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姐聊了一会,李丰大致了解了巴中市区百姓们的近况。
总体来说,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他们制定的各项政策大部分都落实下去了,下面的干部没有敷衍了事,全都踏踏实实地执行这方面。
过了一会,后方传来戴全欣喜的声音。
“李丰,什么时候来的?”
“刚来没一会儿。”
李丰站起身朝戴全媳妇笑了笑。
“嫂子。”
……………
一行人来到戴全家里,看着空荡荡的客厅,李丰刚想询问突然又反应过来。
戴全也笑着打趣道。
“巴中这城市太不一样了。”
“来了两天,我连在哪买家具都不知道。”
李丰苦笑着摇摇头。
“最近巴中运力紧张,要建几个水泥厂和炼钢厂。”
“你们先坚持坚持,再过十天半个月就好了。”
“大部分生活用品和物资都会慢慢上架的。”
戴全微笑着点点头,他媳妇也在一旁开起玩笑。
“李丰啊,你们巴中也算是个好地方。”
“嫂子,这话怎么说?”
“商店都要关门了,我们有钱都花不出去啊!能让我们把钱攒下来的地方还不是好地方吗?”
李丰连连苦笑。
这话还真没说错,现在巴中除了各类食材,其他商品奇缺无比。
老百姓有点钱都只能吃到肚子里。
而且也不是能吃肉吃到饱,因为巴中现在限购。
就算有钱有票你也买不了很多肉。
为了保障百姓基础的肉食摄入,巴中专门出台了政策,肉食分户。
每户人都有定额,有家庭不买,其他人才能多买一点。
但现在,巴中基本上家家都有工人,干部,谁还吃不起那点肉啊。
所以,现在隔几天一人才能吃到几根肉。
“嫂子,等铁路修通了,你们想买啥买啥,买多少都没问题。”李丰微笑道,眼中满是坚定。
戴全媳妇笑着点点头,然后大步走向厨房。
“你们先聊着,我去做饭。”
“我看她们都在焖饭,还焖的挺香都,我也买了个筲箕,今晚吃香肠焖饭。”
李丰面色微变,立马叫住。
“嫂子,你在哪买的筲箕?”
他清楚得记得,巴中大部分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都调到了铁路上管理物资。
附近的供销社都关门了,而且,盛夏马上到来,工地上凉席紧缺,巴中的竹子全拿去做凉席了,怎么还会买得到筲箕?
戴全媳妇愣了一下,有些茫然地回道。
“就前边那条小巷子里啊,一个老人家卖…换给我的。”
李丰闻言笑着摇摇头。
“嫂子你误会了,我不是说你私自交易,而是好奇,现在巴中可没人编筲箕了,你这筲箕是从哪来的?”
“如果是违反政策,私自砍伐竹子编东西来售卖,那可是要处罚的。”
和肉食一样,巴中市政府出了文件,一个月内,凑齐十万张凉席。
所以巴中的竹子全被市政府包圆了。
一个筲箕算不得什么,但就怕带坏风气。
戴全媳妇有些担忧地摇摇头。
“这位就不知道了,如果查到了,会怎么样啊?”
李丰思索了几秒钟,凝声道。
“虽然我们一向强调工作纪律,但对普通百姓还是很宽容的。”
“发现了无非就是罚点钱。”
戴全媳妇闻言松了口气,犹豫片刻,突然掏向口袋拿出十块钱。
“李丰,这些够不够?”
李丰愣在原地,哭笑不得。
“嫂子你这是干什么?”
戴全媳妇面露同情。
“那个老人家孙子得了重病,急需用钱 我帮他把罚款缴了,你就别处罚她了。”
“她一个老人家,早年丧夫,晚年丧子,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