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军和小老王在农场召开的现场办公会议很成功。
会议结束的第三天,由县府两个部门牵头,和安县公路管理处和交通局、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以及东风镇,联合成立了公路工程指挥部。
赵振东把第一批修路款,一千万,打到了公路工程指挥部的账户上。
由三百多人组成的施工队伍,开着挖沟机、轧道机到达了修路的战场。
在原有乡村公路的基础上拓宽、升级,省掉了很多环节。所以,公路的修建速度很快。
在“加快公路升级速度,保证春耕生产”的前提下,主干道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其他的道路设施,护路树、绿化树,排水沟、涵洞一类的都可以放慢一点速度,不急于求成。
春耕开始了,农场的十五台拖拉机,分成了三个春耕队。
江长征的大儿子江永军,担任陈岭子村春耕队队长。
牛胜利的大儿子牛正超担任大杨树村春耕队的队长。
江长征和牛胜利负责管理农场日常工作,以及大地大队的春耕生产。
每天早上,十五台拖拉机驶出农场大门,在黑黝黝的柏油马路上,排列成一字长蛇阵,“突、突、突”的向前跑,很有气势。
迟延军和小老王到农场来了一趟,看了一眼春耕生产的情况就走了。
农场的事情不用他们操心。别的地方需要他们去操心。
迟延军和小老王都是实干型的领导干部,每年春耕的时候他们都会下乡去蹲点。坐在办公室里面听汇报,那不是他们的工作风格。
迟延军选择的蹲点地方,是距离县城十公里左右的石城子镇、石桥子村。
小老王选择的蹲点地方,是在县城西南十公里左右的红旗镇、清河村。
石桥子村有一条大河,大河上面有一座有些年头的大石桥,所以得名石桥子村。
早晨鸡叫的时候,天蒙蒙亮,村子里面的人家就起来了。
有牛的人家,男人们赶着老牛下地干活。
没有牛的人家,男人们就扛着锄头、犁杖下地去干活。
女人们则是留在家里做早饭。煮一大锅小碴子粥,再贴一锅大饼子。
一锅大饼子十五六个,早晨吃几个,剩下的带着当做午饭。
农闲时吃稀的,农忙时吃干的。这是农民们多年养成的习惯。
春耕农忙时节,干的活儿累,需要出大力,不吃点干的填饱肚子可不行。
早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太阳升高了,老牛累了,人也乏了,肚子饿了。得回家吃饭饭了。
家家户户的老爷们儿从自己家的地头,赶着老牛,扛着农具往家走。
路上遇到人,就一起往家走,顺便唠几句嗑,解解乏。
有一搭无一搭的:“老三,你家的地还得几天能弄完?”
“忙完地里的活儿了,出不出去找个活儿干啊?”
“今年上哪去干啊?有扑头吗?”
“要是有熟人介绍,钱准成,有什么好活儿吱个声哈!”
嗯嗯啊啊的说几句话。
这个时候在外面打工的,经常会遇到白干活儿,拿不到钱的事情。要找一个能出大力的好活儿也不是很容易。
主要是活儿有的是,钱没有多少。
在家里做饭的女人看见自己的老爷们儿和儿子们回来了,就赶紧张罗吃饭。
空着肚子干了一早晨活儿了,又饿又累的,赶紧吃了饭,好上炕躺着歇一会儿。
“大丫蛋子!你不赶紧放桌子,你搁那愁啥!”
被点名的大丫蛋子赶紧放桌子,这点觉悟还是有滴!
家里面要是有二丫蛋子和三丫蛋子,这个时候也不敢偷懒。
早饭是小碴子粥、苞米面大饼子,咸萝卜条子。
要是有去年腌的小咸菜:小黄瓜、小茄子、豇豆条子,也弄一小碟子,改改口味。
家庭条件好的还可以有一个咸鸭蛋,或者是一个煮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