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辅话音刚落,程咬金便看出他揣着怎样的阴暗心思,这哪里是在阐述观点,明摆着是要公报私仇!
程咬金狞笑一声,蒲扇大小的巴掌猛的抬起,眼瞅着就要呼在高季辅的脸上:“高季辅,沃日你姥姥。”
“昨天某那可怜侄女受了欺负,怎么不见你这狗贼站出来说话。而今天某的乖侄一出事,你就着急出来落井下石?”
“还敢诬陷彪子睚眦必报,某看你才是真睚眦必报的那个!”
“知节,别冲动!”
见程咬金憋不住火气,冲上去想和高季辅真人互殴,秦琼心里一惊,紧忙起身攥住了他的手腕。
眼下哪是争口舌之利的时候,给李斯文脱罪才是关键。
安抚好程咬金后,秦琼无视了身旁正一脸铁青色的高季辅,转身朝着龙椅方向拱手施礼,斟酌半晌后,为李斯文解释一二:
“禀陛下,臣与李斯文那侄儿来往甚密,多日观察下,此子虽然行事莽撞,但对陛下、对朝廷可谓忠心耿耿,一片赤诚。”
“断然不会做出刺王杀驾的这般恶事。”
“况且,只是一张早就弃之不用的旧家纹、一股能轻易复制的焚香味道,实在不能叫做证据,更难以服人。”
话音未落,东莱郡公,拜领左监门将军的公孙武达,龙行虎步的大步走进殿中,高声笑道:
“翼国公此言在理,空口无凭,可不能让文武百官们信服,万事总要有个证据。”
此言看似是在帮李斯文撑腰,但等程咬金、秦琼、侯君集几人看清楚来人面貌,皆是脸色一沉。
怎么是这个狗娘养的,晦气东西!
公孙武达家世不显,但他户籍所在属关中地区,当年起兵时,也和大部分关陇子弟相同,在第一时间前往长春宫拜见高祖李渊...
桩桩事迹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此人就算不是正统关陇出身,但也和关陇几大世家脱不了干系,极大可能是哪户人家偷摸培养出的人才。
毕竟,当年李渊能顺利起兵,就是因为背后有着,关陇门阀中的显贵,独孤氏的支持,再加上李氏能人辈出,李渊才能逐渐成了气候。
而出身独孤氏的诸多子弟,更是李渊能威压诸路反王,最后得胜的得力臂膀。
其中最有名者名为独孤彦云,战功赫赫,为当年大唐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此人福薄命薄,早早死在了东突厥的战场上,只留一子传承香火。
“东莱郡公,你不好好领着左监门卫戍守中宫,来殿中瞎掺和什么!”
程咬金暗暗咬牙,简直要被气死。
他算是看出来了,每有一人站出来帮彪子说话,便会有人从中作梗,要说这不是提前安排好了的,他家大黄都不信!
公孙武达朝着程咬金呵呵一笑,而后躬身行礼,大声喊道:
“启禀陛下,臣等经多方调查,已有充足证据表明,昨夜行刺的幕后指使,确实是蓝天县公李斯文不假。”
不等旁人开口反驳,公孙武达便是大手一挥。
身后跟随进殿的左监门卫,立刻双手托举,将一片染血布料呈上前来。
公孙武达介绍道:“这是臣在一处宫墙下找到的铁证。”
“布料上不仅印着曹国公府的家纹,就连布料种类,走针手法,也与刺客身穿夜行衣同出一辙。”
“不仅如此,臣还查到,昨夜有人亲眼看到,李斯文在掖庭处鬼鬼祟祟,行踪可疑。”
“以臣之见,此子应该是假借宴席,招待犬上使节为由,暗中潜行到宫中,指使刺客行不臣之事。”
此言一出,朝廷上顿时便一片哗然。
相当一部分官员,都摆出副看好戏的模样,上下不停地打量着秦琼等人。
而今物证人证俱在,看你们怎么狡辩!
支持李斯文的官员一时语塞,大理寺和左监门卫搜查到的证据相互佐证,现在还找出了人证?
程咬金瞪大双眼,怒视公孙武达,指着他鼻子骂道:“放你娘的狗臭屁,某那侄儿一心为民,实打实的赤胆忠臣,你这分明是栽赃陷害!”
公孙武达嗤笑一声,摇头叹道:“宿国公你别不信,某既然敢放出大话,必然是找到了实证。”
说着扫视群臣,郎朗而道:“陛下,臣找到一位掖庭宫的宫女,曾亲眼看到李斯文去过掖庭宫!”
“既然如此,那便传证人上殿!”
李二陛下似笑非笑的瞅着公孙武达,要不是昨夜李斯文一直在他眼皮子底下晃悠,说不定他还真信了!
不多时,一位瑟瑟发抖的宫女,被两个左监门卫带进殿中。
只听她怯生生的说道:“见过陛下,诸位大人。”
“昨夜奴婢确实见到,有一位身形、打扮都极像蓝天县公的少年郎,领着几个身穿夜行衣的仆役,趁夜翻墙进了宫里。”
高季辅眼前一亮,紧忙上前追问:“你确定看清楚了,是李斯文不假?”
宫女低头不敢示人,只点头小声应道:“奴婢身份卑微,自然不敢蒙骗大人,当时月光正好照在蓝天县公脸上,奴婢看的清清楚楚!”
一时间,朝廷上议论纷纷。
与李斯文有过几次来往,或是看好此子前程,想借机卖个人情的文臣武将,坚信李斯文必然是被冤枉的。
请求皇帝派出百骑彻查此事,绝不能让真正的幕后黑手逍遥法外。
而与李斯文交恶,或异常忌惮昨日李斯文告御状时,暴露出的关系网的文臣,则认为李斯文嫌疑极大。
纷纷出列,附和公孙武达、高季辅,禀奏请皇帝即刻逮捕,交由大理寺严加审问。
双方人马争执不下,吵得太极殿更胜清早时的菜市场。
李二陛下端坐龙椅,面无表情的打量着殿中闹剧,同时心里暗暗记下几个闹得最欢的家伙,还有...
此时正闭目养神,如同局外人般闷不做声的魏征,兴致勃勃的左右探寻,明摆着是想坐山观虎斗的萧瑀。
还有微微皱眉,似乎是察觉到什么蹊跷,频频打量自己脸色的王珪。
面容苍老,只想着能顺利乞骸骨的墙头草唐检;大感快意,正暗自偷笑的褚遂良...
满朝贤人名臣,竟然没有一个出言制止这场骚乱的,只任凭这些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搅动是非,陷害忠良...实在可悲!
当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他尚能‘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可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却无一人可堪大用!
一瞬间,急切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李二陛下心里愈发坚定——必须尽早清理好日渐腐朽的朝廷,再引进一批更年轻、更忠君爱国的青壮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