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同意杰森先生的描述,”这时候站在油画旁边的曾院长,用一种近乎陶醉的语气开口说话了,她的目光在油画表面游移,好像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这幅《无题》,这个标题本身就是挑衅,就像一个无声的嘲讽,向所有试图用常规思维理解艺术的人发出挑战。”
她轻轻抬手,指尖在空中勾勒着画作的轮廓,“当观众试图想从油画本身寻找意义时,画布上的每一滴颜料都在嘲笑:混沌才是真相。看看这些狂野的笔触,这些看似随意却又蕴含深意的色彩碰撞,它们就像宇宙大爆炸时迸发的能量,充满着原始的力量。”
曾院长的声音越发激动,“那些纠结的线条多像现代人的神经脉络,它们纵横交错,相互缠绕,就像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些无法言说的焦虑与困惑。你以为自己在创造秩序,其实不过是在重复宇宙的随机性罢了。这就是波洛克的天才之处,他用看似混乱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存在的本质。”
耿老和陈阳听到这番慷慨激昂的发言,不约而同地侧头看了一眼宋开元。只见宋开元的表情逐渐变得古怪起来,眉头越皱越紧。陈阳忍不住咧嘴一笑,凑到宋开元耳边,用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师爷,你被一幅画嘲笑了!看来这画还挺有灵性的,连您这样的老艺术家都看不懂它想表达什么。”
“少说废话!”宋开元没好气地白了一眼陈阳,脸上写满了不以为然,“还 tm 混沌才是真相,这小曾也真是能顺着洋鬼子说,一幅画搞得跟天书似的,还神经脉络,还宇宙随机性,听着就让人脑仁疼。”
“就他们这破玩意,不就是随便泼墨画的么,咱们玩不来,还是咱们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物件好!起码看着不费劲。”
几人正在旁边低声议论着这番言论的荒谬之处,突然注意到一个身影正缓缓走向画作。那位蓄着大胡子的专家神情严肃地走到画前,弯下腰,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画作的每一个细节。他的目光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停留了许久,眉头渐渐拧成了一个结。
最后,他缓缓直起身,转向杰森,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杰森先生,我怀疑这幅波洛克的无题,是一幅赝品!”
大胡子这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展厅内轰然炸开。在场的宾客们面面相觑,这可是国际级的艺术展会,每一件展品都经过严格的鉴定和筛选,怎么可能出现赝品?
陈阳坐在下面,看着周围人脸上震惊的表情,心中却泛起一丝异样的涟漪。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大胡子身上,这位看似普通的专家,竟然一眼就看出了真相,不得不说是个真正的行家。在艺术界浸淫多年的专业人士尚且看不出破绽,这位大胡子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这份眼力确实令人叹服。
陈阳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一段尘封的记忆,那是来自 2011 年轰动一时的艺术界丑闻。在漂亮国,一起惊天动地的油画造假案正式曝光,造假者以惊人的技艺复制了众多大师作品,其中就包括波洛克的作品。
这个案子横跨 20 年的时间,让 60 多位收藏家上当受骗,造成高达 8000 万美刀的巨额损失。而眼前这幅《无题》,就是这涉案中的一件油画。回想起当年那场轰动世界的艺术造假案,陈阳不禁对大胡子的眼力更加钦佩。在这个充满专业人士的展厅里,也只有他和大胡子看出了这惊天的秘密。
2011 年,漂亮国曼哈顿上东区的一栋豪宅内,又一次传来了刺耳的争吵声。一名叫皮埃尔的富商站在客厅中央,面对着他那位精致却刻薄的妻子,心中的怒火终于无法压制。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从最初的甜蜜走向了无休止的争执,每一次的对话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役,充满了冷嘲热讽与相互指责。
这一次,当他的妻子再次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家务问题大发雷霆时,皮埃尔感到自己的神经已经绷到了极限。他凝视着墙上那幅价值连城的名画,突然意识到,这段早已失去温度的婚姻,就像画布上那些杂乱无章的线条一样,再也无法编织出任何美好。
离婚的念头如同决堤的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在一个沉默的午后,他终于对妻子说出了那个早已在心中盘旋已久的决定。两人像是早已等待这一刻般,出乎意料地平静地坐下来,开始商讨分割这段婚姻留下的财富。皮埃尔望着窗外曼哈顿的天际线,心中五味杂陈,却又莫名感到一丝解脱。
皮埃尔作为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执行总裁,年收入早已达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数字。他的办公室位于曼哈顿最繁华地段的摩天大楼顶层,每天都要处理数以亿计的资金往来。然而此时的他,面对即将到来的财产分割,却显得异常大方。或许是因为厌倦了这些年的争吵,又或许是想用金钱换取内心的宁静,他竟然主动提出对半分割所有财产。
在律师的见证下,豪宅、游艇、股票、珠宝,这些价值连城的资产被一一列入清单,两人在分割过程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默契与和谐。然而当他们来到那幅挂在客厅正中央的名画前时,皮埃尔的脚步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这幅画不仅仅是他耗资 1700 万美元从诺勒画廊购得的珍品,更承载着他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追求。望着画布上跳动的笔触,他的内心开始剧烈挣扎,就连手指都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眼看着分割即将结束,皮埃尔却在这最后关头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深知这幅大师杰作的价值必定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也明白画作的准确估值对于公平分割至关重要。在律师的建议下,他们决定请法院指定专家对画作进行专业鉴定。
然而,命运弄人,负责此案的鉴定专家却是一位对油画艺术品知之甚少的分析师。这位专家面对着这幅充满表现主义色彩的杰作,完全无法理解其艺术价值,于是选择了一个看似科学实则冒险的方法——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画作的年代。他小心翼翼地从画作边缘提取了一小块颜料样本,送入实验室进行检测,期待这种另类的鉴定方式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然而,这个看似严谨的科学鉴定却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显示,画作所使用的颜料竟是生产于 1970 年的产品,而这幅画作的作者,伟大的艺术家却在 14 年前就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了人世。
这个荒谬的时间悖论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击碎了皮埃尔的心。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份冰冷的检测报告,大脑一片空白。当年那幅他倾其所有购买的名画,那件他引以为傲的收藏,居然是一件赝品!这个残酷的真相不仅让他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对他多年来的艺术品味和鉴赏能力造成了致命打击。
得知自己花费 1700 万美元买到的竟是一幅赝品,皮埃尔只觉得天旋地转,大脑一片空白。那一刻,原本准备和妻子分道扬镳的决心瞬间被愤怒取代,离婚的事情暂且搁置,他现在满脑子只想着要讨回这笔天价冤枉钱。
带着满腔怒火,皮埃尔直接找到了最顶级的律师团队,准备将诺勒画廊告上法庭。然而,命运似乎在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当他信心满满地准备起诉时,却惊愕地发现诺勒画廊早已在几年前悄无声息地永久停业了。
这个打击让皮埃尔几乎崩溃,但他并未就此认输,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方式——将这个惊天骗局公之于众。他联系了多家主流媒体,详细披露了自己的经历,这个堪称艺术界重磅炸弹的新闻一经曝光,立即在全球艺术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那幅令皮埃尔追悔莫及的画作,恰恰就是此刻陈展厅中这幅波洛克的《无题》。对此陈阳可以说是百分之百地确信,因为在后世的一次高规格拍卖会上,他曾亲眼目睹过这幅画的真容。当时,一位来自漂亮国的顶尖艺术鉴定专家,正以这幅赝品为例,做了一场引起轰动的专题报道。
陈阳清楚地记得,那位专家手持画作,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将这幅赝品的造假技术和真迹的细节进行了极其专业的对比分析。正是因为亲眼见证过这一幕,此刻的陈阳才能对眼前这幅画的真伪做出如此笃定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