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对丁奉的了解,他早期的一些经历还真没有,更多的是在后期诛杀孙綝被拜为大将军,才知晓了这么一号人物,而那时的吴国在早期的知名将领和谋主死的死亡的亡,但就算这样,已经年近耄耋之龄的丁奉却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而他因为长寿的原因,一生更是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可谓见证了汉末与东吴的兴衰,正是有此一点,所以当刘澜闻听周泰水军招募到这位少年英雄后,还真激动了好久。
但真见了丁奉之后,或许他武力远不如那些名将,但是丁奉能成为后汉东吴的顶梁柱,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了,因此对丁奉的定位也绝对不会是张飞这样的猛将,而更应该归类为儒将,当然他并不是周瑜这样的儒将,如果非要找一个模板,刘澜更愿意把他视为赵云,当然是小号赵云。
当然未来其能不能达到赵云的高度刘澜是不知晓的,鉴于此他专程安排了一次丁奉与赵云的碰面,不过就结果来说是令人失望的,但他的要求也不可能太高了,如果任何人都能在见了赵云之后就变成赵云,那这世上岂不是赵云遍地走了,所以有些时候命运关键但机缘也同样重要,缺少任何一项,就会像现在丁奉这个样子。
所以啊,现在刘澜这样拔苗助长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反倒不如多给丁奉一点时间,让他先野生成长,看看效果,现在刘澜对他的了解毕竟还不是很深刻,但有周泰盯着,相信丁奉就是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毕竟有这么一位名将在。
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丁奉近一年时间没有任何成长,而此刻与芮良的交锋,却让他领悟许多,这种感觉是他与张飞、许褚乃至赵云都未曾有过的感受,如果说以前回想与赵云的交锋,能让他似有所悟却始终都抓不到关键,那么此刻与芮良的交锋,却好似让他在千万条麻绳中终于找到了放心,能够让他更进一步的方向。
这时候他或许才终于明白过来这一年来自己之所以在原地踏步的原因,这感觉就好像他在该启蒙的时候,连最起码识字的急就等篇都没有看完,就接触到了五经,这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但根基都没有打好的他,反而因为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所以才会一直在朝着赵云那个方向去发展,却忽略了他其实连最基本的急就篇都还有一大半看不懂。
连基础根基都还没有稳固,又怎么可能会发生一日千里,更进一步的效果,而这一年因为见了赵云,反而让他变得好高骛远,一年来始终都在原地踏步,但是此刻他却终于明白过来,自己的问题发生在哪里。
基础与基本功是他现在最大的不足,所以他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过来,如果连最基础的本领都达不到精熟,又怎么可能有一天变成像赵云那样的将领,现在他不管是在进攻还是防守,可以模仿赵云,完全就是在照猫画虎,可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压制着芮良,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而就在他一晃神的功夫,芮良又再一次杀了过来,多少次机会,本以为一命呜呼,却发现每每到关键时刻,丁奉那精妙至极的进攻好似都差着一点,始终无法置他于死地,有些时候甚至更是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进行防御,这样的变化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原本他还以为这是丁奉故意为之,不管是有其它什么目的又或者是在故意羞辱自己,但是几次三番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让芮良发现问题好像并没有自己考虑的那么复杂,毕竟如果他遇到的治所寻常高手,这样的失误或许会有,但他不相信丁奉会如此接二连三出现变招的失误,所以在当他在推翻了最初的想法之后,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
这个结果只是在心头闪过,他相信是真的,但又不敢确定,毕竟遇到似丁奉这样真正的高手,任何冒险的决定,失误的判断都会成为取败的由来,所以这一次他会加以小心,如果丁奉再一次出现类似的失误,那他会毫不犹豫的反击,彻底结束战斗,而如果这一切都只是他刻意为之,是要迷惑自己,那么他也不会上当就范,不给丁奉任何机会!
芮良的态度很明确,主动出击,就是要试探一下自己的想法,更何况还有断发之仇,如果真如他所料,那这一次说不得新仇旧恨一并解决,但这一次他却突然发现丁奉好似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居然没有再与他以死相搏。
要知道之前他与丁奉交战,他可是眼中只有进攻没有防御的人,可这一回就大大不同了,居然没有在与他对攻,反而是改为了防御,也许他的实力确实还很难达到赵云的地步,尤其是基本功更是不牢固,但是在他彻底想明白了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或许就是周泰将军所谓的突破瓶颈,之前如果说他是见到了空中楼阁却始终无法触摸的话,那么现在他可有说自己不仅见到,更触摸到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当芮良杀来的一刻,他并没有再主动对攻,而是选择了防守,直到现在他才终于明白了赵云那天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不就是在对决之时,要先能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伺机由守转攻。
这个并不是赵云的专利,赵云当日如果用枪的话,以他百鸟朝凤枪法那自然是步步都要站得先机的,可丁奉显然并不适合自己那套枪法,所以再封枪用剑之后的赵云能教导他的也只是用关羽那一套青龙刀法的理论让他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关键,但又因为他实在对这套理论没有太多的研究,所以只能是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对他进行理论与实战上的指点,也因此他这才建议其去见关羽,但他却没想到丁奉始终没有这个机会。
不管怎么说,以丁奉现在的身份,确实也很难见到关羽,更何况那时候的关羽已经回来秣陵,反倒不像赵云留守在广陵那么方便,而且就算去见了,如果没有刘澜的撮合,他也未必能得到关羽的传授,所以也就一直耽搁了下来,但是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芮良,却让他茅塞大开。
丁奉的防守并不是多么固若金汤甚至看起来没有任何破绽的,这一点的感觉就如同当初他一赵云交锋的时候,所体会的那样,当时赵云给他的感觉就是处处都是破绽,只要自己再加把力,那下一回合,必然能够击败他。
而此时丁奉就给了芮良这样一个假象,让他以为只要自己继续猛攻就能取其性命,然而真相却如赵云每一次都能破了他的杀招,并且在进行反击的时候直取要害,让他防无可防,前面必须要说丁奉做的是真不错,几乎已经能够百分百达到赵云的效率了,但稍有不足或者最大的短板就是在由守转攻的变招上吃了大亏,这也就是他心中非常明白自己的基础太差,平日里联系次数的不足所导致。
在军营里,每天都会有训练,士兵的操练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事情,但秣陵军的操练显然是与他之前所见到的寿春袁术那边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在寿春,训练更讲究阵型的相互配合,但在秣陵军,个人与整体是相结合的,而因为秣陵军的伙食好,每顿都有肉,所以比起一些诸侯的部队面黄肌瘦每天只能吃些米面垫肚子之外,更别提肉和菜了。
训练上的严格要求,使得秣陵军变成了一支强大的部队,而每一名士兵的体魄更是非常健硕,但是有一点却是让他一直迷惑不解的地方,那就是在每日先后进行的一些诸如锻炼体魄和操练整形的训练之外,还会进行左右手各自握朴刀进行劈砍草人的训练,虽然次数不是很多,每天最低要求只不过是单手各一百次,做完之后,一天的训练也就结束了,当然如果有士兵想要加练,那么双手劈砍的次数也是上不封顶的,可是对于这样的劈砍,不管是对士兵还是普通将校来说,都是极其厌烦,甚至有点讨厌的训练,几乎没有几人去加练,因为这样的劈砍训练对他们的意义其实已经并不明显了。
都握了几十年刀了,这样的训练对他们来说最多只是让他们加深熟悉,保持习惯,所以一百次已经足够了,但是当初他在军中却是见过很多大将,每天进行这样的练习次数却只多不少,那时候他还会和同袍进行一些无伤大雅的嘲讽,但现在看起来,如果这些年来他每日如果能多练习个几千几万次,那现在反击的时候,芮良拿什么抵御,甚至不用几千几万次,每天只需多练个一百次,也不会是他现在这个样子。
基本功,这对于秣陵军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是习以为常的,毕竟每天都要左右各劈砍一百次,数十年如一日,那他们不管是在握刀方面还是劈砍方面都是此间高手,可是他炼武不国五年,参军不过三年,这基本功的底子有是有,但明显要差了许多,这一点比起同为将门之后的芮良,就更不用提了。
输在了起跑线上,人家八岁就炼武了,远不是他丁奉这样寒门氏族之家可比拟,所以在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之后,他也就明白了自己该在那些方面进行提高,当然此刻这些也不可能是他想一下子就能突飞猛进的。
但有一点又必须要承认,他现在不管是在见识上还是理解上,已经完全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之前他与芮良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那么现在他已经将他甩开,遥遥领先于他了,正因如此,不管芮良如何猛攻,最终的结果都像是赵云当日那样非常清风云淡的就把他的进攻化解。
唯一可惜的是他的结合有问题,没有赵云那般连贯,而在由攻转守无法做到行云流水甚至是隐秘时,那么他的一切意图也就算是彻底暴露在对方的眼中了,芮良可以提前防御来化解他的意图,让他无功而返。
这个丁奉果然不是易于之辈,当真是之前卖自己破绽,想勾引自己上钩,这样的次数多了后,随着丁奉渐入佳境,由攻转守的数度与熟练度越来越高,他的反击也越来越犀利,也因此留给他思考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
而这一次,当丁奉再次由攻转守之后,他的招式变化在得到了长足进步之后对芮良立即发起了攻击,这一枪刺了出去,立时吓了芮良一跳,冷汗直流,只见得银光枪头直奔他的面门而来,当的是一招就要夺其性命。
丁奉反击的快速,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而芮良则变得越来越吃力,可以说这连续的几次防守,如果不是他机警,或躲避多格挡,可能他早就死在丁奉的枪下了,当然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之前兜鍪被损,运气还是更倾向与他的。
对芮良是幸运,自然对丁奉来说那就是芮良命太大了,这么连续几次的杀招都能被他侥幸躲了过去,也实在是太难得了。
但丁奉并没有因为这一原因而心灰,想法这让他的信心更加十足了,以前因为瓶颈无法突破而苦恼,现在终于突破了,而且还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开心的,何况在这机会的攻势之下,他的进步已经可以说的极为神速了,他相信如果继续战斗下去,他一定还能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可芮良终归不是棋子,也并不可能任由丁奉去摆布,所以他的意图很快在芮良难以为继后而改变,芮良已经不敢再主动杀过来了,真的不是对手,何苦再自讨苦吃,难道真想把自己交代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