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二,辰时至,朝阳放射光芒之时,又一批学子分别进入崇政殿和德阳殿,参加第二场考核。
这些学子中,有些是同时参加两场考核的学子,有些则是只参加这一场的学子。
当然也有部分不擅兵略的学子只参加第一场,不参加第二场的。比如:孔融、边让、钟繇等等。
初二与初一的流程一样,学子们只见到光洁竹简上的题目变了。
昨日为“富国”,今日为“强兵”。
随着一声“考核开始”,学子们对着题目凝神静气,苦思良策。
李进掩眸先揣测了一番陛下此举的用意,而他们作为出身豪强,研习兵家的子弟又应当如何办。
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应当接下天子抛来的友好枝条。毕竟,大汉养士四百年,天威犹盛,与天子作对,尽管这个天子年少,亦可预计难有下场!
沉吟良久,李进最后咬牙、坚定了眼神而郑重下笔。
“前有富国,后有强兵。富国与强兵乃一整体。臣昨日已谈过富国之术,今日就只话强兵之策。
强兵之首要:自上天子而下至各级朝臣、将军、将佐,皆需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百姓至上、官兵第一”。
次要则为:自陛下而至各级将军、将士,需要“常怀爱兵之心,恪守为兵之责,力行育兵之举,善谋强兵之策。”
再要则是:着重提高将士之各项素质,盖从各州各郡的现实情况出发,加强将军兵士之身体强健素质、学识教养素质、忠君爱国思想素质。
加强军事技能,则如:提高个人武艺、格杀作战技能、团队阵法技能,指挥作战技能,从严治军。沙汰老弱病残以及纨绔子弟。
尾要则是,第一不断提高各边军对异族的杀伤震慑力,第二不断提高郡兵打击各类匪患,以及,招安说服他们归服王化的能力。”
田丰、沮授、高顺,他们仨有个共同处则是,都认为边塞异族反复无常的动乱拖累了大汉的经济,京师的纨绔子弟加入又使得本为大汉精锐的羽林军作战能力降低。
当务之急,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凡是全军中的老者、病弱者、武艺不精者,罢归之;
边郡之地多山险峻,军中的老马、病瘦疾马、不堪驱逐马,一概不可用。
这样沙汰过后,可做到兵精马壮,作战必胜而力倍增。
另,沮授还建议说,“今大汉天下有了助农良械曲辕犁、翻转水车等,民有时闲矣!
应当籍民于官,不离乡里,农隙教习武艺,其余时则归家,有警急则集守备。今若置之,不费国家之用,足为天下根本矣!”
这就是好比是唐朝时的府兵制度,后世的民兵制度。都是在乡里设置乡兵制度,国安时为民,国危时为军,最终是为保国安民。
另,田丰则有指出:“光武帝曾因兵日益多,官日益冗,财物有限而支费无涯,从而并校营、减官员。
国之所以贫也,然则富国有术乎,必先用意于兵,然可言富国术。臣故曰今之为政,强兵为第一事,富国为第二事。
富国之策略,臣已于日前呈现考核竹简之上,在此不赘述也。”
考场之上的每个学子都与李进、田丰、沮授、高顺几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一套富国强兵之策。
他们洋洋洒洒,将心中所学和胸中抱负一并呈现在了竹简之上。
他们的策论或有相异,目的却是相同。
那就是以多智谋或善武勇而获得天子赏识,进而入仕。
或为文官,或为武将,治国安邦,以期强大自己和家族,赢得生前身后名。
又是一个时辰之后,随着一道深沉的钟声响起,预示着这场考核也已结束。
学子们按指示放下竹简,离开考核场地,慢慢走出皇宫。
小内侍们则又收起竹简,统统抱去崇德殿。
今日的崇德殿内,没有太傅和经学大儒,除了太尉李膺、骠骑将军窦武之外,多了大司马刘宠、车骑将军张奂,卫尉皇甫规、光禄勋刘瑜、廷尉陈球、司隶校尉阳球、羽林中郎将窦骁等等。
他们仔细对学子的作答竹简进行审阅,然后也是选出前五十名的竹简呈送给皇帝陛下。
当阅卷的重臣们审评完毕,呈送上前五十名竹简时,已至中午。
华耀便让他们都下值去食用午膳,言自己也得食用过午膳方有精力仔细审阅。
公布第二场的名次,恐怕要等到黄昏时分。
他们离开之后,华耀让左丰去请伴读们午后到崇德殿来学习,顺便让曹操、孙坚、荀攸、戏平帮忙评审。
华耀想开阔伴读们的眼界,见识,同时也看看他们的军事思想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军事能力。
看看时间不早,肚子饿了,华耀便将所有的竹简收进木箱里锁起来,回去德阳殿吃午膳。
没有伴读们在,他自己一个人吃饭虽然冷清些,但可以偷渡几块红烧肉吃着过瘾。
干的吃完,华耀最后还喝一碗灵泉水,才终于觉得饱了。胃里有了满足感。
炼气修为越来越高,食量却越来越大,以后怕是需要辟谷丹辅助才不会饿肚子。
吃饱喝足,华耀又回去崇德殿内,打开箱子,取出一卷卷竹简认真阅读,审评。
虽然强兵之策大同小异,但与华耀脑子里的知识经过互相印证,让他获益匪浅。
一个时辰过去,伴读们午休后来到崇德殿时,华耀刚好阅完最后一卷竹简。
放下竹简,华耀扭头吩咐张让道:“你去让大司马他们拟定名次过后,将学子们的竹简都收妥,朕寻空闲时要全部浏览一遍。”
“诺!”张让应声退下去,只是在退下时,不经意抬头扫了一眼十个伴读。
“同学们快来看看天下学子们的强兵之策,以及昨日的五十份优秀富国之术。”
“是,陛下。”伴读们异口同声,各自欢喜奔向自己感兴趣的那堆竹简面前。
荀彧、戏平首先奔向“富国”竹简堆,然后,跪坐蒲团上,各自摊开一卷开始认真阅读。
曹操、孙坚、文聘、戏忠等则是奔向“强兵”竹简堆。
华耀想着几个小不点可能识字数有限,于是建议:“曹卿读出来给刘备、刘磐、关羽三个听听。”
“另外,尔等年纪大些的几个同学,阅读理解完以后,说说各自的意见,哪个的策论最优?”
几人一听,都点头,只觉责任重大,神情也更认真了。
华耀瞌目养神,脑子里则在仔细回复理解那几卷言之有物、且切实可行的强兵之策。
几番咀嚼,回味,他不得不佩服感叹:“华夏自古多人杰。
豪强子弟并不比将门子弟差,或许因为他们更加接近黔首,他们所写的强兵之策还更有大局观。”
华耀想为边军增加政委一职,在大汉相当于军师,但又比军师的职权广,责任重。
先从并州的雁门关边军开始试点,毕竟,曾因长姐华昭的存在,吕布、杨峰等算是熟悉的同道人。
提到并州军,华耀不仅想着长姐留下来的长篇建议,还有九块御制金牌,代表九军的军牌。
可能首先发出的第一块金牌将是并州的白虎军了。
主将为智勇双全的杨峰,副将为勇猛无双的吕布。
唉,家姐为了自己,为了这个时空的大汉真的是劳心劳力。
华耀思量许久,提笔在两张雪白的纸上写下第二场考核的名次,以及两场考核过后的综合排名。
扬手叫过蹇硕吩咐道:“你去将这二张名单呈给大司马,请他将它们公布出去。”
“诺!”蹇硕恭敬的行礼后退下去了。
左丰站在门边,看了他的背影一眼又一眼。
当华耀的眼神扫过去时,左丰马上垂头直身,装乖,一副尽忠职守的劳模样。
其实,左丰心里是有些糊涂的,他看不明白陛下用人的规律。
陛下用人的规律就是没有任何规律,看见谁在面前就用谁。
先帝时期的五大中常侍、五大宦官候爷,已经全部被处理了,可陛下还没有提拔一个中常侍起来。
或许,是大家的功劳、能力不足以升任中常侍?
华耀并不知道身边内侍们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就算知道了也不受他们影响。
也不打扰认真阅读策论的伴读们,继续处理上午没完成的奏章。
申时末,第二场考核的名次排榜单被张帖在了昨日名单的右边。
这又引起了无数人的围观,里三重外三重的。
学子们半点不嫌拥挤,不嫌汗臭,挤挤挨挨地争先恐后在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有位个高健壮的勇武之士,似一座铁塔般站在榜前,高声宣读:
“第二场考核名次榜单:
第一名:乘氏县,李进。
第二名:乘氏县,李胜。
第三名:钜鹿郡,田丰。
第四名:魏郡,沮授。
第五名:琅琊郡,诸葛珪。
第六名:晋阳郡,高顺。
第七名:泰山郡,于禁。
第八名:南阳,黄祖。
第九名:东郡,程昱。
第十名:蜀郡,张任。
然后就是诸如:钜鹿张角、颍川辛评、江东雷豹、犍为许志、巴郡刘达…等等。
众人再看再听综合榜单:
第一名:琅琊郡,诸葛珪。
第二名:钜鹿,田丰。
第三名:魏郡,沮授。
第四名:乘氏县,李进。
第五名:乘氏县,李胜。
第六名:东郡,程昱。
第七名:颍川,陈群。
第八名:颍川县,郭盛。
然后就是诸如蜀郡张任、李安、广陵陈政等等。
众人看一遍、听一遍,个个似乎都在望着榜单,但目光却毫无焦距,一副若有所思或恍然之状。
华耀带着伴读们去校武场练习武艺,途中问曹操:“曹卿,你觉得我审评的第一,实至名归否?”
曹操摇头:“不敢妄论。操之见识太少,且年少不知军事也。”
华耀一一看过去,伴读们个个摇头,皆不妄言。
也是,他们犹年少,其中最年长者虚记也不过十四岁而已。
曹操还并非后面的治世能臣、乱世枭雄,而荀彧也还不是成年后游历过四方的王佐之才。
无论是谁,就算天资不凡,也都要经由时光的雕琢,方能成才。
他们这份谨言慎行的态度让华耀很是满意。