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水桶,元春赶忙锁上门,挑着水桶,去了村里唯一一口井里打水。
井上有一架老式的手摇打水桶,是全村人的公共财产,元春放下水桶,先摇了一桶水上来,将两只新水桶里里外外洗了一遍。
“姑娘,看着你面生,你是新来的知青吧。”
“面还稚嫩,还是个孩子呢,这瘦瘦小小的身板子,也不知道拿不拿的起锄头。”
“眼睛真大,就是太瘦了,比咱们农村孩子养的还瘦弱。”
“这么大点孩子,送来咱们村里,能做什么哟。”
井边有好几个妇人都在洗菜洗衣服,眼光也在好奇的打量元春。
元春把水桶摇去井里,笑道,“大婶大娘们,你们好,我是新来的知青韩元春,你们别看我长得瘦弱,可我力气大。”
把满满一桶水摇上来,元春轻轻松松就抬起来,将水倒进自己的水桶里。
然后又将打水桶摇下去。
有个妇人,见她拎一桶水,竟然毫不费力气,赞叹道,“哟,这丫头看着瘦弱,力气可不小,我家大丫来打水,也只拎的动大半桶水。”
“这打水桶空的就沉,打满水有五十斤重,啧啧啧,丫头这一把力气比咱们农村孩子都大。”
元春在几个大婶大娘满口赞扬中,挑着一旦满满的水回了知青院。
把瓦罐里里外外洗了一遍,出去找了几块石头,搭了一个简单的灶,将瓦罐放在上面,倒了半瓦罐水,往里扔了一把小米,又切了一个地瓜丁扔里面。
半个小时后,一份地瓜小米粥煮好了。
搭配咸鸭蛋,元春吃的津津有味。
吃饱喝足,元春开始擦擦洗洗,把家具物什都擦洗一遍,又整理衣服,擦洗炕上的草席。
忙了半下午,终于把整个屋子都整理赶紧整洁。
傍晚,村民们快下工的时候,元春又去了宋奶奶家,“宋奶奶,我想买点柴火,你知道谁家柴火多呀,我想买几车。”
“我家就有,我孙子力气大,又勤劳,有空了就去山上砍柴火,我家后院堆了一大堆,几百捆,把我的菜地都占了。”
“韩知青,你要多少,我孙子快下工了,我让我孙子给你送去。”
“我要五车,宋奶奶,多少钱一车?”
“那些住单人宿舍的知青都跟我们村里人买柴火,一车两毛钱,大家都是这么价,一车六捆柴火,是规矩,不能多装,不能破坏了规矩,但我让我孙子给你装大捆的。”
宋奶奶念念叨叨,带着元春去后院看柴火。
那柴火堆的,比房子都高。
元春从兜里,掏出一块钱,“宋奶奶,我先给你钱,你让你孙子送柴火去知青院后面单人宿舍最里面那间。”
“知道,知道,我孙子快下工了,等他回来就给你送去。”宋奶奶笑呵呵的收好钱。
元春看着老人,满脸的褶子,心有些微微抽紧,“宋奶奶,这是奶糖,请你吃。”
“奶糖可贵了,给我老婆子吃可惜了,我不要,你留着吃。”
“我最近牙疼,不能吃糖,天气热,留着就化了。”
元春塞进她兜里,正要走,就听到了下工的铃声。
宋奶奶眉开眼笑,“我孙子快回来了,我孙子可厉害了,每天下地都要拿十个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