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圣世家,绝对是大唐内部一股不可或缺,不可轻视的力量。
平日里,他们相互制衡,相互纠缠,有各自的利益需要坚守,所以态度很难达成统一。
但今天,他们却罕见的表态了,居然站在李讲的身后!
海先生的话,无疑是往本就激荡不停的海水里,扔下了一座大山。
人们心底掀起惊涛骇浪,没几个人不震惊的。
尤其是三皇子,一双眼睛瞪得极大,好像要从眼眶中掉下来了。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他震撼无比,心中有个声音在嘶啸,“平日里各地出现一些个旱灾,水患,往这些世家的口袋中掏钱的时候,那就像要他们的命一样。”
“今天,怎么就突然同意李讲的《科举法》了?李讲给了他们什么好处?”
一直沉默,闭目养神的靖王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先是看向海先生,随后看向李讲,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虽然废除科举制,确实会让一些家族丧失掉特权,地位动摇。
但是科举考试一旦兴起,将会带动一股可怕的狂潮。
不出意外,整个大唐,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将投身到文道之中。
大唐毕竟以文立国。
即便这些年的大唐,在靖王的运筹之下,境内是多了不少武道家族,就连一些文道世家都转投武道。
可是,能被称之为“世家”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基本都与文道有密切关联。
这些世家,都对文道有很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如今好不容易多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眼看着一旦实行,文道必然昌盛。
他们怎么会反对?
事实上,这些世家几乎都有一种傲气,自信到自负,并不认为就算公平考试了,平民就能胜过他们。
再加上,此事乃李讲主导,他们怎么可能不放心?
那些反对《科举法》的人已经绝望,按照目前的局势,一切都已经注定了。
“本来还以为李讲屡屡遭受重创,已经算不上什么祸患,没想到……”
“李讲此子,大势已成。”
靖王一党,人心涣散,隐隐有败降之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声音忽然响起。
“就算‘科举制’要比‘察举制’优越,也一定要有一个人引导吧?”
沉默了多时的靖王终于开口了,再也无法淡定,沉声道,
“可是据我所知,世安侯你可就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若发生意外,到时候谁来接此重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言点醒梦中人。
靖王不开口则已,一开口话音便是直击要害。
原本已经绝望准备投降的官员,此刻一双双眼睛就跟通了电一般亮起。
是啊!
险些忘了,李讲身中剧毒,时日不多,已经是将死之人。
而《科举法》即便已经有了雏形,从完善到落地,依然有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这些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若没有李讲这个提出方案的人在,谁也做不到!
因此,在李讲快死的情况下,强行推行《科举法》,只会在大唐本就岌岌可危的局势上,再添负担。
空气就好像凝滞了一般。
文相一党看向靖王的目光带着强烈的怒气。
死者为大。
靖王做了什么,路人皆知。
李讲明明都已经主动退后一步,没过几天就要离开洛阳城,寻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等待那一日的到来。
可靖王没有丝毫的歉意也就罢了,居然还在李讲要推行《科举法》的时候,用这一点进行要挟!
这是何等的无耻?
简直令人作呕!
也难怪文相一党的官员,怒火中烧了。
过了片刻,李讲缓缓开口,“好人不长久,祸害遗千年。靖王殿下请放心,我这个大祸害,不会这么轻易死的。”
靖王笑了,还是揪着不放,说道,
“据本王所知,北冥天灾可不是这么好解的毒,若单单只有这两句,恐怕不值得朝廷进行布局吧?”
“毕竟此事真要行动起来,必将耗费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
“若不成功,国库的负担加重是其一,其二怕是连太师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
靖王白发胜雪,容颜俊逸。
他身材挺拔而清瘦,宛若一位浊世的翩翩公子。
言谈举止,虽然温和柔顺,但却绵里藏针,大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
很显然,如果李讲不愿意说出,自己哪来的底气,敢扬言活下来。
他还是不同意《科举法》的推行。
可如果李讲真的有,能说给他这个敌人听吗?
是个人都能猜出,靖王必将从中作梗!
这是一道两难题,顾此失彼,非常难以抉择。
李讲沉默了许久,终于还是转身,面向陛下作揖道。
“陛下,微臣深思熟虑后决定,与太易观进行商谈。”
朝会的开始与结束,如同云卷云舒。
当人们从阴凉的乾清宫内走出,来到太阳底下的时候。
一时之间,耳边竟然全都是深吸一口气的声音。
这一场朝会,太紧张,无数人的后背早已悄然被汗水打湿,如同在寒泉中泡了一顿。
蓦然来到阳光下,许多人居然顿感舒心,紧绷的心弦一下就放松了。
《科举法》最终还是没有通过。
靖王亲自出手,硬生生的凭借李讲的身体情况,扭转局势,将此事暂且压了下来。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如果李讲能够从太易观的手中,换来解药,解除目前窘迫的境况。
那么《科举法》还是会如同洪流般,倾泻大地。
李讲与李翀两兄弟并肩走出大殿。
靖王无声无息的就走了过来。
“世安侯真是年少有为,不同寻常。”
靖王微笑着看向李讲,道:“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真叫本王汗颜。”
“明明朝堂上少了一人,可却总有种‘故人依旧在’的错觉。”
这个故人,指的自然是沉寂的文相。
李讲皮笑肉不笑,“靖王过奖了,殿下的智慧,才值得微臣钦佩。”
众人听着两人的对话,一阵失神。
直到现在,他们才反应过来。
今天李讲给人带来的压迫力,强大到令人都无暇顾及其他。
以至于,所有人居然都没有意识到文相不在了,注意力全在李讲的一举一动上!
事实上,今天可不就是李讲一个人的舞台吗?
关键时刻,若不是靖王的亲自出面,扭转了乾坤,转危为安。
恐怕,整个党派都要被李讲一个人碾压了!
有了这个发现,一群人露出惊容,心底发寒。
从李讲入京到今天,才过去多久?
他本身能量就够可怕的了,多重身份庇护下,连一些圣人都比不上。
现在又展现出若妖孽般的智慧,成长速度之快,令百官惊心动魄。
若非他身中剧毒,命不久矣,谁还敢放心让他成长?
整个朝堂,恐怕所有人都将笼罩在他的阴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