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直言不讳地说:“嗯,本王认为王府的职责是做好王府的事情,而不是去搞烧烤,这种业余的营生是吧?本王觉得还是希望你们能够接手,这样,我们王府才能够更专心更专业的为大家服务。”
这句话说的是真的,那部分人晚上搞烧烤,累得够呛,白天根本就没有时间好好休息,就又得做王府的事情,大家都是精力不济。
所以说朱权希望把这个烧烤摊转让出去之后,能够好好把人手好好调动起来,他缺人啊。
烧烤档,但那可是这些人垂*涎许久的事情,他们也想搞烧烤,但是他们又怕被王爷发现,况且他们的烧烤技术没有,生意肯定不好。
朱权:“大家有没有想接手的?本王会把烧烤技术转让给你们,价高者得。”
“王爷,我出五百两。”
“王爷,我出六百两。”
“我出六百五十两。”
议事厅像菜市场一样热闹的,大家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以一万两被王家拿走,这个王老板是经营米铺的,这个年头,经营米铺的都是有点本事的人,但朱权可不怕,只要你不搞事,我也不会去找你的麻烦。
关于转让烧烤档的事,负责的那部分人都有点沮丧,已经经营将近两个月,他们都已经有感情了,累是累了一点,但是看着银子一天一天的进账,很有满足感。
朱权哼了一声:“知道大家舍不得转让出去,但是我们是公职人员,我们还有更远的未来,而不是只看到了一点点的眼前利益,大家不要忘了自己本职是什么?现在我很缺人,各位还是各负其责的好。”
所有人一见王爷发怒,顿时战战兢兢,不敢再言语。
自家主子虽然平日和善,但杀人可不犹豫。
“另外,烧烤摊必须收税,每开一个收一个,收所得税,具体标准由朱鉴去定,切记要合理不准另行收税。征集民众先开大路,开通一条往外的固定线路,为别人进入提供条件,不然这地方太难发展。”
“是,王爷。”
朱权点点头,对众人态度很满意。
“李罗留下,其余人去忙吧。”
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在现代,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在古代大家不懂啊。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农村以前的路都是无奈的,特别是赶上下雨天,到处都是泥,人不能走,车不能行,别说干活了,出个门都困难。
从农作物上来说,农民最发愁的就是种出来卖不掉,路太泥泞,外面的车进不来,里面的车又出不去,自己的作物丰收后只能自己消化,或者卖到附近村,但大家都在种,所以经济效益根本就提不上去。
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路不好。
村好了,山村里的东西也能运出来,多的情况下,外面的车也可以直接开进去拉货,农民卖东西有了很大程度的方便。
所以,路对农村和农民乃至王府来说非常的重要,要想富,先修路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这个道理从古代到现代,甚至到未来也不会过时。
现在收到了捐款,是用来请车和釆购石头,午餐费之类,人工就不用请了,由村长负责。
每家每户出一个人,也可以以资代工,县城里也一样,一视同仁。
李罗知道朱权把他留下来的原因,他担扰着:“王爷,这点银子够修路吗?”
朱权:“先用着吧,不够再想办法,今天捐款的名单都写好了吗?”
李罗:“写好了,全在这里,王爷您过目一下。”
朱权:“换成红纸,明天贴在王府的公告栏上,这就是功德榜,光荣榜,让大家都知道是谁做了好事。”
“是。”
“通知所有的县长和县里村里的住户,从后天开始修路,不配合的,就说我会去他家作客。”
“是!”
看着垂头丧气的王府的人,朱权气不打自来:“瞧瞧你们一个两个的垂头丧气干啥,不就是一个烧烤档吗?后面发财的机会大把,还怕没有啊。”
一个原先负责这块的士兵道:“王爷,还有什么比烧烤来钱更快的?”
朱权:“公交线路由我们负责,先买几匹马,两辆马车,边修路边营运,明天就把告示贴出来,后天开始第一班公交线路开通,这不是你们要做的事吗?修路要维持秩序,红薯粉作坊的生产安全,这不是你们要做的事吗?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出了一点差错唯你们是问。”
既然望族们不愿意做,那就由王府的人们来吧,或许这将是大明的第一个公交公司,想想就挺美的。
大家又有事做了,王府的人们又开始精神抖擞。
今天晚上是最后一次烧烤了,是烧烤也是在教王老板的人,烧烤讲究的是火候,最主要的还是调制的秘料。
王老板派了七个人过来学烧烤,因为是第一次烤,所以给客人很多优惠,八折起,吃的越多,折扣越多。
当天晚上实在是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是冲着折扣来的。
王老板没有动手,笑呵呵地看着自己的员工忙里忙外,基本上是半卖半送,有一些烤的卖相不好,基本上都是送出去的,有免费的大家谁不喜欢,所以当天晚上烧烤档的生意是最好的,人山人海人满为患。
冷饮没有什么好教的,只是冰块的问题而已,这里是北方,取材很是方便,冬季压根不用出门。
现在的夜市一条街非常的热闹,再加上修了几个简易的厕所,非常方便,当然,上厕所是免费的,会有人专门收集,这可是肥料啊。
古代没有什么娱乐,这么热的天也睡不着,大家更喜欢到街上来逛逛,哪怕不买东西,走走也是好。
有人气就好了,有人气生意自然会来,死气沉沉的,东西卖得再便宜也不会有人要。
朱权没有参与烧烤,而是坐在王府的墙上,左手拿着一杯西瓜汁,右手拿着一只烤鸡腿,微风吹过,别提有多惬意。
朱鉴和李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墙头上来了,朱鉴手里还提着两壶酒,李罗拿着一包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