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朱棣实在是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信息太过于不全面了。
如果信息全面一些的话,他能更好做出抉择一点。
就他在这里犹豫的时候,外面忽然有这个士兵极速走了进来。
朱棣看着他一脸冒冒失失的样子,都是皱起了眉头,然后问道:“什么事情这么着急,我和你们说过多少次了,走进来要慢一点,不要慌乱的。”
那个士兵并没有在意这些,急急忙忙的说道:
“启禀王爷,现在发现了两件大事情,第1件事就是宁王在趁着比赛的时候派遣军队嵌入了内内当中,然后抢夺了很多的东西。并且还把那些驿站给全部给毁的一干二净,现在想要依靠驿站联系的话很难做到了,除此之外就是第2条事情,谷王和辽王这两位王爷杀了带他们回去的锦衣卫,直接就造反了。”
朱棣听了这一番消息之后,立马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脸震惊的模样。
谷王和辽王他是很清楚的,这两位可都是非常安稳的王爷,一般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都没有造反,这样我就更不会了。
现在既然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了,那么只能说明,那就是有着威胁他们性命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才会这样做。
朱棣顿时就联想到之前这两位王爷都在朱权那里待过一段时间,想到这里,他立马就眯起了眼睛,思考着应该和自己那位十七弟弟脱不了关系。
也不知道十七弟对谷王和辽王说什么了,居然敢一起造反。
只要有着退路,自己那两位弟弟绝对不会叛乱的。
与此同时,他还在思考着。自己那位十七弟弟,他派人进入内陆去抢夺一些什么。
现在这个机会可是一个黄金时期,如果说去抢夺一些东西的话,那么说明这些东西对于他说是那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不然的话他不会浪费这样的时间在上面。
朱棣一想到这里立马就好像抓住了什么关键,他扬起眉毛,然后看着眼前的士兵问道:“宁王他派去的人抢夺了一些什么东西?”
士兵被自家王爷问的有些呆住了,自家王爷怎么不问反叛的,反而问起了抢了了什么东西,难道不应该是前者更为重要一些吗?
士兵心里面虽然疑惑不解,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复着说道:“启禀王爷,抢夺了一些制作爆竹的原料,这些在民间还是比较多的,而且现在又是冬季,没有多久就面临着春节,爆竹的原料很多。”
朱棣他这样一听当时就联想到了在战场上出现的哪一种武器,莫非是为了制作那种武器。
他都是想到这一点之后好像想通了什么一样,他立马就肯定了自己的猜测,绝对就是这样。
自己能够想到,想必其他人也能够想到。
就是不知道其他人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是平叛呢还是选择叛乱?
后面的三个兄弟现在反而没有在争论什么,也没有说什么,静静的等待着自己的父亲去做出抉择。
那三个兄弟同样也是非常的震惊的,居然又有两个叔伯反叛了。
就朱棣在这里思考着的时候,远在京城的朱元璋早就收到了消息,他看着大宁周围的那些区域陷入了沉思。
对方使用的那种武器应该是火铳,大明同样也是在秘密的制造当中,所以这种武器对他来说其实并不算是非常的陌生。
莫非自己那个十七儿子凭这个就像战胜自己嘛,就算他那个武器的确比自己研究的更要进一步,但是数量绝对没有他这里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方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
自己那个儿子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那就说明还有其他的后招,他现在思考的就是对方究竟有什么样的后招,居然有把握能够抵抗住自己的攻击,还能够有机会战胜自己。
既然朱棣那里都得到消息了,那些大臣和其他的王爷自然也是收到消息了。
朱允炆急急忙忙的走进宫里面,脸上全部都是焦急的神色。
他只是经验不多,并不代表着他是傻子。
他那个十七皇叔肯定抢夺那些爆珠的原材料就是想制作那一种武器,当然了这一个对他来说并不是非常着急的事情。
最着急的事情还是有谷王和辽王,两个王爷都反了,那两个就是之间朱权带去领地上的两个王爷。
现在反叛的时候只能说明对方是自愿的,毕竟来的时候就有锦衣卫跟随着那两个王爷了,不可能有着其他人的胁迫。
如此一来的话,可就是有这三个反王了,这样的实力组合起来可是已经不弱了。
一个宁王其实并不算什么,朱允炆完全不担心朱元璋对付不了。
但是现在三个联合在一起,一旦其他王爷看到了机会也一起反叛的话,那可就糟糕了,他所担心的正是这个。
朱允炆到了朱元璋分房间外的时候,反而有些冷静了下来,脚步慢慢的放缓。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朝守门的太监轻轻的询问了一句,“皇爷爷,他在这里面吗?”
“殿下,陛下在里面的,我现在就去通传。”
太监自然是明白,这位未来的网上的心思,他立马就说道。
朱元璋在里面看了看房门处,他听到了声音,自然明白都到底是谁来了,这个时候能来这里的也就只有他了。
朱元璋立刻提高声音说道:“如果是允炆来的话你还是回去吧,这一切有着朕替你做主,你放心吧。”
朱允炆听了这一句话之后,最终只能够无奈的退去。
既然朱元璋都这样说了,他再说其他的,岂不是就是违抗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过了几天,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燕王朱棣连续攻下北平九门,随后,朱棣也反了。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军报,道:“真是我的好儿子,一个个都是这么的有胆魄。”
他怎么也没想到。
平日里最乖的朱棣,居然也反了。
欣赏归欣赏,但是无论是谁,若想夺取皇位,都不可以。
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朱允炆这下坐不住了,毕竟年轻,直接冲了进来。
但是看到朱元璋的眼神后,他不由得沉默了下来,原来想说的话都吞进了自己肚子里。
朱元璋收回目光,双手负后,说道:“做皇帝,首先要冷静,遇事不要慌,诸王虽勇,但是他们想造反,需要满足最关键的条件。”
“现如今临近冬季,庄稼尚未成熟。诸王即便是有存粮,但也绝对没有多余的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拿什么来养活军队?”
“我最担心的是还有人心有反骨,所以才按兵不动。允炆,放心吧,爷爷会提前为你扫平一切的。”
朱元璋言语中充满杀气,哪怕老态龙钟,依旧震慑人的心魄。
朱允炆瞬间安心不少,对啊,自己爷爷可是打天下出身的,这一切估计早就预料到了吧。
朱元璋道:“发布圣旨,招诸王平叛。我倒要看看谁真正归心朝廷。哪怕他们只能按兵不动,作壁上观,这同样也是反叛。”
“来人,替朕拟旨!”
“喏!”
旁边的太监应声,走到书案前。
“告诉所有的藩王,就说朕给他们一个机会。只要他们在剿灭叛乱的战斗中,有足够的贡献,就不在削藩的范围内。这一点朕会留下圣旨的,保证允炆也不能违背。”
“另外,每个州都发一道圣旨,把朕的决定告诉他们。”
“喏!”
太监提笔就写,但突然想到什么,问道:“陛下,代王那边也发吗?”
朱元璋道:“不必了,派去各州的信使中,唯独去了代王的信使至今未归,多半要么被老四控制,要么被老十七控制了。”
……
大宁。
“喝!”
“喝!”
“喝!”
新兵正在校场上训练,声势浩荡。
这些士兵的步伐,动作整齐,就连身上的铠甲,手中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配置。
在工厂当中,两门黑漆漆的大炮被新制造出来。
下面还有两个轮子,完全和大明的不一样。
这一切都在紧密锣鼓的进行着,进度都被人暗自传递给朱权。
朱权看到这些之后,望向一旁的朱鉴说道:“新兵招募的进展如何了?”
“王爷,按您所说的,继续招了新兵,已经开始训练了。”
“那就好。对了,新的装备制造了多少了?”
朱鉴苦涩说道:“王爷,只生产了一千多把,时间太过于紧凑了。”
闻言,朱权并不感到疑惑,这些都需要时间的。
朱权叹息一声,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朱鉴看着朱权的样子,开口说了一个好消息。
“王爷,燕王反了。”
朱权一听顿时一惊,自己四个反了,这完全不对啊。
按照自己梦里面的情景,不应该是允炆削藩时候才会反吗?
难不成是因为自己?
除了这一个理由,其他理由也不对。
看来是蝴蝶效应了,因为自己,导致提前发生了这一切。
“四叔,日后战场上再次相见,莫要怪小弟无情啊!”
朱权眯着眼睛,喃喃说了这么一句话。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房间中。
朱权看着手中的军报,密密麻麻的字记录着这几个月朝廷和燕王、朝廷和自己交战的信息。
兵力增加到五十万之多,可依然没有攻克自己这里,还白白损失不少兵力。
另一边,燕王朱棣被打退。
如果不是朵颜三卫及时出马,恐怕北平九卫没了。
朱权深深一呼吸,父皇终究是父皇,还没有成气候的四哥果然不是对手。
“来人,把所有管事请过来。”
“喏!”
门外守卫应声而去。
不一会,众人陆陆续续到来。
朱权望向左右,说道:“你们也看看吧!”
众人接过一看,沉默不语。
“说说?”
朱权不是独栽的人,他还是想听听几人的看法。
沈落站起来拱手道:“王爷,目前谷王和辽王不仅没有形成战力,反而拖累了我们,不如我们亲自管理!”
“属下认为,我们是否考虑一下入主战场了!不能真让其他王爷随风倒,只要打了胜仗,其他几位摇摆不定的就会下水了。”
李罗说道:“王爷,士兵准备好,整装待命。不过新招的人,恐怕还无法上战场。”
朱权伸手打断说:“无妨!十万人马,带上青铜大炮,枪支就够了!”
“王爷,这是工匠们所打造的装备记录册。”
几人说着,朱鉴递了一个本子过来。
朱权接过打开一看,资源并没有全部转化成战斗力,差的还是有点多。
朱权揉揉头,现在资源都用来打造这些装备,但是时间不足。
“本王打算明年开春后入场,各位有什么建议吗?”
“这……”
众人大惊,没想到战争来的这么慢。
李洛沉声说道:“王爷,是不是太慢了些?那几位真的坚持得到那时候吗?”
朱权单手负后,望向窗外:“朝廷压制燕王太容易了,本王再不岀手,那些作壁上观的藩王会统统站队朝廷。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属下明白了!”
李罗点点头,他也要上战场。
朱权继续说道:“现在安排好事情,你们几个随本王入场。届时,看局势再作安排!”
“喏!”
众人应声领命。
命令下达,众人立马去安排。
朱权目光看向一旁,“去把墨香叫来。”
随着人去通知,墨香也来了。
“王爷,找我来有什么事?制作大炮需要的时间很长的。”
墨香一来说道,脸上秀发紊乱,看起来刚刚还在忙。
朱权想了想说道:“你就去一个地方学习吧!这个不着急。”
“好!”
墨香点点头,她没想那么多,只要能帮上王爷就好。
沈落问道:“王爷是打算让她学习制造炸弹??”
朱权点点头笑道:“不错,只有她掌握了,才能不断教授别人。不仅如此,还要让她掌管教学,若日后本王登基称帝,又怎么少得了自己的臣子呢?不过教育不必着急,我并不打算实行目前的儒家思想,要进行一些变化,现在没时间,只能以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