。
毕竟曹冲也有神童之称,也颇为被曹操看重,想要好好培养。
曹丕即位后,聪明的曹冲在曹家子弟里面,率先站出来支持他,这就让他很满意了。
再加上现在情况危急,正是需要用人之时。
自家亲兄弟,而且还是对自己地位没有威胁的庶出弟弟,曹丕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启用。
不过曹冲和他的随从周不疑,却因此被分开。
周不疑被丢到了南下的军队里面。
曹冲则是在北方训练新军。
是的,就是对标他曹冲的“姐夫”士颂的练兵之法,训练曹魏新军。
当年,曹宪嫁给士颂之后,作为曹宪一母同胞的弟弟,曹冲带着周不疑,也对士颂多有研究。
不论是个人性格,还是用兵套路,甚至练兵之法,为政举措,都有涉及。
其中,曹冲最为赞赏的,便是士颂的练兵之法,或许他这个聪明人,从曹操的需求出发,觉得自己做好这一点,最容易得到曹操的看重。
回到当前局面,曹魏军营之中。
周不疑说道:“所以我们这次南来,救援长安是其次,守住关中是其次,让士颂不能轻易开拓地盘,打开局面,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司马副督都,带着我们奔袭陈仓,击溃甘宁,李严。让在汉中的楚军,不敢轻动。”
“若我所料不差,士颂得到消息后,也能看出来,关中各处守军,不过居城死守之辈,对他的楚军,对他的战略安排,不会带去什么影响。”
“能打乱他进军节奏和计划的部队,只有我们这一支援军。”
“再加上我们刚刚击败他的偏师。”
说到这里,他先是一顿,而后看看四周,才继续说道。
“以他士颂不愿意吃亏的个性,又认识到我们的威胁,他一定会集中精锐主力,来奇袭我军,想要趁着我们没有准备,一举把我大魏在关中的变数消灭。”
贾逵看了司马懿一眼,见司马懿微微点头,他知道眼前这个叫周不疑的青年,未来在曹魏的地位,不可限量。
司马懿笑着说道:“以你来看,我们当如何应对,那士颂这次,可是号称大军三十万,来犯关中。”
“即便是去掉民夫和后勤部队,战兵怎么算,也有十多万人。我们这边不过五万人马,此番击退甘宁,也有不少损失,若是被士颂咬住,我们必然被消灭。”
周不疑再次对司马懿行礼。
继而说道:“司马副督都,心中想来已有谋划。我这里也试言一二,还请诸位莫要笑话。在下初上战阵,经验不足,哪里有纰漏,还请多多指教。”
“若是由我布置,可有两种选择。”
“一种,自然就是见好就收,立刻旋师北上,避开士颂,在楚军的包夹追击之中,反复调动楚军,敌众我寡,敌军必有脱节的队伍。”
“另外,士颂在东面,蓝田也好,卢氏城也好,各有分兵。”
“我军,只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把他士颂的偏师一一击溃,楚军情急之下,必然犯错。让我们有机可乘。”
说白了,周不疑的第一种战术,就是变相的游击战。比如在一条河上来回个三四次,把数倍于自己的敌军耍得团团转,然后找到对方的纰漏,反击敌军,改变形式。
但这种玩法,非千万年难得一见的不世出人才,玩不好这种玩法。
“另外一种嘛,则是我们现在就做好布置,以逸待劳,只等楚军,一头扎进我们的埋伏之中,不求把楚军全数消灭,但也能大大消耗楚军。”
“只是这种办法,我军也会损失不小,若是未能一举将楚军打疼,我军反而会陷入被动之中。到时候,要么退回陈仓,要么直接北走撤退。”
以少量部队,去埋伏敌军的大部队,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举动。
但古往今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绩,也不乏就是这样来的。
贾逵和司马懿对视一眼,更加吃惊了。
周不疑说的两个策略,正是他们二人还没有确认的方略。
司马懿大胆,想要去埋伏士颂。
贾逵求稳,想要见好就收。
他倒没有想过,在牵着士颂绕圈子的路上,反咬士颂。
他想要稳扎稳打,带着部队转回长安,配合长安守军,击溃士颂其余偏师,而后回到长安固守,再看局势发展,做出应对。
“以你来看,我军当如何抉择?”司马懿催问道。
周不疑略作思索,说道:“两种策略,各有优势。若是选择第一种,可以拖延时间,让楚军费时费力。”
“选择第二种,则可以对楚军造成更多杀伤,让士颂后继无力。”
贾逵有些不耐烦,说道:“就说你想要选择哪一种?”
周不疑看了看贾逵和司马懿,又看了看满座的曹军文武,平淡说道:“自然是第二种。”
随即,他大声说出了原因。
“我等曹魏将士,和楚军之间,多有血海深仇,若有机会,能多杀楚军以报仇,就算是有些危险,又有何惧!”
周不疑父母早亡,从小跟着舅舅刘先长大。
刘先投降曹操后,他也和历史上一样,到了北方生活,认识了他人生中,最要好的朋友——曹冲。
在北方听说赤壁大败,他先是担心自己的舅舅,再一次的投降过去,成为士颂的下属,让他在北方处于尴尬之地。
结果,后来消息传来,舅舅刘先,被士颂随手杀了。
是的,士颂在杀刘先之前,杀一个个楚国叛臣之时,那是又打又骂,杀人诛心。
但是到了刘先这里,士颂懒得理会,随手一挥就杀了,连句对话都没有。
这算什么?
在他士颂眼中,我周不疑的舅舅,就是这样可以随手抹杀的小人物吗?就是他士颂连眼皮都不用抬的货色吗?
周不疑不仅仅要报仇,更要雪耻!
他要让士颂知道,杀了我周不疑的舅舅,是你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不仅仅是你士颂会力挽狂澜。我周不疑,也能辅佐曹冲公子,再整河山。把你士颂打回原形,让你再也没有起复的机会。
场中之人,尤其是荀缉、曹泰、张虎,夏侯楙这些人,在这一瞬间,感同身受。
他们的长辈,都被士颂虐杀,还被专门写书,污蔑身后之名。
他们自然也想要报仇,也想要把士颂击败、斩杀,甚至屠戮士家满门,以泄心头之恨。
“说得好!”
众人之中,还是夏侯楙这个驸马,地位最高,立刻出声应和。
司马懿的嘴角,也在此刻,露出了一丝笑意。
无他,如此情形,贾逵是不可能违背众人意愿,带着军队北撤了。
现在这局面,即便贾逵是大都督,这支曹军也只会按照司马懿提议的那样,去做好埋伏士颂的准备。
翌日,这支曹军便完成整顿,甚至还专门从陈仓要塞里挑选人手,补充进来。
之后,司马懿让陈仓剩下的守军,直接北撤,告诉他们,短时间内,楚军是不可能追击他们的。
他们只用离开此处,向北渡过黄河,便可安定。
当然,若是愿意继续为了守护关中而战,他们可以先绕路进入长安,帮助长安令守护长安。
只是司马懿没有告诉他们,长安城也好,蓝田县也好,都是他给士颂的下的鱼饵。
再次补充成为五万人马的曹魏军队,迅速转移,主力大军在鄠城附近,安下大营。
后勤补给部队,则跟在不远处的甘亭,随时待命。
至少,表面看起来,曹军的布置,是这样的。
楚军这边,士颂几乎在同时,得到了甘宁李严被曹魏援军奇袭大败的消息。
他心中的担忧,终于得到印证。
但也在同时,让他准确地知道了曹魏那边援军的动向。
尤其是,他最为关注的司马懿的消息,这次他想要以优势兵力去反突袭曹魏军队。
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他想要借着这次机会,除掉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