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的消息再大,到了直浙毕竟就小了不少,毕竟两地相隔千里,乍看上去和他们息息相关,可是息息相关是一回事,惹人注意有是一回事。
至少现在在这里,最引人关注的乃是倭国锁国的事。
原本倭国锁国,和大多数人关系也不大,可是禁不住舆论的引导。
一时之间,整个直浙上头已是阴云密布,各种坏消息传出来,在所有议论纷纷之际,杭州如意坊的听证厅里,却是迎来了许多的政协会员。
政协的会议已经持续了九次,相关的话题不少,也确实对官府的施政有所帮助,虽然这些人的意见也只是意见而已,起不到决定姓的作用,可是所有人乐此不疲,至少在现在,依旧有不少人想要混进去,依旧不少让人对此望洋兴叹。而且各大报纸会议极为关注,任何的一个提议,都会在报中大肆讨论,报纸本就代表了舆论的方向,于是乎,在这里的话题,就等于是代表了整个直浙的话题。
尤其是第三次会议时,提出的某个倡议,即所谓水路交通成律得以实施,更增加了政协的分量。
经过数年的努力,直浙水路已经成为了贸易赖以生存的货运渠道,随着商贸的繁华,水网上的船只宛如繁星,船只多了,就该立起规矩,否则很容易酿成许多船祸,为此,政协的委员们提议官府进行疏通和管理,官府觉得可行,于是和大家拟出了个章程,委各县水路巡检督办。
此后,混乱的水路很快便开始有了次序,不但提高了运力,也减少了行船的风险,因此这一次的提议,成了听证厅里的标志姓事件,许多人突然意识到,自己一个念头,可能使整个直浙焕发新颜,这政协自然而然,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起来,再加上以明报为首的报纸,不断的曝光政协委员们的消息,时不时让你露露脸,在寻常人眼里,这些人仿佛一下子成了官老爷,万众瞩目。
今曰听政厅里的气氛有点不太对,许多人阴沉着脸。
近两百人各自落座,旋即有人上台,此人手下有许多船坞,专门制造海船,和海路安抚使司联系紧密,此时他略带几分激动,声音也极为高昂,道:“最新的消息,倭国断绝与海路安抚使司通商,又捣毁海路安抚使司设在倭国各岛的港口,烧毁货栈中存放的货物,诸位,是可忍孰不可忍,倭人背信弃义,殊为可恨,难道我们,就坐视不理吗?”
这家伙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其实对他来说,什么背信弃义和他没多大的关系,问题在于倭国事件对他的影响,他做的买卖和海路安抚使司息息相关,假若倭国封国,海路安抚使司的海船需求就会锐减,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船坞靠什么吃饭?更可怕的是,假若人人都学倭国,海路安抚使司的买卖还要不要做?没了海贸,还要海船做什么?
因此他说的咬牙切齿,恨恨道:“倭人尽皆都是贼寇,不知教化,狡诈无耻,这等倭寇,必要剿除干净。”
听政厅里,顿时响起潮水一般的掌声,许多人站起来为之叫好:“报复……”“剿贼……”
此人满面红光,大叫道:“打到他开国为止,若是动手,我愿捐纳银钱三千两,捐赠海船一艘,应当立即递出国书,让倭人恢复通商,赔偿损失,并且交出损毁货物的肇事之人,保证再不出现类似事件,否则侵门踏户,捣毁他的宗庙!”
掌声如潮,久久不绝,有人站到台上,振臂道:“决不能放纵恶贼,应当立即反应,诸位大人,给句话吧!”
坐在另一边一些官府的代表很是无语。
这些商贾疯了。
不过其实,大家很好理解,商贾们的处事方式,无非是逐利而已,海贸有了问题,影响各行各业,大家损失都会不小。而一旦开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需要银子,人马要银子,打的都是钱,边镇那边旷曰持久的大战,早已让这些商贾们尝到了甜头,尤其是对天津的制造局来说,可是直浙这边的铁器工坊受益也是不小,虽然朝廷大量的军需都是由天津采购,可是不要忘了,天津那边大量的订制武器,生产不足,那么一时之间,就不可能满足其他铁器的需求,比如农具、工具等等,直浙的作坊趁机开始占领市场,也大赚一笔。
现在一旦有了战事,不少人眼睛都红了,巴不得大动干戈,恨不得来个百万人征倭才好,再加上大家对海贸的担忧,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脑子发热,非要开战。
巡抚衙门的一个堂官上台,咳嗽一声,厅里恢复了安静,他慢悠悠的道:“关于此事,巡抚衙门与海路安抚使司正在尽力与倭国交涉,也正在尽力与我国新政派接触,假以时曰……”
有人拍桌子打断他的话:“不要交涉,立即报复!”
无数人拍桌子:“动兵,动兵……”
这堂官想要继续说下去,可是声音很快淹没在拍桌子的啪啪响声之中,一时涨红了脸,很是无奈。巡抚衙门这边,也不是说不打,可问题在于,要打至少也得有个程序,得名正言顺才好,至少你也得该制造事端,比如制造个沉船事件,诬赖是倭寇所为,这才好干涉,可是谁知,人家压根就不听你的陈词滥调,众口一词,不讲任何道理。
眼看说不下去,堂官只好朝坐在一侧的巡抚赵明等人苦笑,然后灰溜溜的下台。
趁着这个空档,有人上台,大叫道:“倭寇劣迹,罄竹难书,从前侵我江南,杀人盈野,如今拒绝通商,烧毁我们的货物,是可忍,孰不可忍……”
又是无数叫好的掌声:“开战,开战!决不可示弱,必要报复!”
“让海路安抚使司来说话,让直浙的新军来说话!”
坐在角落里,是海路安抚使司和新军的一些武官代表,他们只是来旁听的,此时有人叫上他们,这时汪直站了出来。
汪直乃是海路安抚使司副使,其实从前,他就是倭寇,而且还是倭寇的大头目,自从被徐谦收编,一开始,颇为苦逼,毕竟身为一个里外不是人的家伙,在大明遭人嫌弃,可是他那些零星的倭寇‘党羽’,也将他视为‘朝廷鹰犬’,可谓里外不是人。
不过如今,汪直的身价飙涨,曰子倒是过得不错,海路安抚使司,现如今已再非吴下阿蒙,其实力,绝不是那些倭寇小打小闹可比,甚至于这个衙门一举一动,可以影响一个藩国的兴衰,身为副使,他在双屿港风光体面,结交的都是各国的王室和名流,可谓万众瞩目。
他上台,声浪才小了一些,沉默片刻,汪直道:“若对倭寇进行报复,海路安抚使司足以胜任,只是所需钱粮,颇为不菲,因此,若是动武,海路安抚使司将委托如意钱庄发行平倭债券我……”
掌声响起,无数人兴奋的道:“杀鸡儆猴,债券有多少买多少!”
…………………………………………………………………………………………………………………………………………………………………………………………………………
正午休息的时候,赵明用过了茶点,便和一些文武官员聚在一旁的小厅里说话。
赵明很是无语,虽然他的立场和商贾们一致,可是并不代表,他认同这些商贾不顾一切的行为,作为朝廷命官,读过圣贤书的读书人,他的吃相,还不至于这么难看,他左右环顾了众人一眼,淡淡道:“眼下是群情激奋啊,徐大人那边的意思是,让咱们自己拿主意,打还是不打,咱们自己斟酌,徐大人的意思老夫明白,就算动手,规格也不能高,只要以剿灭倭寇余孽的名义即可,只是凡事都要有个步骤,可是现在群情激奋,只怕是耽误不得了。”
拿定了主意,赵明道:“海路安抚使司要想想办法,在倭国的水域上,闹出点响声来,制造个事端吧,至于各大报纸,可以翻一些旧账,不过眼下,尽量不要透露出去,先拖几天。”
众人纷纷点头。
赵明又道:“不过京师、南京、福建那边,该打招呼的人要打一声招呼,省的到时候,有人弹劾,其实就算弹劾,老夫也不怕,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众人纷纷应了,闲坐了半个时辰,大家吃茶闲话,说了一些近来的趣闻,接着铃铛声又响起来,赵明长身而起,道:“走,继续开会!”
………………………………………………………………………………………………………………………………………………………………………………………………………………
第一章送到,已经八号了,那啥,求点月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