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府,虚报账目,骗取朝廷钱财,中饱私囊,危害百姓,勾结匪寇……
可以说,安知槐犯下的桩桩件件,都透露着浓烈的血腥气味,令人触目惊心。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无才无德,恶贯满盈的人,不仅得到了官员的举荐,而且还通过了上任期间的考察。
这是何等的可笑?
是个人都能看出,这里面存在多大的问题。
不仅仅是考察安知槐的考官被贿赂了,存在龌龊的交易。
甚至,或许连“察举制”的根子都腐坏了。
所以这些人才能做得这样肆无忌惮!
“以小见大,见微知着……世安侯的手段愈发惊人了,大局已定!”
一些官员毛骨悚然。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程度,李讲的计划昭然若揭。
安知槐这个知府,初见无足轻重,一开始没人觉得李讲能够凭借他,扳倒靖王这座大山,推动《科举法》。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
一张来自二十年前的举荐书,李讲竟然硬生生的将这枚不起眼的棋子,抬升到了不可无视,举足轻重的程度。
庄嘉平完了!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感受。
若只是单纯的识人不明,或者退一万步,被揪出与安圣世家存在暗中交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问题就出在安知槐此人身上。
他太臭了。
就像是一座上万年没人清洗的茅坑。
谁落在手上,爆炸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牵连进去,落得一身洗不掉的脏污。
此事爆出,那是连靖王都保不住这只臂膀了。
若不明哲保身,很容易将自己赔进去。
“风暴将起。”有人心中已有预感。
义务教育的启动资金,那可是李讲千辛万苦从上界带来,充入国库的。
然而,靖王一党明抢不成,就在暗地里使绊子。
试问一个知府就敢虚报两万的学生名额,其他更大的官员呢?
拔出萝卜带出泥。
以这些官员对李讲性格的了解,绝不可能这样轻易的放下,必然要趁此机会,重创靖王的党羽。
果然,他们看见喻星实上前一步,高声道。
“陛下,察举制下,掌握选官大权的官僚以门第作为标准,朋比为奸,徇私舞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从古至今,也不知道因此滋生了多少腐败,多少贪污,安知槐一案虽然令人触目惊心,但也仅仅只是里面的冰山一角。”
“经过这些日子的暗中调查,微臣的手中,还有一份更完整更全面的名单,还请陛下过目!”
喻星实从乾坤袋中取出一份密函,下跪磕头,双手举过头顶。
跪地的官员肝胆一颤,简直是大气都不敢喘,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恐惧的了。
此刻,喻星实手中的那份密函,就像是一张无情的处决名单。
薄薄的一张纸,装着的,却是无数个家庭的命运走向。
“这么短的时间,调查得出什么?”
唐帝冷道,“查完了再交给朕!”
在场不少官员松了口气。
显然,唐帝还是冷静的,这看似威胁的一句话,实际上透露出的意思却是。
密函上的名字,只要他还没有看过,那就还有变更的空间。
毕竟若是真要是在这种关头,贸然大范围的清剿贪官,绝对是一场大震动。
谁也不知道会引发怎样的后果,朝局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只是即便这样,靖王一党依然面若死灰,遍体生寒。
因为他们身为李讲的政敌,实在很难逃过清算,这本就是针对他们掀起的风暴。
至于同样跪在地上的中立派成员,则冷汗如雨下。
相信此刻若再给他们一个机会,无论如何都不会选择与李讲作对。
这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李讲拱手说道,“陛下,若想让大唐焕发一新,去除某些依附在朝堂上敲骨吸髓的蛀虫是一方面。”
“最重要的,还是解决根本。”
“太师打算如何解决?”唐帝道。
“推陈出新,废‘察举制’,改立‘科举制’,打通由下而上的通道,让世家子弟与平民百姓公平竞争,使任何人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
这一番话,李讲说的铿锵有力,字字珠玑。
说到最后的时候,天闪雷鸣,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阵凌厉的气机一闪而过。
这代表李讲意志弥坚,如山不可移。
靖王一党,还有人垂死挣扎,“察举制乃是开国皇帝所立,李讲你有什么资格质疑?这是数典忘宗!”
李讲转头看向此人,淡淡地说,“本侯从不否认‘察举制’曾对我大唐做出的贡献。”
“只是时至今日,它显然已经变成了某些人,某些群体拉帮结派的工具。既然弊大于利,那就应该快刀斩乱麻!”
又有一人忽然开口。
“李太师,小民有一事想要请教。”
众人很吃惊,因为开口的与靖王一党毫无关系,乃是众圣世家的代表,海先生。
一群人露出惊疑之色。
谁不知道,海先生乃是众圣世家放在朝廷的吉祥物?
他这样突然说话,众人难免怀疑,是不是得到了众圣世家的指示。
“海先生请说。”李讲道。
“你是如何肯定,科举制就不会出现,类似察举制一样的舞弊事件?”
海先生看着李讲,道:“万一更换了制度,情况依旧没有改变呢?”
现场一片鸦雀无声。
所有人盯着李讲,包括唐帝,包括靖王在内,全都在等待着他的回答。
不消片刻,李讲便开口了。
“海先生,世上安有两全之法?很直接的跟您说,就算是科举,将来也一定会有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世上总会有人想要投机取巧,钻营耍滑,这就是人性。”
“那……”靖王一党的官员眼睛都亮了,正打算插嘴,趁此机会攻击李讲。
李讲直接打断了他。
“但是,这依旧不可以否认,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就是要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注定会为我们大唐,带来五湖四海的人才。”
众人哑口无言。
因为,若是真按照李讲在《科举法》中所提出的内容一般,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考试,不问出身,不问门第,唯才而论的选拔官员。
这种未来指日可待,必将实现。
沉默了片刻,海先生缓缓点头,道:“我知道了。众圣世家内议后决定,支持《科举法》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