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斯看着魏国海军跟在在渔船后面离开,一时间也搞不清楚这是不是魏国海军的阴谋诡计。
他身边传来一个不悦的声音。
“霍姆斯总督,人都走了,为什么不追?”
霍姆斯看着身边开口的中年人,嗤笑一声。
“亨利贝特,你们不怕中魏国的埋伏,就大胆地追上去。”
叫亨特贝特的中年人脸色阴沉。
在他看来,从魏国的渔船看见他们依旧无动于衷就能看出端倪来。
霍姆斯不敢冒险,他就更加不敢了。
更何况菲利克斯和其他人都不在,六国舰队都听霍姆斯指挥。
他若是单独带着舰队去追,出了意外,那就是他的锅。
他开口问道:“那现在怎么办?既然有顾虑,也不能在这里等着吧!”
霍姆斯应了一声,“自然不会等着,转舵继续航行,去魏国最大的岛,可以不打,但压力一定要给足。”
接着,几千艘战舰南下而去。
……
另一边。
韦达和雷斌的对讲机中传来士兵的声音。
“大人,敌舰没有跟上来。”
雷斌看向神色凝重的韦达。
“大人,这群白皮猪来者不善啊!”
韦达郑重地点头,“赶紧回去禀报大将军。”
雷斌点头。
舰队护送渔船返回上海县。
渔船上至船长下至船员。
一个个看着将他渔船围在中间的海军舰船,心里的安全感满满。
有人兴奋地说道:“还是咱们的大魏海军厉害,那些外国船看着我们离开,屁都不敢放一个。”
“那可不,咱们的海军将士往那一站,什么妖魔鬼怪都得靠边站。”
船长看着一个个吹牛打屁的船员,会心一笑。
……
三日后。
韦达等人停靠在上海县的港口,二人联名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去给在杭州的戚开盛。
当天就到了戚开盛的手头上。
戚开盛眉头紧皱。
他大儿子戚东望正好进来看见,开口问道。
“爹,出什么事儿了!”
戚开盛看着戚东望,他今年已经快六十。
大儿子也四十了。
他平静地开口道:“六国舰队出现在大魏海疆,意图不明。”
戚东望扫了一眼桌面上的信,拱手压着声音试探道。
“要打?”
戚开盛摇头,“你立即率领舰队加强防务。
我即刻上书朝廷,让朝廷做决断。”
戚东望拱手答应,“儿子这就去办!”
戚开盛点头,强调道:“务必小心谨慎,不可轻视敌人。”
“诺!”
等戚东望一走。
戚开盛当即执笔写奏折,向朝廷陈述了情况,并附带了自己想法。
写完后他派人快马加鞭送去汴梁。
他人也立即换上衣服,乘船下福州。
……
一天后。
秦游看着戚开盛的折子,一眼就看出了六国的意思。
他提笔写下自己的意见后随手就传给关敏博。
关敏博打开一看,忍不住抬眼看了秦游一眼,后者神色平静。
他翻到后面,看着最后的批注,眉头微皱地翻到前面仔细地看到后面。
也写下一行字后传给下一个。
等折子最后回到秦游手里。
停下手头的工作环顾四周,开口道:“诸位都看完了。
我看大家都意见都不一样,这事比较紧急,今天必须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来。”
关敏博率先开口,“是打还是不打?还是边打边谈?又或者是避其锋芒主动求和?”
闻肇梁接话道:“大魏目前不宜大动干戈,我看可以退一步。”
裴元佑立即反驳,“什么退后一步,你不知道六国提的条件有多恶心人吗?
若是大魏退后一步,如何对天下交代?
依我看,可以边打边谈。”
樊伦嘴角抽搐,“你这老东西,这会儿又不心疼财政了。”
裴元佑冷哼一声,“老夫是那种肤浅,不分是非的人吗?”
众人盯着他,意思不言而喻。
裴元佑恼羞成怒,“若是朝廷退后一步,国外商品涌入大魏市场,不仅仅是造成大魏市场的震动,对大魏的经济也是一场大的灾祸。
老夫骨头硬,就是低不了头,今天无论如何,什么都能选就是不能退步。”
闻肇梁脸都黑了,裴元佑这就是在针对他个人了。
秦游笑道:“裴相不愧是做过户部尚书的,这觉悟和格局就是高。”
这一老一少在闻肇梁面前一唱一和,把他气得不轻。
“辅稷这话什么意思?”
秦游讪笑道:“闻相误会,我并没有针对任何人都意思。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大魏并非要惧怕六国舰队。
六国舰队此举不外乎是在向朝廷施压,好促成他们希望的事儿。
倘若大魏这时候退步,让那些依附于大魏的番邦如何想?
他们见魏国服软,又会不会转投西方。”
关敏博接话道:“番邦之所以年年岁奉就是因为大魏强大的实力。
现在的世界不同以往,这些番邦位于大魏周边,若是转投西方,就不是大魏的第一防御链,而是束缚大魏的笼子。
所以此事万万不能退步。”
闻肇梁没有继续说话。
这话说到这个程度,他也没了反驳的理由。
秦游见此,最后拍板道:“此事就这么决定了,他们要打就打。
可以授攻击之权,着他全权负责。”
其他人仿佛点头赞同。
不多时。
席福来到内阁,秦游单独把戚开盛的折子放在最上面,并叮嘱道。
“这是军国大事,劳烦席总管提醒陛下一句。”
席福开口答应,端着一托盘的折子回到皇帝身边。
他把秦游叮嘱的事在皇帝面前说了一遍。
皇帝随手拿了起来,仔细地看了秦游他们每个人的批注。
他开口问道:“他们是怎么议的?”
席福把其他他们议论的话在皇帝面前复述了一遍。
皇帝听着点头,提前朱笔写了个准字。
自从秦游做首辅后,内阁和各大部门的办事效率都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让他这个皇帝也轻松许多。
他将折子合上递给席福,叮嘱道:“着内阁拟旨,兵部和三衙盖印给戚开盛送去。”
“诺!!”
内阁很快就拟好了旨意,兵部和三衙也都盖了大印,皇帝看过后,没有异议,盖上印玺后就派人给戚开盛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