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卿大夫其实很想去“商丘”接受宋国君臣的款待,只是郤锜已经明确拒绝,他们不好接受华元的邀请。
以为去了所谓的款待只是参加各种宴会吗?岂止啊!
国家足够强大,身份跟地位足够高,走到哪里都能够收礼物收到手软。
只是吧?收礼不是白收,拿了何等价值的礼物,需要给予平等的回报。
那叫什么?叫: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当前的贵族还是很讲究的。拿钱一定会办事,办不了事肯定不会拿。
一整个阶层去维护那种既定规则,保证了互相之间的信誉度,谁也不用担心被白嫖。
要不然的话,拿钱不办事让名声坏了,收礼大概就是一次性的活动,很难再有下一次了。
总得来说,宋国的贵族很懂得花钱,否则也不会以一个殷商后裔之国的根底,到现在可以活得很是滋润。
当然了,也不是每一个强国都会接受宋国的贿赂,比如齐国或楚国就不是那么在意。
晋国强大初期的君臣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他们一下子被宋国的金元攻势搞得沦陷了。
齐国跟周王室的关系太亲近,他们即便在打击楚国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宋国,一样很难对宋国表现出优待。
楚国就在宋国边上,哪怕是楚国没有试图北上争霸,以楚国的兼并的国家数量之多,注定楚国很难拉拢到宋国,其实楚国也没有刻意去拉拢宋国。
齐国要讲究人情世故。
楚国和晋国玩得是地缘政治。
随着晋国的战略目标变更,不再是以前的称霸模式,无疑需要让宋国适应新时代新规则来调整国策了。
那么,宋国君臣发现晋国的改变了吗?看华元已经展开行动,至少华元是察觉到晋国的异常了吧。
宋国自从华元担任右师(执政)之后,他们在重大的对外邦交上还未犯过错误。
不是晋国画风突变,历史上华元依靠自己的社交能力,他对很多重大事件起到了牵头的作用,乃至于是左右了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进度。
这样的一个人,华元率先发现晋国的不同,讲实话就是不那么令人感到太过意外。
晋国君臣以及大军并未在宋国境内多耽搁,正常的驻营过夜,隔天就继续启程。
宋国为了表示出对晋国的恭顺,他们在晋军行军通道的沿途准备了粮食,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卖给了晋国的几个卿位家族。
在价格方面,宋国采取了一视同仁的定价方式,并未在那些卿位家族身上分什么五六九等。
分?
怎么分?
真的要去分,宋国可能讨好那么几家,得罪的家族一定更多。
宋国为什么不是烹饪了之后送过去?因为这样做就变成了劳军的形式。而劳军可不是谁都能干,哪怕周天子都不能犒劳自己臣子的军队。
晋国的卿位家族从宋国买到便宜的物资,他们并未分润给其他中小家族,多再多也是收入囊中。
贪心不足的卿大夫甚至请求宋国贩售更多的物资,摆明就是看到有便宜想要狠狠占一波,其中包括了楼令。
“我们需要粮食,大量的粮食。”楼令深吸一口气,接着往下说道:“在未来的几年,我们需要抓紧时间经营秦地,会使用到大量的劳动力。”
人要是干活的时候,肯定是吃得比不做巨量体力劳动更多。
同时,大量的人手集中起来办一件事情,等于他们无法参与其它的劳动了。
这一进一出,人少了区别不大,人一多可就要显示出其中的天差地别。
楼小白知道家族需要消化和经营秦地,其中之一就是恢复当地的农耕,并且要进行相关的水利工程。
秦地其实是一个好地方,天晓得秦国统治期间为什么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渭水贯穿了整个秦地,另有泾水和洛水这两条大型水系可以利用。
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比其它地方要少许多,地势方面还显得比较平坦。
那样的地盘,一大片又一大片被秦国用来放牧,不是开垦来进行农耕。
难道是秦国不懂得怎么过日子?其实不尽然。
秦国是从游牧转为半游牧半农耕的一个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事游牧的秦人比从事农耕的秦人数量更多,也就导致秦国中枢很难一下子就重视起农耕。
强制放牧的群体去从事农耕?真要是那么好对居无定所的人进行管理,不至于诸夏大地北方有过那么多的游牧族裔,只出现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这些超大型势力了。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秦国从事农耕的人数远超放牧的群体吗?没有错,正是从商鞅变法之后。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用强制分地的方式切割了旧贵族的封地,也将大批人安置下去,他们所占据的地盘优势才得以发挥出来,又到修了郑国渠才让关中成为鱼米之乡。
仅是依靠关中的产出,其实根本不够秦国支撑一次次用兵规模庞大的征战消耗,主要是秦国还有蜀地这一个粮仓。
当然了,蜀地优渥的农耕环境并非天然形成,事实上是跟秦地一样,经过一系列的人为建设,以相关的水利工程最为关键。
楼令肯定不是要修建郑国渠那样的庞大工程。
类似郑国渠这样的庞大工程,真不是当前的楼氏可以在十年之内完成,哪怕是晋国来进行,工程的进度很是顺利,一样需要耗时十年以上。
而晋国在自己的原始地盘上都没有搞大型水利工程,怎么可能在秦地启动那种工程呢?
“我们先围绕泾水修建总长度约一百二十里的灌溉系统,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来分批完成。”楼令说着顿了顿,一小会才继续说道:“泾水的源头在义渠人的势力范围,借那一段时间也好好来了解义渠是一个什么样的势力。”
如果说义渠人在之前以后会是秦国的麻烦,等楼氏将秦廷驱赶走,义渠要变成楼氏以后的麻烦了。
到目前为止,义渠并未与楼氏进行正式的接触,双方在边境上却是有了小规模的摩擦。
秦廷跑了,不是每一个秦人都跟着跑。
楼氏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俘虏了一定数量的秦人,后面也让一些没跑的秦人放牧部落归顺。
再加上楼氏本身就有放牧产业,之前林胡旧地与义渠有接壤,占了秦地增加接壤边境线。
放牧需要追逐水草,通常在一个地方根本待不久,需要一再更换放牧的地点。
不是每一块区域都是水草丰美,真正好的地方绝对不多。
那么,同一势力之下都会出现对草场的争夺,何况是不同势力之间呢。
所以,不会因为同一片地方换了统治者,之前没有什么矛盾,以后就不会出现矛盾。
哪怕是楼氏没有放牧产业,难道还能够忍受义渠的部落一再过界放牧吗?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一搞,楼氏肯定要开始注重起了义渠,能够妥善交流就维持最大限度的和平,一旦义渠不识好歹则是争取一次打疼。
灭掉义渠?楼氏跟晋国遭遇的情况一致,需要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短期内不适合再大举用兵。
只不过,楼令清楚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事情的进展绝不是可以人为控制,怎么都要预先做好相关的准备。
等楼氏消化好了近期的胜利成果?有鉴于楼令知道秦国与义渠的恩怨纠葛,肯定是会想要彻底解决掉义渠。
“希望未来有那样的机会吧。”楼令觉得晋国不会太安稳,总是会在最出乎意料的时候爆出什么雷来。
那真不是楼令尽力调和几个卿位家族就能够避免,再者说他也不是每一次都能调和成功。
另外,晋君周越来越按耐不住,天晓得他会以什么方式来破局,重新获得属于一国之君的权力。
晋国君臣进入郑地直接往“虎牢”行军,途中郑君嘉派来的使者团拦路。
使者乃是子孔,他极力求见晋君周,得到了接见。
“这是要不计代价求和了。”中行偃低声说道。
晋君周接见子孔的时候,一众卿大夫皆尽在场。
现在的郑国很惨,他们失去了北部、西部和南部,东部正在被宋国和卫国不断蚕食。
而当前的郑国有点畸形,他们失去了大片大片的领土,可以使用的兵力却是多达四万左右。
四万郑军肯定是无法在与晋国的较量中翻盘,光复被晋国占领的区域。关于这一点,只要郑国君臣不是得了失心疯,相信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郑国打不过晋国,对吧?
郑国只能认清事实,先与晋国达成停战协议,其中包括可以当晋国的小弟。
如果郑国君臣理智又聪明,他们不止要承认失去领土的事实,还要争取当晋国的小弟。
因为那样一来,郑国就和卫国、宋国同为晋国的小弟,小弟之间爆发战争的话,一样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争取获得晋国的支持或谅解,不至于会让晋军需要立场鲜明的站队或是直接下场。
子孔可以说话之后,先是提到郑国以往的过错。
什么过错?那是郑国一直在晋国与楚国之间来回摇摆,不止是让晋国和楚国变得难以相信郑国,连带列国也对郑国的信誉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郑国是因为弱小才需要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来回横跳,但凡郑国有足够的实力,何尝不能拳打晋国,再脚踹楚国呢?偏偏郑国的实力不足,充分体现出什么叫弱小就是罪过。
所以,哪怕郑国是因为迫不得已才干出朝晋暮楚的操作,错的肯定就是郑国了。
现在,晋国已经打服了楚国,至少是打得楚国暂时不敢与晋国争锋。
楚国不再敢跟晋国争锋之后,郑国看到晋国与楚国分出胜负,只能是屈服于争霸战争的胜利国啊。
不用说,郑国在晋国与楚国的争霸过程中付出了最大的代价,搞得国家几乎不存在信誉,并且还丢失了大片的疆域。
现实在逼迫郑国忍气吞声,他们只有先取得晋国的谅解,才有可能抵御住宋国和卫国的入侵,乃至于反过来从宋国或卫国获得领土。
“我们根本不需要郑国的屈服,对吧?”中行偃问楼令。
这话该怎么说呢?
郑国已经被晋国列上需要灭掉的名单,什么时候将郑国消灭并兼,肯定是存在很大的讲究。
楼令看了一眼郤至,再对中行偃笑了笑。
一直在注视楼令的中行偃当然是将一切看在眼里。
“我听说,新军将想要将郑地的城池转交给楼氏?”中行偃问道。
楼令先点头又摇头,说道:“那你一定也知道为什么要转交。想要灭掉鲜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乃至于极难。”
到现在为止,只要是楼令提出来,方案绝对是可行。
要是拿不出可行的方案,楼令怎么会为了占一次便宜,还是不想要的便宜,破了自己的金身呢。
“至少两座城池,不下于三十的村庄,你……”中行偃能够看出楼令不是那么心动,讶异怎么会那样。
反过来说,中行偃认定只要楼令肯去想,那么楼令一定能够想出一个可以灭掉鲜虞的办法。
在士匄这一边,很有可能也是与中行偃相同的认知,否则不会拿范氏想要达成的战略目标来求教。
毕竟,那可是范氏的战略目标,其他人猜测与自行承认,意义上是截然不同的。
晋国的卿位家族,他们真不是普通的家族。一个家族的实力比好多中等国家都要强大,还是各方各面的强大,不是只有军力上的强大。
类似于这样的势力,多傻才会暴露自己想要完成的战略目标呢?
所以说,士匄怕是实在没有了办法,非常不得已才求到楼令的头上。
“新军将连这种事情都告诉你了啊?”楼令问道。
中行偃说道:“毕竟不是什么秘密,近来我家也获得了范氏的不菲馈赠。”
那就是范氏和荀氏……,不,应该说是范氏与中行氏的捆绑更深了呗。
“你们有打算联姻吗?”楼令问道。
也就是话题进展到了那种高度,要不然楼令很难将话问出来。
中行偃摇头说道:“下一代并未有。”
哦!
那就是两家会定下亲事,大概就是中行吴的嫡长子去娶士鞅的嫡长女。
荀氏与范氏并不同姓,进行联姻来增强彼此的亲密感,不止是增加了亲密感那么简单,还将决定未来三代人相扶相持的格局。
“如果郤氏和荀氏不是同姓,想来中行偃更想跟郤氏联姻来取得互信吧?”楼令心想。
荀氏的姬姓跟郤氏的姬姓不是共同出自一个分封国。
荀氏是原国的公族后裔。
郤氏本身就是晋国的公族。
只是,哪怕血缘关系已经隔得非常远,谁让原国与晋国的祖先同出于周王室,同姓就是无法结亲。
成本最低的方式无法执行,荀氏想要跟郤氏变得亲密需要成本更高的方式,无疑是变得很难操办了。
“我私以为,尽管是私事,或许需要……”楼令说着看向郤锜,再回看中行偃,确认中行偃能够体会,脸上泛起了笑容。
讲真话!
楼令不希望晋国爆发卿位家族级别的内战。
如果晋国爆发卿位家族级别的内战,之前所做的一切,包括获得的所有成绩,一概会变成无用功。
真要是爆发卿卿位家族级别的战争,以为楼氏可能置身事外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几个卿位家族打生打死的时刻,列国可不会干看着,他们要么是抓住机会赶紧壮大,不然就是胆子大到介入晋国的内战。这种局面将会无比复杂,谁敢说能够把握得住,一定是在吹牛皮。
然后,无论最后是哪几个卿位家族成为内战最终的胜利者,少不得落得一个元气大伤的结果。
中行偃怎么可能看不懂楼令的暗示呢?
正因为楼令肯做出那样的暗示,使得中行偃心中的安全感增加了不少。
“我没有猜错,楼令果然不希望各个家族冲突加剧,至少现在乐意于和平共处。”中行偃心里想道。
这一点对中行偃来说无比重要,不但确认了楼令不会主动搞事,还可以借助楼令来安抚郤氏,更避免了楼氏搅和到旬氏的内部矛盾之中。
不开玩笑,楼氏已经发展壮大起来,楼令可以对郤锜和郤至起到极大的影响力,晋国到底是乱不乱,某种程度上楼令可以左右。
同为卿大夫的邯郸旃?他压根没有不具备那种影响力或是资格。
如果邯郸氏想搞事?他们马上就要被分尸,再让其他卿位家族享受送上门的盛宴了。
邯郸旃还在观察局势,他现在比谁都低调。
另一边,子孔已经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
郑国愿意承认某一些地区成为晋国一部分的事实,恳求归还另一些区域。关于这一点遭到郤锜的明确拒绝。
遭到拒绝的子孔没有死缠烂打,表示以后再接着谈,随即恳求郑国的投降,接纳郑国成为晋国的附庸之一。
郤锜本意上是拒绝,考虑到晋国确实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勉强地答应了下来。
到了这一阶段,子孔的话锋一转,愿意承认晋国对占领土地的主权归属,条件是晋国不再干涉郑国与宋国、卫国接下来的纷争。
子孔先提出晋国无法接受的条件,再提出晋国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条件,无疑是使用了谈判的技巧了。
郤锜与晋君周交流了一下,随后问其他卿大夫的意见。
“让他们打?”郤至是中军佐,按照顺序是该由他先发言。
郤锜看向楼令,这才看到楼令与中行偃正在低声聊一些什么。
“上军将?”郤锜出声召唤。
楼令恰好跟中行偃聊得差不多,一边也在听谈判过程,立刻说道:“那是郑国与宋国、卫国的事情。”
中行偃、智罃、士鲂、士匄、邯郸旃各自按照卿位排序,表达出相同的意见。
意见表达得相同,一个个内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戏码,尤其是郤至、中行偃、邯郸旃巴不得郑国跟卫国、宋国打得昏天暗地。
怎么有邯郸旃的份?因为邯郸氏的“邯郸”就在卫国边上,他们即便是对卫国没有疆域上的想法,很难不生出发战争财的念头。
而郤至和中行偃都盯上了郑国剩余的疆域,一定希望郑国更加发疯了。
子孔不是傻瓜,哪可能看不出有多少晋国卿大夫带着恶意。
可是,包括子孔在内的郑国君臣,他们有什么办法吗?
还是那一个事实,郑国没有那个实力跟晋国抗衡,不趁着举国悲痛时期找宋国和卫国玩耍,或是只选择其一进行玩耍,郑国就将永无翻身之日了。
达成目的的子孔没有马上离开,他接受了晋君周的款待,临走前对晋君周以及一众卿大夫送出礼物。
“君上的那一份,足足是我们的十倍以上。”郤至后面得知情况,一副非常不爽的模样。
楼令并没有去关注,闻言说道:“不会是包括武士吧?”
贵族送财货当礼物属于正常,送人也是正常的范围,人可以是奴、隶、美女、武士,诸侯之间的赠礼甚至可以是包括宦官或寺人。
得到他人赠送武士,敢用吗?只能说一旦举行了效忠仪式,多数人还真的敢用,并且不会歧视。
怎么会那样?因为当前的人很重视仪式感,双方确认了契约之后,暂时没有闹出很大的事件,来让互相定下契约变得不可信。
说白了不就是,司马老贼没有指着渭水发誓再悖誓之前,大家对这样的仪式存在很大信任感吗?等司马老贼悖誓之后,发誓等于放屁变成大家认为的事情了。
子孔前来的插曲结束。
晋军继续向“虎牢”进发,抵达后并未接着走。
“有必要召集诸侯,再‘虎牢’举行会盟?”晋君周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初,华元率先提议,将“虎牢”变成一个贸易集中的中心。
好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关隘也已经建成,结果当初说好的事情,一点看不到悖执行的迹象。
这一件事情,既然曾经提议过,那肯定是要出现一个结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