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多老娘们儿,被江长征给分成了六个种植小分队。
六个奶大、腚大、大黑脸蛋子的壮实的老娘们儿成了小队长。
四百多亩退耕还林地,需要种植四万棵经济树苗。
江长征和牛胜利对这个工作量进行了细化以后。
宣布:农场妇女种植大队,实行计件制!
每天完成了的当天的工作任务,就可以下班回家。
如果愿意超额完成任务,按照超额完成的数量,进行奖励!
一百六十多个老娘们儿,爆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每天早上老早的就扛着洋镐、铁锹,到自己的地头儿上去挖坑儿。
等到运送树苗的大解放到了,这些老娘们儿就扛着树苗跑得快。
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
江长征和牛胜利觉得,自己就是专业的管理人士,堪称专家。
农场退耕还林的树木种植,正在进行时,迟延军和小老王率领和安县的道路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东风镇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到达了和安县第一集体农场,进行现场办公。
“欢迎!欢迎!欢迎各位领导到我们农场来指导工作!”
江长征和牛胜利对县里的领导到农场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迟领导、王领导,为了我们农场的事情辛苦操劳,一路上风尘仆仆。请到我们的会议室先休息一下吧!”
迟延军和小老王都笑了,江长征和牛胜利这两个老家伙,还学会捅词儿了。
农场去年新建的办公大楼,很气派。会议室也大,椭圆形的一大圈会议桌椅摆放的很整齐。
桌子上面摆放着水果盘子和水果,还有沏好的茶水。
“迟领导请坐,王领导请坐!”
迟延军和小老王的座位在中间,两边的就是东风镇的领导和其他部门领导。
东风镇的一把赵学奎和二把于永江,现在和江长征、牛胜利很熟悉。
他们经常会到农场来看看。他们都是和安县本乡本土出来的干部。
和安县的经济不算发达,东风镇的经济就很落后。
如果不是有一条铁路从东风镇路过,东风镇就是妥妥的一个大山沟子里面的小农村。会和其他大山里面的乡村一样的穷。
焖大碴子干饭,再放点饭豆粒,能管够吃,就是幸福的感觉了。
东风镇下面有十几个村子,稍微能够富裕一点的就是位于车站北面的大地大队,和位于车站南面的新立大队,现在改名叫新立村了。
这次主动要求农场转包她们的土地的两个村子,陈岭子村和大杨树村就是穷的可以。
其他的沙岗子村、尖山嘴儿村、松树村、北山村等等,那都穷的不要不要的。
说是没有裤子穿,光腚下地干活那绝对不是真的,但是好裤子不可能有是真的。
那些村子基本就是在大山沟子里面。没有铁路、没有公路。
乡下的小土路,晴天踩上去,尘土飞扬,下雨天就和烂泥塘子一个样儿。
大地大队这样的村子,秋天的时候跑山,采榛子、揪栗蓬锅子,弄点核桃和松子,还能卖几个钱。
大山沟子里面的那些村子,漫山遍野的榛子、核桃、蘑菇什么的。没有人愿意上山采,就那样的烂在树上和地里面了。
没有路,不通车,没有人进山去收购那些东西,就连江长征以前在供销社当采购员的时候,都不会进山去收购那些东西。
这次农场转包了陈岭子村和大杨树村的土地,要给他们修建公路了,东风镇的干部们是最高兴的。
每一个村子都能通公路,是才有的说法,真正去实施的大概还没有,因为没有钱。
赵学奎和于永江很希望农场的规模再扩大一些,能让那些大山里面的村子都通上公路才好呢!有的村子,连电都没有呢。
县里来的公路交通运输部门的同志们,对于农场主动出资修建乡村公路的事情,也是很赞同的。
主要是他们不掏钱,还能挣钱。
公路工程公司,自从修建完县城到东风镇和水源地保护公司的公路以后,再也没有接到过什么大活儿。都快要黄了个基德滴。
一修桥、二铺路、实在不行搞建筑。
公路交通运输部门的同志们,在接到迟延军和小老王要到东风镇进行现场办公的通知以后,都笑了个他老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