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在京城听大奶奶说大爷爷要整顿族学,想不到执行速度那么快,力度那么强。
现在整个何氏子弟战战兢兢,不敢做浪荡子。
就连爱玩爱吃的大胖胖也不能幸免。
孙山此时此刻对大爷爷更加敬佩了,更加下定决心以“何家”为模板,复制粘贴修修剪剪对付孙家村的子弟。
想一个家族兴旺,必须从娃娃抓起。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同样是一个家族的希望。
孙山面色不显,继续跟何书骏东扯西扯。
当然主要讲他后面谋官的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讲,谋官又不是他去走动,是何家老太爷帮忙走动。
孙山整日到处闲逛还顺便赚了一笔钱,日子过得相当快活。
孙山把何大老太爷的信交给何二老太爷。
何二老太爷收下后,看了看孙山的厚礼,特别几匹绸缎布,价值不菲。
不错,不错。
虽然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说法,可大家都是俗人,礼物越贵,代表的情意越重。
孙山给他们送重礼,代表重重地感恩。
何二老太爷满意地点了点头:“阿山,我大哥大嫂在京城一切都好?”
好,当然好了。
何侍郎吃的睡的,身体棒哒哒。
孙山连连说道:“大爷爷和大奶奶都很好,家里的其他人也很好。特别是九斤小侄儿,玉雪聪明,是读书的好苗子。我就未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
孙山说的是实话,在孙家村也好,在何家村也好,见过最聪明的小娃子就属九斤莫属了。
不仅字写的好,学识也扎实,更重要的是九斤还勤奋好学。
九斤除了长得肥,贪吃外,还真是个完美的小娃子。
何二老太爷摸了摸胡子,笑哈哈地说:“我大哥这个曾孙子,我还未见过,不知道长得怎样?有空得去京城一趟才行。”
何三老太爷也说道:“就是,我也没见过九斤。这孩子一听名字,就知道长得胖乎乎了。”
孙山其实好想说,你们不用特意去京城看九斤了。
拿镜子照一照你们自己就知道九斤长得什么样子了。
想是这么想,话却不能这么说。
孙山面露微笑道:“九斤这个小子,长得一副机灵样子,我看到就喜欢。”
何家娃子被外人称赞,何家人很高兴。
大家又让孙山聊一聊赴京赶考的事,最后聊到孙山已经拿到任命书,是一个七品知县。
孙山郑重地行礼道谢:“这次多亏有大爷爷,我才那么快谋到官,才那么快能回到孙家村。”
随后对着何二老太爷和何三老太爷道谢,感谢何家的帮忙,自己才能如此顺利。
大恩不言谢,一切尽在不言中,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何家。
何二老太爷笑眯眯地说:“阿山,莫客气,你是我们何家的女婿,相互帮忙是应该的。”
甭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孙山说道话很好听。
目前看是个知恩知报的。
何三老太爷笑哈哈地说:“我大哥帮你走动,也要你有本事才行。没本事,我们也无能为力。”
这话说得非常好,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得让人看到你的闪光点。
如果毫无可塑性,谁会无端端地帮人呢。
孙山在何家东聊聊,西聊聊,两家人一起吃了顿饭才散去。
孙山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最初目的了。
找上何三老太爷,何离锡说道:“阿爷,岳父,这次来我还有事相托。”
何离锡问道:“阿山,什么事?有事就说。”
于是孙山把自己上任需要师爷的事说了出来。
最好找两个师爷。
所谓“师爷”,又称“隐形的权力之手”。
是官僚系统重要的补充。
由于科举出身的官员缺乏基层经验,这时候需要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人处理具体的事务。
像孙山这种一直在“读书圈”里活动的人,刚出来做官,愣头青一枚,肯定一头黑。
必须找些“老油条”帮忙做事。
而历史上明清又以“绍兴师爷”最为着名。
形成地域性职业群体,通过同乡,师徒关系,垄断幕僚行业。
一般情况,孙山应该以“黄阳县”的人员或者同窗好友为目标,聘请师爷。
只不过身边实在没有人才,不得不往外面找。
至于怎么找?
孙山总不能跑到大街上贴“招工告示”,这样或许能招到,但信不过。
而且还不知道招的人本事如何,试错的成本高。
所以孙山不得不向岳家去寻求帮忙。
这时耕读世家的本事就表现出来了。
底蕴深,人脉广,找的人更有本事更信得过。
其实大多数招工都是圈子内招,连一个好的保姆通过圈子的熟人介绍更值得信赖。
经常说好的保姆市场不流通,都是靠熟人来传递。
孙山要招聘师爷,这种读过书又有本事的人在市场更难流通,只好依托熟人来介绍。
孙山想找两个师爷。
一个负责文书起草,刑名司法,钱粮税收。
一个负责出谋划策,危机公关,沟通士绅与百姓,监督胥吏。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当然有钱的还能多找几个师爷,把不同的事务分给不同的师爷处理。
像孙山这种毫无家族底蕴的,能找到两个师爷或者能付得起两个师爷的工钱已经不错了。
何离锡听到孙山要找师爷,还找两个。
摇了摇头说:“阿山,两个太难找了。”
顿了顿补充道:“其实一个也难找。”
一般有本事的,谁会去做师爷。
会读书的继续进场考科举,做人师爷不如自己去做官。
没本事的,自己也不想要。
师爷要懂的东西太多,是个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哪里会屈服于别人之下,很多干脆跳出来自己做事。
而且师爷的工钱也不高得让人趋之若鹜。
赚那么一丁点养家糊口的钱,却要整日出谋划策,头发白了又白。
师爷就是夹心心层,对上是难以伺候的老板,对下是刁蛮狡猾的胥吏和百姓,两头都要不到好。
做错事,被老板骂,又被下面的百姓胥吏骂,里里外外不是人。
一般人都不会去做师爷,还不如留在家乡找一份“坐办公室”的活计。
就算工钱少了点,起码不用太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