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二。
定王朱慈炯在中军帐内召见了建奴降将博洛和苏克萨哈。
东厂提督张容也在场。
施礼之后,朱慈炯笑盈盈地指着凳子:“坐,都坐。”
博洛和苏克萨哈不明所以,一番推辞后按照吩咐坐在了凳子上。
朱慈炯说道:“两位将军对这里的衣食可还习惯?”
博洛和苏克萨哈连忙点头:“习惯,习惯。”
朱慈炯点头:“那就好,东厂张提督找你们有事找。你们先聊着,我出去透透风。”
不等博洛和苏克萨哈反应过来,朱慈炯便起身离开。
看着朱慈炯离开的背影,博洛和苏克萨哈心里开始发毛。
张容东厂提督的身份太敏感了。
如果是好事,肯定轮不到他们的头上。
也就是说,张容找他们不会有好事。
迟疑间,张容笑着来到二人面前:“两位将军,幸会。”
博洛和苏克萨哈双手抱拳,点头哈腰:“幸会幸会,见过提督大人。”
张容笑着问:“两位都是女真部落的吧?”
两人对视一眼后,博洛低着头回答:“末将归属于建州女真本部。”
苏克萨哈则抬起头:“末将属于叶赫部。”
“哎!”张容叹息一声:“此番入辽,女真各部损失惨重。”
两人不知道张容要干什么,只能沉默不语。
张容又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后忽然问道:“两位有没有兴趣跟我去干一件大事?”
博洛目光转动,低声询问:“请问提督大人是什么大事?”
“给大军筹集钱粮。”
博洛看向苏克萨哈,见苏克萨哈也是一脸茫然后只能低声问张容:“请问提督大人到底想让我们做什么?”
张容收起笑容,平静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朝廷让咱们自行筹措钱粮,定王殿下把这个差事交给了我。仅靠我自己肯定不行,需要几个帮手,所以第一时间想到了你们二位。”
博洛和苏克萨哈第一反应是拒绝。
明军内部那么多人,张容谁都没找,却找到了他们这两个建奴降将。
很可能有阴谋。
即便没有阴谋,他们也不想去筹集钱粮。
这是后勤工作,干好了没大功劳。
干不好却会背大黑锅。
可是他们又不敢明着拒绝张容,只能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张容重提刚才的话题:“两位,筹集钱粮虽然不会有大功劳,但贵在安全。两位所在的部落损失惨重,你们麾下亲兵也所剩无几。继续留在前线厮杀一旦遇到危险,对你们自己,对你们的部落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你们说对不对?”
博洛低着头若有所思。
苏克萨哈也皱着眉认真思考起来。
张容说的有道理。
明军入辽后,建州女真各部损失十分严重。
继续待在前线有灭族的风险,而跑到后方负责后勤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又等了一会,张容问:“两位考虑的怎么样了?”
博洛率先说道:“愿听提督大人调遣。”
张容看向苏克萨哈:“你呢?”
此举看似是给了他们选项,实际二人根本没得选。
张容刚才那些话只是一个借口。
目的是让双方都体面。
如果他们不想体面,后果不堪设想。
苏克萨哈双手保全:“末将愿听提督大人调遣。”
“好!”张容高兴得拍手:“有了两位相助,钱粮就不是问题了。”
张容走出军帐把定王朱慈炯重新请回来并将此事的结果进行告知。
朱慈炯高兴之余嘱咐道:“一定要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
“殿下放心,奴婢不会坏了规矩。”
朱慈炯点头:“嗯,如此甚好。”
确定好主要人员后,东厂提督张容又向定王朱慈炯索要了数百士兵。
这些人加上他手里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以及博洛和苏克萨哈麾下数十亲兵。
张容可调动的兵马接近千人。
这些人用来打仗肯定不够,但是用来征收钱粮已经足矣。
就在张容思考从哪座城池下手的时候,锦衣卫送来了消息。
中军帐内。
锦衣卫低声向朱慈炯汇报:“启禀殿下,卑职已经查清叛军将粮草存放在安平镇。那里停靠了无数从江南而来的运粮船,从安平镇中转后沿着北清河顺流而下,可以直达济南城外。”
(北清河后改名为大清河,满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河水由大清河入海。大清河就此消失,变成了黄河河道。)
朱慈炯有些激动:“消息确凿吗?”
锦衣卫回答:“确凿,卑职可以项上人头担保。”
朱慈炯点头:“先记你一功,事成之后记得领赏。”
“是。”锦衣卫施礼后退了出去。
朱慈炯看着李定国和李宪忠:“两位将军,有没有想法?”
李定国笑着问:“殿下想断朱国弼的粮道?”
朱慈炯毫不掩饰心中的想法:“没错!朱国弼有七万大军,骑兵虽然不堪一击,但步兵战力不降。在平辽大军尚未抵达前,咱们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只要断掉朱国弼的粮道,他必然要率领主力回援,济南府之围自解,此其一也。”
“在朱国弼回援时咱们还可以设伏攻击,此其二也。”
“安平镇囤积了大量粮草,一旦拿下那里,粮草便可为我军所用,此其三也!”
“这可是一箭三雕的买卖,咱们岂能不做?”
李定国和李宪忠同时站起身:“请殿下下令。”
朱慈炯连忙摆手:“不急,不急。先看看地形,再考虑好怎么打,最后再出兵。”
李定国拿过地图,三人盯着地图仔细研究。
研究到傍晚,三人终于敲定了计划。
九月初三清晨。
李定国率领三千骑兵先行一步。
朱慈炯率领三千骑兵紧随其后。
李宪忠率领两千五百骑兵殿后。
他们离开禹城后沿着北清河逆流而上,杀向东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