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事耽误了更新,以下文字凑数打卡用的,大伙不用看了,明天补上三章。希望哥几个帮帮忙,给个五星好评吧,提升一下我的状态,谢谢啦!)
这次李浩给甜蜜蜜的两首歌都是改编自中岛美雪的,一首就是前世让甜蜜蜜到达巅峰的的《漫步人生路》,还有一首《月台上》。
李浩发现甜蜜蜜的状态非常好,从声音中就能听出来,没有丝毫杂音,歌声如缓缓的溪水慢慢在心里流淌,让人感觉通体舒畅。
等她唱完,胡家姐妹,文萱,古梦,林卿,黄鹂都起身鼓掌。
甜蜜蜜特地过去与黄鹂拥抱,“是你的钢琴弹得好,感染了我,让我找到了最舒服的状态。”
黄鹂揶揄笑道:“是你自己心宽了。”
言下之意各自明了,相视一笑。
“该我了,该我了。”文萱跳出来,“两首,就两首。”
李浩头痛,在脑子里面的词曲库里寻找,要不给她一首中国风的《风筝舞》?
听着李浩唱起一首曲风怪异的歌曲,黄鹂皱着眉把曲谱记下来,然后尝试着弹出来,最后让文萱演唱。
文萱一开口,黄鹂的眉头就舒展开了。
文萱唱罢,黄鹂突然说,“甜姐,你来唱这首歌。”
甜蜜蜜看看文萱,见她没有反对,于是也唱了一遍。
黄鹂按下最后一个音符,然后看看大家,“是不是感觉甜姐唱这首歌更合适?”
众人都点头,的确,连文萱也觉得这首歌甜蜜蜜更适合。
看来文萱的路子不适合国曲风格,那么就走西洋路子。
李浩拿出了水果姐的《fire worker》,这首歌节奏感很强,属于舞曲风格,很容易抓住人耳。
懒得再选,索性又拿出凯莉克莱森的《strongerr》,让听众一次爽个够。
果然,文萱的高音发挥的淋漓尽致,很明显甜蜜蜜就驾驭不了。
古梦忽然走到李浩面前,有些羞涩,“能不能为我写一首歌?”
李浩大奇,“你会唱歌?”
甜蜜蜜和林卿都在笑,“她唱过歌,不过没有出过专辑。”
李浩晕过去,他知道她是个才女,写过书,具体的就不清楚了。前世也就好奇她的美名,去网上稍微看了她的介绍,仅此而已。
“你唱一首我听听。”
古梦就挑了甜蜜蜜的一首老歌《何日君再lai》。
珠玉在前,她的歌声只能说过得去,谈不上好。而且声线比较紧,音域也不广,歌唱技巧么,跟李浩是哥俩好,脚碰脚。
这就让李浩有点挠头了。
见李浩为难,古梦眼里有些失落,强笑安慰,“我知道我唱不好歌,你为难就算了。”
李浩伸手拦住,“等一下,我正在熟悉你的声线,你换别人的歌唱我听听。”
于是古梦又唱了徐姐的《顺流逆流》。
李浩拿出来《卷珠帘s》让她唱,效果一般,只要词技巧的歌明显不适合她。
成都,当她唱着成都的时候,李浩跳了起来,“我艹,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
她娴静的气质,配合如讲述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的歌声,宛如清晨的小镇上,一个美丽的女孩在雨中撑着油布伞慢慢前行。腾起的雨雾朦胧了她的双腿,就像是人间的精灵,让人只想静静地欣赏,静静地听。渐渐地,雨雾洗刷掉了心头最后那点尘土。
拿起铅笔,李浩在画板上迅速画着,渐渐的,他心里的那个幻境就呈现在纸上。
“好美。”文萱喃喃说。
李浩舒了一口气,大笑,“好好好,我知道你唱什么歌了,你就是所有人内心最纯净的那一片柔软。”
《同桌的你们》,《安河桥下》,《想把我唱给你听吧》,《画画》,《盛夏的果实y》,《滚滚红尘里》,《云烟成烟雨》,《余香袅袅》,《理想三旬上》,《往后余生里》,《当你老了后》
十一首歌一气呵成,好在有文萱,黄鹂,和甜蜜蜜帮着记录谱子,否则根本就忙不过来。
“你怎么一下子拿出那么多歌?你不用思考的?”文萱的下巴都拖到地上了。
“废话,都是我以前就做好的,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今天找到了。古梦,得之我幸。这些歌,终于可以面世了。”李浩很激动,不是古梦唱得比别人好,而是她能自成风格。
“好家伙,一个专辑有了。你还有没有这样的歌?”黄鹂问。
“当然有啊,还有好多。”
黄鹂兴奋起来,“唱片公司,李浩,我们自己办唱片公司,我们现在有的是钱。”
“好,那就成立唱片公司,古梦,你是我们唱片公司第一个签约艺人。”
甜蜜蜜忽然惊叫,“你们电影公司她也是第一个。”
我去,还真是。
古梦也很开心,虽然她很少唱歌,可这些歌她首首喜欢。“李浩,能不能把这幅画送我?”
李浩犹豫了。
他的素描一直是画手的水平,从未突破过。这幅画是福至心灵,也许就是他这辈子的巅峰,再也画不出第二幅了。
他还在犹豫,胡明慧走过来,“签名,快点。”
好吧,李浩只能签上自己的名字。
胡明慧拿起画交给古梦,“送你。我很喜欢你的歌,太好听了。”
古梦激动的接过画,朝李浩和胡明慧微微鞠躬,“谢谢,谢谢。”
因为给她们写歌,耽误了时间,不得不改签了航班。
李浩带着胡明慧去商场购物,除了买几件冬天的衣服,更多的是礼物。爸爸妈妈的,叔叔婶婶的,何军兄弟的,徐三叔的,何晓的,徐媛的,于丽的……
这次过年给辛满他们放假,胡明慧还剩下两个女保镖,一人一个,正好。
保镖们也难得出来大采购一次。
现在他们有钱了,想着家里的亲人,也都买买买,毫不手软。
忙碌一天,第二天上午就坐着飞机飞回申江。
李浩在上次胡明月胡明慧见爸妈的时候,在申江也买了两栋别墅,一栋爸妈住,一栋自己住。两栋房子就在隔壁,几步路就到,很是方便。
房子在武康路上,这里的小店很少,车子往来也少,其实生活是有些不方便的。
可爸妈喜欢清静,旁边几百米的乌鲁木齐路上商店很多,很热闹,算是闹中取静的意思。
回到家,爸妈早就做好了饭,等着儿子儿媳妇回来。
进了门,除了妈妈拥抱了李浩一下后,他们就开始围着胡明月转,连胡明慧也只是顺带照顾。
“明月啊,尝尝这个。”
“明月啊,冷不冷啊,披件衣服”
李浩和胡明慧只好相互取暖,相敬如宾。
讲真,申江是真的冷。潮湿空气带着寒意透进衣服,把两个北方女人冻得瑟瑟发抖。
两个女保镖倒是适应,她们都来自浙省,天气情况与申江差不多。
还是李铭泽看不下去了,就催促李浩带她们回京都,虽然北方温度低,可家里有取暖炉,空气又干燥,所以反而比申江暖和。
李浩更适应申江天气,在京都冬天,他很容易上火。现在有了去火器,也许会好很多吧。
带着两个去火器到了京都,住进了南锣鼓巷院子,这里算是他和胡家姐妹的宅子,老房子住着其他人呢,不太方便。
好在知道李浩他们回来,苏慧琴早早带人把院子卫生搞了一下,等李浩他们到家,一盆热腾腾的饺子就准备好了。
难得李铭涛也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一顿饭。老两口识趣,吃完饭说了几句闲话就回去了。
李浩三人洗完澡,胡明月回房休息。李浩则与胡明慧盘肠大战了三百回合,这才神清气爽躺在床上闲话。
“等姐姐生了孩子,你多去她屋,大个肚子大半年了,心里委屈呢。”
李浩答应,“知道了。”
“还有啊,你这里那么多院子空关着也不是个事,要不租出去?”
“家里不缺这点钱,都装修好的,给人弄坏弄脏了不划算。”
女人啊,一颗心思在男人身上后,就会变得神神叨叨的,什么事情都挂在心上,其实就是想跟男人说,少了我不行。
第二天一早何军就来了,李浩跟他在书房里嘀咕了好久,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又在冒什么坏水。
胡明慧和两个女保镖把家里的东西都规整一下,该晒的晒,该收纳的收纳。
陈静跑来看望胡明月,带来不少年货,鸡鸭鱼的,什么都有。
现在厂里过年前都流行发年货,钢铁厂这一年效益不错,派人出去找了不少好货源,所以今年厂里员工少有再骂领导的,特别是对负责采买的陈静,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浩送走何军,回头看见陈静,赶紧跑进来,“陈姐,好久不见了。今天无论如何不要走,咱姐弟喝两杯。”
陈静心里感慨,这小兄弟成长太快,一转眼都做上爸爸了。
胡明月和她是闺蜜,她与李浩又是姐弟关系,说起来胡家姐妹与李浩的关系还是她在中间穿针引线的,说是媒人也不为过。
“行啊,你们一会去胡家饭馆不?要不今晚就去那里吃,你们两个也好故地重游。”
陈静说的是那晚醉酒的事情拿他们开涮,胡明月羞红了脸,李浩自恃脸皮厚,就嘿嘿笑,也不反驳,“姐,现在厂里好吗?”
“好啊。”陈静兴致上来了,吧啦吧啦把厂里的情况说了好多。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恢复情况虽然不是特别明显,可还是有了好转的迹象。钢铁厂因为配额外产量增加,在京都以及周边市场需求量的扩大,今年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盈利虽然不多,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你的正华公司现在了不得,听说拿了好多项目做。我们厂也在计划造家属楼,到时候让徐三叔来谈谈。毕竟他给了我们不少生意,现在厂里上下都很重视正华的。”
说起正华,李浩也很欣慰。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加上苏慧琴的人脉关系,接手的工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
值得一说的就是包船王的二千万美元投资的酒店,正华与另一家国企合作拿到了装潢工程合同。
正华是李浩开的第一家企业,虽然他基本上没有投入什么精力,可看着企业不断壮大,正华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也越来越重。
在胡家饭馆,第一次见到陈敏,很不错的女孩子。看陈静与她的热络程度,就知道陈敏很会做人,也得到了陈静的认可。
胡卫东和陈敏的婚礼就在新年里举行,这次胡家姐妹带回来不少东西,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音机……总之在指标里能带的统统都带了回来。
怎么说呢,如果说香江社会是处处生机勃勃,人人都在努力奋斗的状态,那么京都社会仿佛初明的清晨,虽然还是冷清,可已经能看到有人起早,能看见炊烟,有了烟火气。
李浩的眼睛看向南方,那里已经开始起跑了。
没几日,李浩父母也来了京都。他们不放心胡明月肚子里的孩子,李铭涛夫妇又要上班,于是就来京都过年,顺便照顾胡明月起居。
胡明月很早就没了父母,十五岁初中没毕业,就和哥哥一起担负了家庭重任,两人担起父母的责任,让小妹胡明慧专心读书。
李铭泽和黄月对她的爱护,让她体会到了父母的爱。现在她与黄月的关系不是母女,胜似母女。
老人照顾她生活起居,她对老人孝敬有加。几乎黄月的话就是圣旨,言听计从。这让两位老人对她更是当做了心肝宝贝。
情商这东西,跟学历无关。胡明慧就是跟在后面学,与胡明月相比也差了老远。
李浩后来明白了,胡明月一直就是妹妹母亲的角色,她与黄月有着很深的共情,这也是她能得到李浩父母欢心的根本原因。
这段时间,李浩跑正华工地次数比较多,对正华的情况摸了底,很满意。徐振邦,张宗平,于丽,三驾马车合作愉快,自我定位清晰,加上苏慧琴在背后的支持,何兵等一批年轻人快速成长,正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
京都电影院都在上演少林寺,据说为了排片,银都机构花了不少心思。不少地方为了抢夺放映场次,很是闹出了不少事情。
五毛钱一张票,场场爆满,黄牛为此赚了不少钱。
报纸上还对黄牛猖獗的事情写了报道,呼吁各地文化局不要尸位素餐,要真正为百姓做好事。
钢铁厂也有自己的电影院,附近几公里的人都会到钢铁厂看电影,按照陈静的说法,很多人看一遍两遍都不过瘾,如果票没那么紧张,估计普遍都会去看两三遍。
社会上也掀起了少林热,有文章开始介绍少林历史,有的开始介绍少林武术,接着其他流派武术也开始为大家熟悉。
李浩心里清楚,武侠时代来了,不但电影火爆,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各种版本的武打书籍也逐渐多了起来。
梁羽生的书现在最是火热,过几年随着金庸和古龙的到来,武侠热到了最高峰,无数人都有了武侠梦。
当然了,各种垃圾的事情也开始出现了。
比如气功大师们的出现,扎扎实实骗了好多人。
李浩前世在学校里,还参加过一次气功推广会。上面的人胡说八道,下面的人手舞足蹈,人性之丑陋,毕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