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和李业、杨弘、阎象、纪灵等人紧急商量对策。
李业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即刻南下攻杀孙策,夺回九江、庐江两郡,而是稳住曹操、刘备的大军,免得孙策背叛的消息泄漏,让曹操、刘备趁机率军衔尾穷追,致使大军受损。只要军队完好无缺,凭借袁术目前的实力,击败孙策,把孙策赶回江东还是绰绰有余。
逢纪刚刚离去,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袁绍支持袁术再建皇统,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既然曹操在今天这种情况下还是死死挟持天子不放,那只好破釜沉舟了。
袁术一旦大战旗鼓的再建皇统,另立天子和曹操对抗,曹操的处境就变得非常艰难。为了生存,为了在中原站住脚,此刻的曹操只有退而求其次。要么把天子送到洛阳,满足袁绍的意愿,然后放开手脚攻打袁术;要么和袁术达成默契,袁术把兖州还给曹操,退回扬州,大家还是维持过去的局面,相安无事,共同对付河北李翊。
第一种办法对曹操而言,损失太大,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拱手让出天子的。第二种办法曹操没有主动权,必须要袁术主动,而袁术主动的前提是,他即使再建了皇统,但最后好处都让袁绍拿去了。
袁术为了自己的利益,迫于形状,只好放弃中原,撤兵扬州,和曹操、刘备暂时达成谅解。至于将来三人之间是不是还要互相攻伐,那是将来的事,现在三方主要目的是迅速恢复实力,保持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
李业的意思是立即派人到城外和曹操、刘备商谈。袁术撤回扬州,三方罢战。这对于曹操、刘备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他们拿回了自己的州郡,赢得了恢复实力的时间,打击了袁绍的谋划,和袁术又握手言和,暂时避免了征伐保存了实力。这种一举多得的事,不答应就是白痴了。
阎象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道:“我们现在之所以要和曹操、刘备言和,是因为孙策攻占了九江、庐江两郡。我们和曹操言和后,马上就要和孙策交战,需要袁绍提供粮草辎重。如果按照李业的办法,我们首先得罪了袁绍,失去了袁绍的有力支持,粮草供应不上。其次我们到了扬州后,和孙策连番交战,实力必定大损,这样一来,明年春天,曹操、刘备的大军很可能会趁机杀进扬州。而败回江东的孙策也有可能卷土重来,和曹德和刘备联手。我们遭受三方围攻,而袁绍又坐视不理,那时我们如何生存?”
“我建议立刻再建皇统,先把袁绍拖住。有了袁绍的支持,我们退出兖州后,曹操在袁绍大军的威胁下,势必不敢乘胜攻击。其次,我们在撤退过程中,可以让桥蕤和张勋合兵一处,集中力量先拿下下邳。然后我们以沛国、下邳两个郡国为进退之地,集结大军南下九江郡攻打孙策。”
“如果没有袁绍的支持,我们就算暂时摆脱了困境,也很难在九江、庐江一带坚持下去。再建皇统、结盟袁绍、兄弟言和,是目前唯一可以保证生存的办法。虽然这样一来,袁绍的实力得到了增长,但我们避免了败亡的命运,袁阀的整体利益也得到了膨胀,从长远来看,这还是非常合算的。”
“冀州大战后,黄河南北两岸的各方势力此消彼长,河北随时可能南下中原。此时为了袁阀的利益,我们最好和袁绍联手,然后迅速击败曹操,占据中原,从而和河北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否则,将来无论是袁绍袁术,还是曹操刘备,都有可能被河北的铁骑杀得抱头鼠窜,灰飞烟灭。”
袁术和众人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同时采用李业和阎象两人的办法。
袁术派人出城,主动联系曹操,以再建皇统为要挟,逼迫曹操罢战。同时由纪灵、何仪等人率军急撤沛国。另外,袁术还书告张勋,撤兵彭城,赶到下邳会合桥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下邳城。
袁术又让杨弘急赴洛阳面见袁绍。再建皇统后,如果袁绍愿意,自己愿意把天子送到洛阳,但袁绍必须把汝南郡划给自己,以便自己迅速拓展实力,从而对中原形成夹击之势。袁术虽然知道袁绍不会相信自己的这番话,但此时此刻,为了能迅速扭转不利形势,他也只能骗得一时算一时了。
陈王刘宠现在就在沛国的郡治相城。袁术派李业、刘馥急速赶到相城。不管刘宠本人同意不同意,立即筹措登基大典。只待大军撤到沛国,便再建皇统。
………………
曹操、刘备正在焦急的等待着刘表的消息。
袁绍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袁绍默许袁术再建皇统,天下局势将更加混乱。尤其是曹操,在遭受冀州大战的重创之后,他根本无力抵挡袁氏兄弟的联手攻击。
这时,袁术的信使到了。
袁术的话没人相信。
“他要议和?这小子又在搞什么名堂?”曹操第一个感觉就是袁术在使诈,背后肯定有阴谋,“难道袁术被逼急了,要用缓兵之计拖住自己,然后跑到沛国去再建皇统?”
刘备却说道:“可能是袁氏兄弟可能因为再建皇统的事闹翻了,袁术一气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撤兵了事,成心要让天下再度恢复到冀州大战前的格局。”
“袁术的背后有袁绍,要打袁术不是一下子的事,也无需急在这一时片刻。冀州大战刚刚结束,大军急需休整。中原刚刚下雨,持续九个月的旱灾结束了,正是恢复播种的时期。青州的事悬而未决,需要时间趁着臧霸立足未稳之际,先把他解决了。”
既然袁术主动撤兵,也算是放下架子认输了,这对曹操、刘备都有好处。两人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袁术也很率快,马上把曹操和所有兖州大吏的家眷送到了曹操的大营。
正在双方谈得很融洽,袁术的军队已经开始带着从兖州掳掠的大量钱财辎重陆续后撤的时候,从陈留传来了一个消息。屯兵于陈留的袁绍军队北上了,要渡河赶到河内支援。
曹操立即意识到袁绍有麻烦了。河内方向,袁绍可能已经支撑不住,而关中方向的马超,按道理也应该举兵背叛了。袁绍顾此失彼、自顾不暇,已经无力帮助袁术了。曹操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击杀袁术的机会来了。
他一面暗中集结大军,一面等待着刘表的消息。刘表去了洛阳,如果袁绍为了应对关中和河内的事而焦头烂额,他多多少少能通过自己的关系了解到一点真实的情况。
曹操没有等到刘表的消息,却等到了从江东匆匆赶来的王朗。
“孙策为了伸张大义,重振大汉,毅然决定脱离叛逆袁术,重归朝廷。”王朗把自己的来意说明之后,最后说道,“目前,孙策将军正在统率大军攻打九江、庐江两郡,他愿意遵从天子的旨令,丞相的指挥,为诛杀叛逆中兴社稷而浴血奋战。”
接着王朗开始为孙策歌功颂德。
曹操听说过孙策,知道他是孙坚的大儿子,这两年跟孙坚一起,带着大军在江东击败了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是原兖州牧刘岱的弟弟,他们兄弟两人和曹操的关系都很好。曹操憎恨袁术,也很憎恨孙坚和孙策父子,所以王朗还没说上几句就犯了曹操的忌讳。
孙策击败刘繇,对曹操来说,不是孙策的功劳,而是祸乱社稷的罪过。
“孙策是谁?他是什么东西?”曹操一掌拍到案几上,打断了王朗的话,“一个背信弃义的叛逆,一个厚颜无耻的小人,这种人不说也罢,免得污了我的耳朵。”
坐在一旁的刘备也是眉头深皱,但表情还是很客气。如果此事是真的,袁术十有八九死定了。不管孙策的品行如何,他这次算是帮了大忙立了大功,无论如何不能怠慢了。
另外代表孙策前来向天子献表的是徐州名士王朗,于情于理都要客气一点,不能太让人下不了台。
“孙策是破虏将军孙坚的大儿子。”刘备不知是故意的,还是装傻,他很严肃的给曹操介绍道,“此子以弱冠之龄,追随其父孙坚四处征战,是孙坚在三年时间内拿下吴郡、会稽郡和半个丹阳郡的首功之人,此人也算是一员虎将了。”
刘备在说到“虎将”两个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显得郑重其事。
三年时间打下两个半郡也叫虎将,这不禁让曹操仰天大笑,而王朗感觉受辱,脸色铁青,两眼狠狠的瞪着刘备。心中暗道,孙策好歹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两个半郡,但你呢?你不过捡了个便宜,撞了个狗*屎运而已。曹操杀人如麻,曾经血屠徐州,你不替徐州百姓报仇雪恨,却和仇人坐在一起称兄道弟,你又是个什么东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