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慰劳军完毕后,崇祯皇帝领着文武百官等一行人,离开了军营。
当日下午,一名身穿红袍的太监来到军营。
“永昌伯,皇上有旨,请您入宫赴宴!”
刘博源当即领命,随即匆匆的交代了一番军中事务,便带着警卫连的将士们前往皇宫。
当刘博源来到皇宫门口,警卫连的将士们都留在外面,不得入内,但也有专人招待。
随后,刘博源在传旨太监的引路下,来到了奉天殿。
在奉天殿的门口,还有数十位官员,有文官也有武官。
其中,神机营统领符应崇赫然也在其中。
符应崇在见到刘博源到来后,急忙上前见礼道:“末将神机营副将统领符应崇,见过永昌伯!”
对于符应崇的印象,刘博源还是记得清楚的。
在今日上午的慰军之时,符应崇可是时刻护在崇祯皇帝的身边,足以可见符应崇的地位了。
因此,刘博源也是笑着抱拳回道:“符将军多礼了!”
“哈哈哈!永昌伯,你我皆是勋贵一脉,日后可多要亲近亲近啊!”见刘博源态度和蔼,符应崇也越发的亲热起来。
“原来符将军也是勋贵一脉啊!怪不得能得皇上器重!”刘博源恍然大悟的笑道。
“哎!永昌伯过奖了!这都是蒙了祖上的阴德,与永昌伯相比,符某也是惭愧啊!”符应崇自嘲的笑了笑,神色中却带着一丝傲色。
显然,能成为大明的勋贵,那可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特别是他符应崇,又能得崇祯皇帝的器重。
不过,在刘博源的面前,符应崇表现的非常恭谦。
对于刘博源这位新晋的大明勋贵,符应崇是打心底的敬佩。
一个出身于底层的卫所小兵,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升到了如今的地位,其中艰辛努力可想而知了。
特别是永昌伯的晋升路径,那都是用敌人的首级堆起来的。
真是应了那句话,将军的丰功伟绩,都是无数尸骨垒砌成的。
正当符应崇还要继续聊下去时,奉天殿内走出了一名太监。
“传诸位大人进殿!”
殿外的众人急忙整了整仪表,随即依官位的大小依次进殿。
......
奉天殿中。
崇祯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
他面前的桌案上,摆满了一道道佳肴。
大殿的左右两侧,也是整齐的摆满了一席席的酒菜。
众官员在见到崇祯皇帝后,当即跪倒在地,高呼道:“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抬手示意,威严道:“众卿平身!”
众官员回礼道:“谢皇上!”
行礼完毕,众官员起身站起。
这时,崇祯皇帝再次发话:“诸位爱卿赐座!”
众官员们又一次行礼谢恩。
刘博源在一名太监的引导下,来到了殿中右侧的第一个位置。
落座在同一侧的,皆是清一色的武官。
对面,落座的则都是文官。
待到所有人都落座后,殿内的左侧门口位置,响起了清脆的编钟响声。
随后,教坊司的舞女们从门外纷纷进入,开始了舞动身姿。
编钟奏起的曲乐,总共有五首。
第一首奏的是万寿之曲,第二首奏的是仰天恩之曲,第三首奏的是感地德之曲,第四首奏的是民乐生之曲,第五首奏的是感皇恩之曲。
待到曲乐奏完,舞女们停止舞动身姿,随后退出了殿内。
片刻后,又有几十人手执干戚的舞者们进入殿内。
在声乐的伴奏下,舞者们开始对舞而击,执旌以引之,示平定天下之意。
舞毕,曲停。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高举酒杯,高声道:“王师出征,收复辽东,今国有大将,奋不顾身,定大败东虏,捷报传来,以振天下!”
“诸位爱卿,请满饮此杯,恭贺我大明大败东虏!”
“大败东虏!”
众官员高声应和,随即一饮而尽。
喝完酒水后,崇祯皇帝的神色明显有些兴奋起来。
他的目光看向刘博源,满含期盼的道:“永昌伯,松锦之战关乎我大明国运。若是大败东虏,则我大明收复辽东有望,中兴有望。能否力败东虏,全系尔等之身了!”
“望永昌伯能不畏生死,英勇作战,不负朕望!”
刘博源当即起身站起,神色坚定的抱拳道:“请皇上放心,臣定不负皇恩!”
“好!好!”
崇祯皇帝神色欢喜,再次端起酒杯,高兴的道:“那朕就等着永昌伯的捷报传来!”
刘博源急忙举杯回应,大表忠心。
殿内的众臣们见到这一幕,纷纷露出羡慕的表情。
坐在下首的符应崇,更是露出了敬佩的神色。
随后,殿内的气氛越发热烈,不少大臣们纷纷出言,预祝大明必胜。
崇祯皇帝则是笑意连连,接受了大臣们的祝言。
......
待酒宴举行完毕后,崇祯皇帝再度传来旨意,召永昌伯刘博源、副将符应崇,兵部尚书陈新甲、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职方主事马绍愉等人,到东暖阁议事。
刘博源等人不敢怠慢,在一名太监的引路下,急忙赶到了东暖阁。
一番见礼过后,崇祯皇帝便与众人谈论起了松锦之战。
“诸位爱卿,如今东虏屯重兵于义州,时刻虎视着锦州城,且东虏还时不时的派出兵马,迂回绕道锦州,对松山、杏山发起袭扰。”
“以你们之见,有何办法克制东虏?”
暖阁内安静了片刻后,刘博源出声问道:“回禀皇上,不知洪总督是何建议?”
刘博源没有轻言应对之策,而是先了解洪承畴是如何应对的。
“洪爱卿之言,是打算将重兵集结于宁远之后,再一步步的向着锦州推进,以优势兵力压迫东虏!”崇祯皇帝说道
刘博源听完后,心中暗自点了点头,赞叹洪承畴的老练。
“启禀皇上,依臣之见,洪总督之法实在是过于保守。”陈新甲急忙跳了出来,发表自己的建议。
“哦?不知陈爱卿有何建议?”崇祯皇帝好奇的问道。
陈新甲拱手回道:“回禀皇上,如今我大明在宁远的兵马,已有十数万,而义州的东虏兵马,才区区四万而已。”
“依臣之见,当兵分四路,呈包围之势将义州围困。如此,锦州之围便可顺势而解!”
“而且,我大明十数万兵马又可对义州进行围攻,使其东虏兵马无法逃脱!”
“此种策略,不仅可以快速的解决东虏兵马,又能节省大量的粮草物资!”
“皇上,十数万兵马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啊!”
陈新甲的最后一句话,说进了崇祯皇帝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