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愤怒随着一场酒醉便如烟而逝了,如何在村里好好待下去,对林力实在是件难事。
第二天,当他拖着疲惫且不甚清醒的脑袋回到村里后,却忽然接到单位领导“法外施恩”的电话,“小林,你的事我都知道了,确实需要请假的话,我可以帮你跟组织部门沟通。”
“不用了,谢谢。”林力冷冷地说道。
“要是不想驻村的话,我们近期开会研究,重新派人。”
挂断电话,林力有些懵,领导的话听着与往日大为不同,他用了好几分钟才回过神,心想,要是真的可以不用驻村,还是回去的好,县里终究是要好过村里的。
吴辰等人也是这般意见,林力终于鼓足勇气,再次拨通了局长电话,“可以的话,我当然也想回去。”
林力不知道的是,刘强已经多次私下“说情”了,难怪局长一改往日的“底线原则”。
在藏十年,林力细数着收获与失落。收获是,他得到了父母眼里的“铁饭碗”,也有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失落是,他总感到空空落落,尤其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
他会自言自语,“我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所谓的稳定,还是无所事事的悠闲?”
身为共产党人,他明白,这样的话实在太过消极,完全达不到共产党员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但作为普通的平凡群众,他更知道,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这种漂泊的苦楚,总会轻易来袭,难以磨灭。
无数次,辞职的念想在脑海浮现,他总会反问自己,回去能干嘛?看大门吗?三十不到就要跟老爷爷们抢饭碗了?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
如此态度,自卑感可见一斑。
这种自卑,并非与生俱来的,实际上,学生时代的林力,多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可在经历些许打磨后,竟能落到如此田地,着实无法三言两语地总结个中原因。
此刻,他站在村委会不远的山头,风的野性十足,云朵下,成群结队的牛羊正悠闲地觅食,电话再次响起,是局长打来的,“小林,我已经跟组织部门的领导说过了,近期就换人过去接替你。”
“谢谢。”林力没有多少激动,甚至不带多少感情。
他想到赵强,想到多吉、芙蓉,甚至许多已经记不清模样与姓名的在自己人生中匆匆而过的过客,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与定义,安稳并不是所有人都奉为至上追求的,就像赵强,回到内地,依然幸福,压根儿没有饿死。
再看朗夏,整个县城在内地的无私援助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经“今非昔比”了,旁的不说,饭馆已栉次鳞比,再不是当年初入县城的那般只有藏面馆与一家川菜馆了,群众的收入也翻了番,一些内地现代化的设施设备陆续进驻,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林力,在想到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和温柔懂事的妻子,多少辛酸与苦涩都是浮云了。
人呐,得先清心寡欲,方能高枕无忧。
这样的觉悟,来源于他人的一再劝说与释惑,比如,安心、吴辰,总能给他提点。
回到单位后会怎样,林力不再做具体“规划”了,他只知道,问心无愧自然洒脱便是对的,至于别的什么,俱凭天意。
十年,一晃而过,不管怎样,他已经“功成名就”了,工作稳定,家庭圆满,些许遗憾总是不能避免,更是生活的调味剂。
有所缺憾才是真,才最美。
以后的路该如何走、怎样走,回忆与憧憬并存,不,憧憬该是大于回忆的。
唯有一点,西藏的明天定会更加美丽,建设美丽幸福家园,如林力这般长期在藏的人儿,是最有发言权、话语权的。
“若干年后的今天,希望我们不会为荒废自己的青春而懊悔,不为蹉跎岁月而神伤。”林力在日记里写道。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如此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