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这样一来就……”
轻车熟路的更新完老模型,陈牧舟满意的点点头,导入了卫星图上的东十字闪电标记,开始分析规律。
“……嗯?!”
模型跑了几轮,又将参数修修调调,陈牧舟面色扭曲起来。
他可以确定,模型没什么问题,卫星数据也没问题,他敏锐的预感也没问题,
东十字的闪电确实存在规律,但这个规律太离谱了,在可视化图形界面上,它呈现出一种‘放射性’点阵结构,
这个结果几乎是在明示,陈牧舟发现的规律,就是没有规律。
“我特么还不信了……”
他怀疑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原本间歇性的闪电,突然变得持续、连贯起来,形成了某种线性特征,欺诈了模型,这才使结果不够明晰。
“不排除人为的误差干预。”
陈牧舟皱起眉头,
东十字人在地面引发的爆炸,某些特殊火光、人造物放电,某些镜面自然光,也会呈现出与一些小型闪电同样的特征,这会造成系统的误判。
“emmmm……”
这么想着,陈牧舟看了一眼时间,嘴角一抽,“今晚彻底不能睡了。”
东十字那边现在日头正盛,高光条件下,某些小、微型闪电也会被忽略掉,
要想获得更清晰的观测数据,他要熬到天亮,等东十字那边天黑。
这么想着,陈牧舟埋头对模型进行了一轮修改和优化,清除掉了其他光反应干预,只等东十字那边黑下来。
等待的空档里,他则找了一颗在东十字过顶的军用级天镜,从上空窥视着。
“锐角?!”
陈牧舟没想到自己还真有发现。
在军用级镜头的分辨率下,他看到了九湖区域水体下的更多细节:
这是个极其隐秘的细节,原本平静无波,只有一些人类船只的狮王湖湖面上,
一些深色的球状物体,如海洋潮汐一般,在临近黄昏之时,在水面上短暂的浮现,又沉入了水底。
陈牧舟发现,它们有些像某种海藻球,有的像被激怒的河豚,有的则像成簇的司茸眼柄,
它们大小不一,或蠕动,或交叠,形成黏腻的一大片,在它们暗淡的配色下,像极了变质的葡萄。
“呃……难道我也有球形恐惧症?”
这稍纵即逝的一幕,显然就是协议需要‘锐角’的原因了,陈牧舟也感觉到了些许不适,又在光幕上看了些横平竖直的东西,才稍稍缓解了一些。
“这些东西,应该是……”
陈牧舟想到了在东盛海岸线登陆的那些‘潜水艇’,仅从‘配色’上来看,他便怀疑这些水生球体,是‘潜水艇’的幼体,
东十字人在培养它们,九湖是它们的牧场。
“合理。”
这么想着,陈牧舟顾自点了点头,又异想天开的锁定了镜头上的一些人影,试图用军用镜头的高分辨率,再配合司茸的锐角坐标,找到疑似‘协议’的身影,
事实证明,他想太多了。
东十字那边黄昏已至,他可以看到晨昏线拖拽着漆黑的帷幕,为这片十字大陆盖上夜色。
陈牧舟打了个哈欠,将气象遥感卫星的监测画面切了回来,继续调出模型,关注起夜色中的光点。
“咦?!”
晨昏线刚刚扫过九湖区,模型几乎是在一瞬间给出了结果。
“这!……”
陈牧舟错愕的瞪大眼睛,哪怕不需要模型推测,他也知道规律是啥了。
仅凭肉眼,他就发现,白天可以忽略不计的光点,竟然在夜色中连绵成线,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光圈。
光圈亮度并不显眼,在夜色衬托下,也只呈现出一条环线来,但因为这条线围成的圆周极大,在总体上变得不可忽略,
从整个东十字洲范围看,它则像阴燃的火痕,在‘东十字’这张巨纸上,不断外扩、传播,形成一个越烧越大的圆圈,就像只有一圈的涟漪,一道微光的波纹,
一道光纹。
“怪不得白天推测出来的是放射性点阵,它们在连续的时间上是放射外扩的,但在同一时刻,这些点只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圆环的一部分!”
陈牧舟咋舌道。
他把这个‘光圈’称之为‘光纹’,借助模型测算起它的参数。
圆环在不断扩大中,可以反推出它的起点在‘狮王湖’,
它扩散的速度不低,大概在30至40米每秒,约为音速的十分之一,
“这不是闪电!”
陈牧舟迅速确认了一个事实,这是一种大气持续发光现象,像极了灭灾机的气盾电离出来的那种‘晕光’,
因为不同点位的强度不同,环线上有明有暗,这才使卫星把偶尔爆发出的亮点判定为了微型闪电。
而实际上,它是一个连续的‘锋面’,就像是自然界常见的冷热空气相遇所形成的‘准静止锋’,只不过,这道‘光纹’是动态的,呈环形、整体性的外扩。
‘光纹’的扩大,势头不减,且速度极其稳定,
照此下去,它会扩散至整个东十字洲,在扩散到海洋,跨海抵达中洲,直到席卷整个蓝星。
“……圣座干预神州的手段!!!”
几乎是在一瞬间,陈牧舟就警觉的想到了什么,他打了个寒颤,睡意全无,第一时间借助模型计算起‘光纹’的扩散率。
“!!”
似乎是在验证他的猜测一般,模型给出了光纹扩散全球所需的时间:
七天。
东十字远征军拿下神商的时间。
“这……就是神圣响应!!”
再看向那不断扩大的圆环状光纹,陈牧舟面色凝重,掷地有声道。
东十字圣座发起神圣响应的第一夜,他看到了‘响应’的样子。
“七天……”
陈牧舟莫名有一种如芒在背的紧迫感。
就在他皱眉苦思之际,一条紧急通讯请求接入了终端。
[牛顿先生,我们的空天部门在东十字那边发现了一些异常状况……]
简冬开门见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