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四清晨,李定国率领先头部队抵达东昌府城外。
东昌府位于安平镇北九十里处。
大军朝发便可夕至。
可以说是安平朕的北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这里的安全,朱国弼在城中布置了五千精锐。
在李定国兵马到来之前,探马便将消息告知城中守军。
城中守军都出自南京京营。
在史可法离开南京前,南京京营一直由他训练。
史可法指挥作战的能力确实一般,但训练士兵的能力还是有的。
历史上的史可法从崇祯八年开始就一直带兵打仗,一直到崇祯十二年因为岳父去世辞职。期间与卢象升,祖宽,左良玉,牟文绶,刘良佐等人合作剿贼。当时他主要负责招募训练士兵,筹备钱粮,临阵督战。
其实不只史可法,很多人都有练兵的能力。
当时有许多练兵的兵书,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新志》,茅元仪的《武备志》,何良臣的《阵纪》,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等。
只要钱粮充足,按照兵书练兵,赏罚分明,很容易就能练出一支精锐。
南京京营钱粮充足,士兵又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自然有一战之力。
听闻对面只有三千骑兵,守军一边给朱国弼送去消息,一边出城列阵。
两军在东昌府城外对峙。
李定国麾下都是骑兵。
东昌府守军多为步兵,为数不多的骑兵只负责在战场上传达军令,打探消息。
看着守军整齐的军阵,李定国放下千里眼,轻轻摇了摇头。
高文贵凑上前:“大人,怎么打?”
李定国继续摇着头说道:“叛军不但军容整齐,装备精良,且阵中有大量火器,贸然用骑兵冲阵只会徒增伤亡。”
“大人的意思是...撤退?”
“呵呵。”李定国冷哼道:“身为边军精锐,岂能不战而退?”
在高文贵疑惑的眼神中,李定国下令:“列横阵诱敌,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
步兵移动时阵型会乱。
众所周知步兵没有阵型就没有防守。
阵型乱的同时,防守也会出现破绽。
在李定国的指挥下,三千骑兵分成数十支小队向叛军的步兵军阵发起了袭扰。
数轮箭雨后,叛军军阵既没有前进,也没有后退。
而是站在原地岿然不动。
李定国有些意外:“这支步兵比我想象中还要能打。”
城外的叛军将领是忻城伯赵之龙。
此时的他十分得意:“李定国啊李定国,你只有骑兵没有步兵。只能打运动战,打不了阵地战。只要老子的步兵不动,你就找不到破绽。”
见诱敌无效,李定国决定改变战术。
他带着亲兵向南极速狂奔。
其他人见中军旗向南移动,快速脱离战场后跟了上去。
赵之龙得到消息后愣了下,高兴得拍手:“哈哈哈,被京师朝廷捧上天的李定国也不过如此,自知不敌后灰溜溜的退兵了。”
此时摆在赵之龙面前两个选项。
一是回到城中休息。
二是派兵追击。
赵之龙稍加犹豫后选择了第二个选项。
他麾下几乎都是步兵。
用步兵追击骑兵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回到城中后。
赵之龙正想喝酒庆祝时,忽然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骑兵无法攻城,也不会参与攻城。
那么李定国率领骑兵来到东昌府城下的目的是什么?
闲逛?
打探消息?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亲信来报:“李定国离开战场后没有原路返回,而是向南快速行军。”
赵之龙站起身问:“确定是向南?”
“确定。”
“坏了!”赵之龙大呼不妙:“李定国出兵的目的并非是拿下东昌府,而是平安镇。”
亲信提醒道:“大人,安平镇乃是一座重镇,城防规格比东昌府还要高。另外为了确保平安镇不失,朱大人(朱国弼)在那里布置了数千精锐。”
赵之龙破口大骂:“你懂个屁!李定国根本不需要攻城,只需要阻塞水面就能断掉朱国弼的粮道。粮道一断,事情就麻烦了。”
亲信被骂的满脸通红,低声下气的问:“那大人的意思是出城追击?”
赵之龙再次破口大骂:“追个屁,咱们是两条腿的步兵,李定国麾下都是四条腿的骑兵,咱们跑吐血也追不上他。”
“那大人的意思是?”
“立刻告诉朱国弼,就说李定国已经杀向安平镇,让他小心粮道被断!”
“是,末将这就安排人送信。”
消息刚送出去不久,朱慈炯和李宪忠先后率兵路过东昌府。
在城中守军的注视下。
他们没有停留,朝着李定国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
九月初五凌晨,正在熟睡中的朱国弼先后接到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李定国兵临东昌府城外,试探一番后杀向安平镇。
第二个消息是赵之龙让他小心粮道被断。
“他妈的,”朱国弼使劲拍了下桌子:“这完全是废话,老子还用他提醒?”
此时刘孔昭和徐文爵赶了过来。
在得知消息后,他们两个同时皱起了眉头。
徐文爵率先问道:“怎么办?”
朱国弼反问:“什么怎么办?”
“当然是安平镇啊!安平镇一旦失守,恐怕咱们只能从济南府撤军了。”
朱国弼自信道:“放心,安平镇丢不了,我早已命守军效仿济南城的做法,在城头上悬挂神宗皇帝的画像和神灵牌位。别说李定国了,就是朱慈炯也不敢下令攻城。”
刘孔昭担心的问:“如果李定国阻塞水面,咱们的粮道还是会断。”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三人一致认为应该在粮道被断前主动回兵。
李定国所部只有不到一万骑兵。
而“勤王军”不但有七万大军,还有大量水师。
安平镇三面环水,没有水师的李定国根本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
统一意见后,朱国弼立刻下令拔营起寨。
准备在安平镇和李定国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