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郡城。
纪钊昏迷的时候,还在河城,醒来的时候,却已经到了这里。
而他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隋唐。
“你说没有朝廷旨意,你便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进城,此言当真?”
这是隋唐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纪钊下意识点了点头。
“若是姜启给你圣旨,你接还是不接?”隋唐再问。
此时,纪钊终于渐渐缓过神来,他闻言坚定的摇了摇头。
见他如此坚定,隋唐笑了。
紧接着便轻声问道:“很好,我给你一万五千人马,替朝廷守住南河郡,你可愿意?”
这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直震的纪钊目瞪口呆。
“你记住,是替朝廷,又或者是替这满郡百姓,而不是替我。”隋唐又重申了一遍。
然后,屋子里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你可能守得住?”隋唐再问。
“能!”这一次,纪钊没有继续沉默,而是咬了咬牙,决绝的点了点头。
“哈哈哈哈!”隋唐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随即,一阵大笑,拍了拍纪钊的肩膀,转身离去。
屋子里重又恢复了沉默,只留下纪钊一人依靠在床榻之上,久久不能回神。
南河郡郡守府大堂,众将齐聚。
等到隋唐进来之后,他并没有过多的寒暄,便率先下达了命令。
“派人给荀卿传令,命颜善见为燕郡郡守,乌兴禾为南河郡守,让他二人即刻启程,我要用最短的时间,安定燕郡和南河郡。”
紧接着,他又将目光看向李隼。
“李隼,我给你五千人马,你给我守住南岭关,郡城这边,我会交给纪钊,你二人相互配合,给我守好南河郡。”
“统帅放心,李隼定不负所望。”短短一个月不到,李隼便已经彻底融入了死军。
安排好南河郡事宜,隋唐这才开口问道:“如今南边局势如何了?”
“回统帅,十一月初三,青妖以左凤仙为帅北攻襄城,自己亲率大军西进广陵,初六,襄城郡北,永生教余孽孙先、孔厚率军两万响应青妖,攻占湖城,同一日,镇南大将军戚世恒率军入广陵,初十,姜启以戚世恒背盟为由,从太平、永安两地,同时进军,突袭太平关。”
在众人之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人,在隋唐开口之后,立刻起身禀报。
这个人众人都不认识,但很显然,隋唐却对他提供的信息深信不疑。
“唉,我出使辰国之前,姜国还是一片太平,谁曾想不过短短半年光景,便已乱成了这副模样。”隋唐忍不住叹了口气,随即立刻又打起了精神。
“孙章,你的人马训练的如何了?”隋唐猛然转头看向孙章。
“回统帅,时间太短了,只能勉强成型。”孙章连忙起身回应,神情之中带着几分惭愧之色。
“没时间了,最多只剩半个月,咱们便要再次动兵,这样吧,我再从四卫之中抽调一些人给你,先把骨架搭起来,然后,边打边练。”
隋唐摇了摇头,他也知道不能逼得太近。
“是,统帅。”孙章神情一震,立刻高声回应。
“好了,大家都下去吧,记住,咱们只有半个月时间。”隋唐郑重的叮嘱之后,挥手让众将散去。
“小叔叔,你真的决定了吗?”片刻之后,洛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时不我待,若不趁着姜启、戚世恒和青妖互相攻伐的空挡南下襄城,等他们腾出手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何况,以咱们如今的兵力,又岂是襄城郡可以抗衡?”隋唐微微一怔,但还是一脸傲然的回应道。
“可是顾叔叔的信?”洛河确是有些犹豫。
昨夜顾诚来信,对隋唐借机拿下燕郡和南河郡之事,表示赞叹。
但同时也提醒隋唐,勿要再继续进军,长宁、燕郡、南河三地初定,尚需时间稳固,再加上南方正在混战,不宜过多插手,以防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隋唐却认为如今他兵强马壮,手握十万雄兵,当可一战而定襄城,又如何肯错过这个机会。
洛河苦劝,但隋唐依旧固执己见。
“若能拿下襄城郡,便可与定襄城连通一体,届时我再向顾诚解释。”隋唐仿佛没有看到洛河的犹豫,轻笑着回应道。
南方依旧纷乱,姜启、戚世恒、青妖仍在频繁交战,尤其是戚世恒,两线作战,被夹在中间,苦不堪言,但却让他心中的野望更加炽烈。
与此相反,北方四郡却是一片安静,隋唐用最短的时间,让四郡百姓免于战火。
而他此刻,却仍在南河郡城里厉兵秣马。
十一月底,经过半个多月的紧急整训,隋唐麾下各路人马已经彻底恢复。
其中骑兵一万六,步兵九万,共计超过十万人马。
这一日,南塬之上,风声呼啸,前一刻还寂静无声的军营之中,忽然人潮涌动,紧接着战马开始嘶鸣、士卒开始列阵,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兵戈林立。
铁甲黑沉、战旗遮天,隋唐骑跨着金睛狻猊立于阵前,心中自有无限豪情。
“将士们,天下纷乱,百姓罹难,我等即为军人,当为国定乱,当为民求活,今日,我欲兵出襄城,望诸君勠力同心,奋勇向前。”隋唐清朗高亢的声音,借着冬日的风,吹响战争的号角。
“以手中刀枪为礼,敬天乞活!”仅仅数息之后,南塬上,响起十万人的回应之声,震天动地!
望着眼前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在这些面孔上感受到了一往无前的锋利。
而在那军阵之前,各军将领一字排开,这些人或雄壮、或凌厉、或沉稳、或睿智......
也正是这些人,给了隋唐征服天下的勇气。
这一日,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一日,战鼓惊天,军号动地,这一日,隋唐举兵向南。
襄城郡就在眼前,隋唐眸子里有亮光一闪而没,随即,他兵分三路。
一路以孙章为将,率兵一万,向襄平城而去。
一路以彭休、梁戎、敖冥、敖烈四人为将,各领兵一万,攻击占据湖城、宣城的孙先、孔厚。
第三路,隋唐亲率武川、铁林及死军四卫,进逼搏阳城和樊城。
兵锋之盛,一时令天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