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安侯李讲提出“科举”概念,建议以公开考试的方式,自民间选拔人才,册封官员。
这绝对是一则重大的消息,事实上,消息才传出去一天,便在大唐遍地开花。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讨论这部法律的声音。
“取士权归中央,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不以门第论英雄,唯以成绩论成败?”
公告栏旁,有人手指着上面的字,一个一个的阅读,结果不仅声音在抖,手指也在抖。
这是《科举法》中,最核心的三大特点。
标志着科举一旦实行,不仅所有人都能报考,而且将不论出身,不看门第,笔下争锋,能者居上!
天知道当普罗大众,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全都震撼无比,如同被天上掉落的馅饼砸中一般。
从来就没有人想过,有朝一日朝廷居然会出现这样的提案!
那种巨大的喜悦,极具冲击力。
无数人晕头转向,如梦似幻般,全身都轻飘飘的,浑然忘了自己是谁。
因为,这部法律若真的通过,那就等同于向底层的人民,打开了一扇可直通青天的大门。
官场将不再是某些人的自留地,他们这些普通人也能进去施展抱负,扬名立万了!
一想到那种光明美好的前景,一部分胸有沟壑,有气吞山河之志的能人异士,血液都仿佛沸腾了,激动万分。
“这部法,功在千秋,若真能实行,必将打破名门与百姓之间的那堵墙!”
“早就该这样做了,那些官员,仗着有不错的家世,不谋实事,尸位素餐,这些年做了多少荒唐事?”
“若从古至今,都是以科举来选官,何至于这么多的怨言?大快人心!”
李讲所提出的《科举法》,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一下就把《三字经》的风头盖下去了。
成千上万的百姓听说后,皆对《科举法》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大有种将其奉为圣贤的金科玉律的感觉。
只是,真当李讲携着《科举法》走进朝堂的时候,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面。
“陛下,微臣反对此法!”
朝堂之上,超过半数的官员群情激愤,慷慨言辞,反对声如雷。
李讲话音刚落,一群人便乌泱泱的跪了下来。
他回头看去,现在还站着的官员,居然还不足四成!
靖王一党的附庸走狗反对也就罢了,没什么意外的。
对于这些敌人,想必就算李讲提议,要给他们送点天材地宝什么的。
他们也要狐疑半天,怀疑里面淬了毒,要暗害他们。
而至于往日两不得罪的中立派,今日也站出面来反对李讲的律法。
这也并不稀奇,李讲想得出原因。
说来说去,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利益被李讲触动了。
他们出身高贵,能量强大,往往一封轻描淡写的书信送出去,各地的官员就要赔着笑脸接走他们族中的子弟,还得奉上官职。
这是何等的风光?
何等的惬意?
而李讲现在,不仅要剥去他们身上的这一层耀眼的特权。
而且,还要他们与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坐在一间考场,唯才论之。
只有考赢了,榜上有名,才会分配官职。
这算什么?
说的难听,直白一点。
简直就是从他们的手中抢东西,分给那些不认识的平民百姓!
这叫高傲自私的他们如何忍受?
当然要跳出来反对。
“陛下,科举制弊病诸多,一旦开此先河,必将助长各种歪风邪气,长此以来,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国将不国,社稷危矣!”
一想到这些,这些人看向李讲的目光,就像是在看杀父仇人,充满了愤怒与杀意。
“陛下,臣以为,太师提出《科举法》,有操控官员的可能,断然不能通过!”
吏部侍郎庄嘉平向前一步,高声道。
李讲对此人有点印象。
在上次靖王一党,意图篡夺《义务教育法》的时候,便是由他吹响进攻的号角。
今日又是如此。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温度好像都降了下来,气氛一下就凝重了。
在场都是聪明人,谁听不出庄嘉平的言下之意,话外之音?
一个人若是连朝堂上的官员都能操控了,那跟操控官场有什么区别?
而若是能够操控官场,那还要皇帝来做什么?
说到底,还是在离间李讲与唐帝的关系,暗示李讲狼子野心,意图不轨。
“庄侍郎。”
李讲笑了,转过身去,淡淡的说道:
“‘科举’是存在舞弊的可能不假,可难道如今的‘察举’,就一片清明了吗?我看不见得吧?”
李讲容貌清秀,丰神如玉,端的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但是,他的话音,却像是一把利刃,直插他人的心脏,叫一群人瞪大了眼睛,措手不及。
有官员跳出来怒斥,“李太师,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所说的话!”
此人不跳出来还好,一跳出来,靖王一党全都懵了。
因为,说话的这个人,根本就不是他们的成员,从属于文相一党!
“没证据?谁说我没证据!”
李讲转身,面向唐帝,高声道:“陛下,微臣已将人证物证备好,恳请陛下宣旨入殿!”
三皇子短暂的愣神后,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气得在心底破口大骂。
“好你个李讲,现在都学会自问自答了,真是诡计多端,恬不知耻!!!”
可根本就来不及阻止了。
毕竟,总不能将这两人的声音塞回嘴巴里吧?
于是,打碎牙齿也只能往肚子里面咽了。
这是阴谋啊,处处都充满了诡计的味道。
靖王一党,无人不心情沉重,更有甚者听到居然有人证物证后,都已经濒临绝望了。
怎么可能不心生绝望呢?
毕竟直到昨天李讲放出消息,他们才知道,有《科举法》这么一回事。
李讲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一点风声都不露,所有人,包括亲近他的都不知道这件事。
再加上有《三字经》的铺垫,这段时间他的讨论度本来就很高。
在这个时候,将《科举法》抛出去,可不就如同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么突然的消息,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第二天就要开朝会的情况下,他们还来得及做什么?
此时的他们,就如同狂风暴雨中行驶的小舟,除了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垂死挣扎,好像就只能祈祷老天庇佑了。
“宣!”
唐帝坐在龙椅,淡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